劉銀銀 亳州學院體育系
體醫融合的理念已融進了健康中國建設總體規劃之中,完善能夠促進體育業和醫療業融合發展的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政策,繼而促進體育業和醫療服務現有政策相互銜接的新的業態發展政策。體育和文化、養老和健康等產業的融合發展,可以促進體育的變革,激發體育產業的創造力與活力,進而打造健康強國的目標。體育鍛煉不僅僅是能夠保證身體的健康發展,還能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也有助于疾病的恢復和好。所以,我們必須要看到體育的重要性,它是推進體醫融合的基礎。整合“體育醫學”服務的目標是“運動行為”,而“體育醫學”整合的重點是運動處方。其目的是幫助老年人建立科學的“運動習慣”,并獲得良好的,持久的運動益處。
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中國經濟騰飛必須考慮的新的基本國情[1]。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經濟建設帶來了許多難題[2]。老齡化對健康中國建設帶來一系列深刻持久的挑戰,老年人生理和身體健康情況變化大,各種各樣的慢性病患病率高,怎樣延緩衰老,遠離痛苦,給老年人一個幸福的晚年,是實現“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的理念[3],而我國健康服務業還是有疾病預防服務的供給不足、產業布局分散等方面的問題,健康服務的水平和人民得越來越多的健康需求是不匹配的,為緩解這些問題,我國健康服務可將“醫療與體育融合”作為健康服務業的減壓方式,在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過程中,“健康中國”提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并提出要大力倡導兩者之間的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從而解決當前我國人口結構的難題。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越來越重視健康問題,運動能極大地幫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如何引導老年人形成正確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并指導他們不要出現運動損傷和恢復的方法,建立體育與醫學相結合的先進健康教育培訓模式,促進中國老年人的健康發展。
我國現階段的體育康復指導方面的工作未完全職業化的為老年人健身提供服務,而運動康復專業是科學健身的保障。運動康復技術的實行是需要建立在科學、全面的醫學評價基礎上,要求運動康復專業人才既會“預防”“治療”也會“康復”,既懂“體”又懂“醫”。能開運動處方也能親自指導康復實踐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使普通體育活動更加具體,實用和科學是體育與醫學相結合的重要任務之一。
現有的社區體育指導員,兼職人員的人數比較高。一些疾病常常需要專業的臨床治療,而體育知識的工作者,則會缺乏具有說服力,根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制定健身計劃、培養科膳食行為、安排合理的運動負荷和預防運動損傷等,需要以醫學知識為主導以體育科學健身為輔助的復合型專業人才,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和性格特點設計的運動處方和特別說明是增強運動效果和促進科學健康的必要工具[4]。
體育主管部門要積極做好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引進工作,參與老年人健身服務規范體育管理隊伍,管理與組織老年人日常體育健身活動,從而為老年人健身活動提供科學服務。倡導和支持體育專業和醫學院的大四學生進入社區參與實踐鍛煉,提高體育學校和醫學院的就業率,減少基層人才短缺的情況,也使基層的復合型人才缺乏現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同時還可以保證復合型人才供應的高質性和可持續性。以滿足老年人科學合理健身的需求。在社會不同體育指導的研究中,應增加針對老年人的特殊體育指導課程,使老年人能夠以健康向上的心態和清晰的培訓計劃進行合理,系統的體育鍛煉。因此,應組織各項促進老年人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
對目前從事醫學的人進行教育,將運動醫學納入基礎醫學教育,將社會體育鍛煉的培訓和評估體系中納入科學實踐并促進醫學健康。加強團隊建設,提供合理,科學和標準化的健康促進指南和服務,政府和社區可以采用多種鼓勵方法,為復合人才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鼓勵他們進入基層,為高水平的健康作出更有效的貢獻,要定制相關人員資格評審制度,才能為工作者提供有效的保障體系。進而推動老年人群體適度參與體育鍛煉,建立老年人健康生活培養模式,促進中國老年人幸福健康生活.
