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鎮榮/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區九湖畜牧獸醫站
雞白痢的病原為雞白痢沙門氏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小桿菌,被感染后,病菌往往會遍布雞的內臟器官中,特別是在肝、肺、卵黃囊、膽囊、腸和心血中,一般都能檢測到。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可以隨病雞排泄物存在于周邊環境中,一旦有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可以存活幾個月,甚至在土壤中,可以生存長達一年之久。但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對干燥、低溫、或對直射日光的扺抗力并不強,遇到一般的消毒藥物,都能被快速殺死。
雞白痢對各種品種的雞均有較強的感染性,但不同的雞品種,雞白痢沙門氏桿菌對它們的易感性也有差別。一般而言,肉用品種的雞發病率和死亡率比蛋用品種的雞相對較高。
消化道感染是雞白痢主要的傳染方法。病雞的排泄物中含有多量病菌,飼養環境中的飲水、飼料及相關用具被污染后,就會成為傳播雞白痢的重要途徑。
創造科學飼養環境和條件是雛雞健康養殖的重要因素,與防止發生或防止流行雞白痢有著很緊密聯系。如育雛室內溫度寒冷、雛雞密度過高、通風條件不良以及飼養中缺乏微量元素、維生素和不適宜的飼料配方等,都有可能誘發白痢病的產生或流行。
成年母雞感染白痢病后,多成為慢性或隱性的帶菌者,一般不表現明顯癥狀,但這種帶菌母雞是傳播雞白痢的主要傳染源。帶菌母雞的卵巢和腸道里面含有大量雞白痢沙門氏桿菌,病菌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通常可見,一部分帶菌母雞所產的雞蛋,也往往帶有雞白痢病菌,用這種帶菌的蛋孵化出的幼雛,天生就會被病菌感染發病,并把白痢病傳染給同群雛雞。飼養中,也會發現少數帶菌雛雞始終不表現明顯雞白痢癥狀,但從排泄物中不斷散播病原菌,也會傳染給同群雛雞。這種帶菌雞所產的雞蛋中又含有病菌,于是又把白痢病傳給后代,這樣白痢病就在雞群中綿延不絕地繼續傳播下去。
常見拉白色、石灰樣、稀糞便,粘著在肛門周圍的絨毛上面。染病幼雛通常表現特別怕冷、不食,呈現伸頸張口、呼吸困難等癥狀,常常成堆地擁擠在一起,精神萎靡,身體卷縮如球狀,翅膀下垂,眼睛閉合打瞌睡;有的病雛在出殼后不久就發生死亡,無發現明顯癥狀;多數病雛在出殼后5~7 日齡開始死亡,10 日齡左右死亡達到高峰。在同一個飼養環境中,以后出現的病雛病程會延長,發生拉白痢癥狀會蔓延,有些病雛雖然能夠存活下來,但生長相對遲緩。
早期死于急性敗血型的幼雛,剖檢時只見到膽囊擴張,內含多量膽汁,肺臟充血或出血。病程稍長的病雛可看到明顯的病理變化,體型消廋,膽囊擴張,嗦囊空虛。肝臟腫大充血、呈現很特殊的有條紋的磚紅色。脾臟質地脆弱、腫大。腎臟呈現暗紅色或蒼白色的色澤,腎小管及輸尿管擴張,充滿尿酸鹽。盲腸中發現含有一種白色的干酪樣物質,有時還混有血液,堵塞在腸腔里面。腹膜發炎,腹腔內臟器官表面覆蓋著纖維素性滲出物。病雛的卵黃吸收不良,卵黃囊內容物變成淡黃白色,質地像豆腐渣一樣。有些病雛有心包炎變化。在心、肝、肺、大腸、盲腸以肌胃上面常生成一種灰白色的壞死小點或小結節,這種病灶也是雞白痢的一種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變化。
