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惠中/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畜牧獸醫站 215400
現階段,隨著我國養豬業的規?;图s化發展,豬只的數量越來越多,加之缺乏科學的飼養管理對策和嚴格的消毒制度,導致豬病發生的概率越來越高。在養殖的過程中大量的使用抗生素也導致一些病菌出現了變異,豬病感染的形勢越來越復雜,由傳統的單一感染逐漸向混合感染的方向發展?;旌细腥驹黾恿酥委煹碾y度,增加了豬只的死亡概率,給養殖戶帶來的經濟損失比較大。為此,應該采取科學的措施應對豬常見的混合感染疾病,減少混合感染疾病所帶來的危害。
1.1 疫病依舊存在隨著人們對豬肉制品需求量的提升,我國的生豬養殖規模在不斷擴大,生豬養殖業已經成為許多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來源。但是在養殖的過程中,因為飼養管理不當和不重視消毒等原因導致許多疾病出現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療的難度。
1.2 新疫病種類不斷增加我國養豬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疾病且數量不斷增加。在養殖過程中還存在著檢測和治療不科學的問題,導致許多傳染性疾病經常出現,嚴重影響豬豬的健康生長。在養殖的過程中經常濫用抗生素,導致許多病菌出現耐藥性,給豬病的臨床治療帶來挑戰。生豬養殖業的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也增加了混合感染疾病發生的概率。
1.3 多種病原結合的混合感染調查研究顯示,細菌和病毒是引發混合感染的主要因素,而混合性感染疾病涉及到的環節比較多,許多病毒和細菌都可能發生混合感染,增加了防控和治療的難度。為此,相關的工作人員應該重視對養殖技術的提升,做好實驗室的檢疫工作,確診混合感染疾病的類型,然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對策。
1.4 細菌與寄生蟲病危害增加生豬養殖業的規?;图s化發展導致糞便越來越多,如果不對糞便采取科學的處理方式會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給寄生蟲和細菌的滋生帶來條件,甚至造成疫情的擴大。
2.1 豬瘟與豬繁殖呼吸綜合征的混合感染
2.1.1 臨床癥狀該種混合感染的豬體溫升高,可至41℃到43℃,同時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疾∝i的腹部和耳邊部位會出現大面積的壞死,有些患病豬排便異常,糞便較為粘稠。如果母豬患病的話,流產率可達100%。經過剖檢可以發現,脾臟部位有明顯的出血癥狀,同時腸道出血。
2.1.2 防治措施一旦發現該類混合感染的,必須給健康豬注射豬瘟疫苗和豬藍耳病疫苗,對患病豬使用青霉素、卡那霉素和鏈霉素等防止繼發感染。如果生豬出現呼吸困難,可以使用氨茶堿或者腎上腺素,能夠起到止咳平喘的作用。如果生豬持續發燒,需要使用氨基比林或阿尼利定等退燒藥治療。在使用抗病毒藥物的同時還應該配合使用白細胞干擾素,或者使用免疫球蛋白。此外,可以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黃芪多糖,能夠提高豬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2 豬鏈球菌病與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混合感染
2.2.1 臨床癥狀在發病的初期階段,豬的體溫升高,達到42℃左右,同時呼吸困難。患病豬的皮膚顏色發生變化,四肢可能有彌漫性的出血現象。患病豬的糞便比較干燥,或者出現便秘以及腹瀉交替發生。懷孕母豬流產的可能性比較大。需要注意的是,該種類型的混合感染和豬瘟比較相似,需要做好臨床診斷工作。
2.2.2 防治措施為了預防該種類型豬混合疾病,在日常飼養的過程中應該加強飼養管理,采取科學的疫苗免疫接種工作。發現患病豬只采取隔離對策,然后進行藥物治療,可以使用四環素、土霉素或者多西環素等抗生素,同時為患病豬只補充一定量的維生素,能夠加速病情的恢復。
2.3 豬瘟與豬弓形體病的混合感染