老年人有相應的運動意識,但他們并不太清楚做什么適合自己的運動,并且對運動處方,健康檢查和病歷記錄的需求很高,這可能是由于缺乏這些服務所致,促進老年人健康發展,必須決定制定合理標準的公共政策,加強老年人健康促進行為,有效促進和指導老年人健身運動,并制定和實行做好的規劃。老年人健康科學教育,老年人運動醫學,慢性病預防和綜合治療業務計劃相互促進。
體育應該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促進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養成,通過進行符合他們的個性特點的活動、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形成“醫、養、健”深度融合的老年健康生活方式的培養模式[5]。要通過多元化主體參與方式,積極推動健康老齡化才能積極的改善老年健康狀況,運動健身器材開發商和醫學研究者共同開發了運動康復器材,可以根據人體的生理結構設計,治療各種疾病,從而促進改善疾病[6]。也可以利用數據庫記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運動過程中人體的力量、時間和負荷可以展示出來,方便老年人監測運動過程中的能量消耗,從而達到科學鍛煉的效果。
對老年人不同的疾病,選擇所對應的醫療體育運動項目,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傳統保健運動的方式,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慢性病的治療有很大的影響[3],傳統養生保健中的五禽戲、八段錦、導引等體育項目和健身手段的理論基礎依托于中醫陰陽和五行等相關理論的演變和發展起來的,中醫古籍中有一些傳統保健手段如:導引、五禽戲作為輔助醫療手段用來防病治病,在漢初,華佗就已經提出了定期參加體育活動和從始至終參加體育運動的觀點,華佗五禽戲的目的是以健康的態度過著幸福的生活,同時保持健康[7]。
“體醫”相互交融與協調發展為國民體質健康提供了預防、治療疾病和康復護理的保證。全面促進“互聯網+”的發展,利用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平臺進行老年人身體數據的采集和大數據分析,預判一些潛在的身體疾病,從而提供科學的運動處方和運動康復方案,推廣“運動處方”,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及國務院共同頒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加強體醫融合與非醫療健康干預具體的舉措”:建立、推動、形成“體醫”融合下疾病的管理和健康服務的模式。這樣就為運動健身提供了更科學的健身引導,并建立了老年人運動處方數據庫,可以根據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進行區分、有針對性體育的健身方案,充分發揮體育平臺、健身平臺和康復平臺,在疾病預防以及病后護理的積極預防和康復運動。同時要制定老年人疾病預防和科普教育方式與健康管理計劃,建立運動營養指導師、運動康復師和醫生共診平臺的模式等。
制約老年人“體醫”融合的原因在于老年人健身的場所不充足,《“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通過發布健身活動的指南,建立和完善針對不同人群開啟體育場館供給健康服務的新模式,《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強調“‘中國’促進運動和醫學的全面發展,積極促進終生運動和保健服務,積極促進運動場館,開展健身服務和保健等運動”。而常州奧體中心在體醫融合的工作中獲得突出成績的體育場館,為國內“體醫”融合建設老年健身綜合場館開創了新的思路。對于老年人健身,體育館在運動健身中心附近設有相關的醫療咨詢室或指定的運動醫療機構,可以提供與老年人身體狀況有關的身體健康檢查,促進老年人科學健康合理地進行健身。實施老年人健康評估體系。運動健康綜合體是一種全面的物理和醫療服務的新形式,運動場館和醫療機構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共享資源并相互補充。可以擴大體醫融合服務的供給規模。老年人場館依托診療設備與醫師的技能,可為老年人提供運動損傷相關的疾病、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診療與運動康復相關的服務,也可以根據老年人患者的病情,推薦老年人定期參與專項康復運動和相關健身活動。
體育醫學的融合體現了促進健康的概念,這是一項側重于預防的國家戰略。只有將“體育醫學”相結合,才能將耐力與慢性病的預防和康復相結合,才能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并節省社會衛生資源,完善服務內容,完善不同狀況老人健康服務需求,豐富全維健康服務內涵缺少,要從身體、心理、社會相統一的整體水平理解和促進健康,需要提出“全維健康”這一整體觀,建構和完善立體化的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是構建體育與醫療健康服務的新形式、促進老年人健康和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