成年雞剖檢時,可見母雞的病變主要是在卵巢里面,卵泡顏色暗無光澤,呈淡青色或鋁黑色,卵巢皺縮不整,像水泡一般。卵泡的內容物變成油脂樣或干酪性物質,周圍包裹著一層增厚的包膜。卵泡的硬度很不一致,有些變得很柔軟有些很堅實,失去正常的彈性,類似煮熟的蛋黃。病變的卵泡可從卵巢脫落,呈現一種干硬的結塊,有時引起廣泛的腹膜炎,導致腹膜增厚,腹腔器官發生粘連。病雞常伴有心包炎,心包液增多和變渾濁,心包膜和心外膜常發生粘連。病雞的肝臟常顯著腫大,質地脆弱,有時可能發生破裂,引起嚴重的內出血,導致病雞突然發生死亡。
雛雞發生白痢病時,部分雛雞有瀉痢癥狀,同時死亡率很高,根據病雛的癥狀及病理變化和雞白痢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可以作出初步診斷。
診斷雛雞白痢應與禽曲霉菌病、球蟲病等進行鑒別診斷。雛雞感染曲霉菌后的發病日齡、死亡規律、癥狀及病變均似雞白痢病。這兩種病的肺部均有結節性變化,但曲霉菌病的肺結節明顯突出肺表面,柔軟有彈性,內容物呈于酪樣,與雛白痢的肺病變有所不同,且肺、氣囊、氣管等處有霉菌斑。雞球蟲病有血性下痢,在小腸或盲腸損害部刮取粘膜作顯微檢查可發現球蟲卵囊。雞白痢有時出現關節腫大、跛行等癥狀,這與滑液囊支原體感染或病毒性關節炎相似,應按各病的特點加以區別。
成年雞或較大的幼齡雞感染雞白痢后,肉眼觀察癥狀不明顯或僅為心包或卵巢等部位發生局部病變,與大腸桿菌、葡萄球菌以及其他沙門氏菌引起的病變有時難以區別,確診仍必須作細菌分離及鑒定。
有些雞群,特別是飼養管理不善、衛生防疫措施不力的雞群,在發生雞白痢的同時往往存在一種或幾種其他疾病,如大腸桿菌病、馬立克氏病、其他沙門氏菌感染、曲霉菌病等,使診斷更加復雜。
磺胺甲基嘧啶、磺胺嘧啶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是治療白痢病常用藥物,通常在飼料中添加不超過0.5%,飲水中可添加0.1%~0.2%,連續使用5d 后,停藥3d,再繼續使用2~3 次。
使用抗菌藥物,如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氟苯尼考等。常用有氟哌酸0.01%~0.02%拌料,連用5~6d,或用氟苯尼考,雛雞每天上下午各1 次,連飲4d,或用氯霉素0.1%拌料,連用5~7d。也可用鹽酸恩諾沙星拌料,100g 藥拌800~1000kg 飼料,連用3~5d。
積極建立和培育無白痢病的種雞群,或選用來自健康雞群的種蛋、雛雞,是徹底消滅在雞群中傳播病菌的主要途徑。
做好雞群的選育和檢疫工作,白痢陽性雞必須全部隔離淘汰。飼養環境中的全面雞舍、地面和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孵化用的種蛋必須來自健康雞群,種蛋在孵化之前進行消毒,可用福爾馬林熏蒸后再入孵,即用福爾馬林加高錳酸鉀密閉熏蒸20 分鐘。
雞舍及一切用具要經常消毒,保障飲水健康,做好雞場的環境衛生,育雛室和一些育雛用具,要經常消毒,雞糞便要每天清除,特別是飲水器和料槽,要防止被雞糞污染。
加強雛雞的飼養管理。飼料要科學搭配,育雛室要保持清潔干燥、墊料要勤換,溫度要維持所需要溫度,雛雞密度不能太高,不能過分擁擠。
對一些經常發生雞白痢的雞場,更要做好飼養環境的徹底消毒,配合藥物預防,有助于控制發病。但使用藥物時,不能長期使用同一藥物,要經常更換,避免產生耐藥性。
雛雞白痢病在鑒別診斷上應注意與雛雞的曲霉菌病相區別。此外,雛雞白痢病雞的器官病灶,也不容易與雞傷寒病引起的病變相區別,必須進行病原菌的分離培養和鑒定,才能加以鑒別。
在選用藥物時,除了要避免產生耐藥性,必須注意到病菌的抗藥性問題。有條件的話應該先做藥敏試驗,選用有效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