2.3.1 臨床癥狀該種類型的混合感染疾病是比較常見的病之一,患病豬的主要臨床癥狀為皮膚變紅,同時有大量的出血點。有些患病豬只還會出現無法站立的情況,在患病的初期階段糞便干燥,隨著病情的加劇,會出現腹瀉癥狀。病情嚴重的患病豬無法呼吸,嘴里有大量的白沫。懷孕母豬的主要臨床癥狀為流產。此外,還會出現明顯的癱瘓癥狀。該種類型的混合感染疾病的臨床癥狀與豬藍耳病比較相似,要做好鑒別診斷工作。
2.3.2 防治措施如果發現疑似病例,要采取及時有效的隔離對策,然后注射豬瘟疫苗,也可以肌肉注射一定量的卡那霉素。確診生豬感染弓形體病采用驅蟲藥物治療方式。
2.4 豬瘟與豬副嗜血桿菌病的混合感染
2.4.1 臨床癥狀這種混合感染疾病主要是因為養殖場缺乏科學合理的免疫措施?;疾∝i會出現明顯的體溫升高和無法正常呼吸的癥狀,同時精神不振。隨著病情的加劇,患病豬的皮膚有出血癥狀,并且患有結膜炎,眼角有大量的膿性分泌物。此外,應該將該種混合感染疾病和其他疾病進行鑒別診斷,患病豬的內臟和皮膚有明顯的出血癥狀,同時呼吸困難。
2.4.2 防治措施應該加強對該種混合感染疾病的防控工作,做好日常的疫苗免疫,可以緊急接種豬瘟疫苗。采取消炎治療的措施,輔助使用黃芪多糖增強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能夠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3.1 改善飼養管理條件為了減少混合感染疾病的發生,養殖戶應該加強對養殖場的管理。首先,采取科學和有針對性的消毒措施,建立消毒制度,嚴格落實。此外,優化生豬的養殖環境,給豬只提供健康良好的生長環境。加強對養殖場的管理,做好圈舍的通風工作,減少混合感染疾病發生的可能性。一旦發現疑似病豬,及時隔離,確診何種混合感染疾病之后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療,給健康豬注射疫苗,避免再次出現混合感染。
3.2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科學的疫苗免疫措施能夠有效的減少豬病發生的可能性。應該結合本地區生豬養殖業發展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疫苗,在疫苗使用的過程中,合理的控制疫苗的劑量,保證疫苗的效果。在疫苗注射的過程中堅持一牲畜一針的原則。重視對疫苗的保存,防止疫苗變質影響防疫效果。
3.3 加強圈舍的衛生管理為豬只提供健康的生長環境能夠減少疾病的發生。首先,制定嚴格的消毒程序,定期消毒圈舍,從根本上切斷傳染源。其次,每天都要打掃圈舍內的糞便,然后采取堆肥發酵的處理方式,提高糞便的利用效率,定期通風圈舍,排放圈舍內的有毒氣體。對病死豬采取無害化處理的方式,采取焚燒或者深埋,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3.4 做好種豬引進工作禁止從疫區引進豬,如果需要引進的話,要隔離一段時間,檢疫合格沒有任何問題之后才能混合飼養,減少混合感染疾病發生的可能性。養豬場應該堅持自繁自養和全進全出的原則,采取科學的飼養方式。為豬只提供營養均衡的飼料,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能夠提高豬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減少混合感染疾病的發生,保證生豬的健康生長。
豬養殖業的規模化發展在提高養殖戶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導致許多混合感染疾病的出現,導致大量的生豬死亡。為此,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應該加強對混合感染疾病類型的了解,能夠分辨各種混合感染疾病的發生原因和臨床癥狀,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此外,在日常養殖的過程中,養殖戶應該加強飼養管理,采取科學的疫苗免疫措施,增強豬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也能夠有效的預防和感染疾病的發生,保證豬只的健康生長,促進生豬養殖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