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清源,岳偉娜(河南龍宇煤化工有限公司,河南 永城 476600)
“新”是相對于“舊”而言的,像新概念、新理論、新機制、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及其多者之間相互的組合等。創新是這個由“舊”到“新”的變化過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從古至今,大到朝代國家,小到企業家庭甚至個人,任何一個團體、組織及個人,如果不能及時對內外部環境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甚至是對未來的趨勢做出合理的預判及反應,都可能導致其失敗甚至滅亡。而在這個主動或者被動適應而做出改變的過程,往往既包含著管理、又蘊含著創新,尤其是在成功的優秀管理案例中,“管理”和“創新”兩者之間必然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管理創新時刻在發生。就像馮友蘭談到人生哲學一樣:“何謂意義?意義發生于自覺及了解。任何事物,如果我們對它能夠了解,便有意義;否則便無意義。了解越多,越有意義,了解得少,便沒有多大的意義”。所幸的是最早認識到管理創新意義的便是企業這個群體,并且管理學專家也對其進行了定義。
加強管理是企業發展的永恒話題。創新是企業管理不斷提升、不斷發展的必然選擇。企業管理創新,是企業主動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在明確改進及提升方向、目標后,通過運用系統理論,用創新思維、創新技術、創新方法、創新組織等以創造出一種新的更有效的資源整合范式[1],將適用的創新要素(領導者、知識、資金、技術、設備設施等)加以整合,精準有效地形成合力,以促進企業管理系統綜合效率、效益的不斷提高,達到以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并最終實現預定目標,同時具有持續動態創新機制和動態反饋機制的全過程管理。
我國化工企業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技術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涌現出了一批像中化、萬華、中石化等為代表的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化工企業,已經在國際化工市場的激烈競爭中站穩了腳跟,甚至在個別領域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但在管理方面卻相對薄弱,尤其是和國際化工巨頭陶氏杜邦、巴斯夫、三菱化學、LG化工等企業相比,仍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例如杜邦公司在中國成立了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事業部,除了技術輸出外,還向外輸出優秀的管理體系、管理機制和管理經驗。國際知名的化工管理方面的咨詢公司有麥肯錫、埃森哲、杜邦等也均為國外企業,中國則幾乎沒有。管理創新可以有效地激發企業創新的活力,幫助化工企業建立起適合自身發展的管理體系和管理模式,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的發展壯大。因此,管理創新對于中國化工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通過開展管理創新對創新資源要素的重新組合,實現價值重塑,最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提升。配置效率效果可以在化工企業通過很多指標上得到反映,可以反映到品質提升、能耗降低、利潤增加、人員減少、創新能力增強、勞動效率提升、生產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等,綜合可以概括為“四高四低”,即“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高質量、低風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
管理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創新是企業全員智慧的結晶,也是一個企業凝聚力與創造力的具體表現。尤其是通過實施全員參與的管理創新活動可以有效激發企業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培育員工敢于創新、善于創新、勤于創新的精神,通過參與管理創新活動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充分激發企業活力。化工企業通過管理創新的實施,在解決一些具體問題的同時,可以讓化工企業管理更加規范、生產現場取得較大改善、生產效率得到明顯提升、勞動強度大幅降低。隨著這些管理創新體系的持續實施,能讓化工企業保持創新態勢,因創新而發生的變化可以讓干部員工始終感受到企業的活力和朝氣。
化工企業在實施管理創新時,項目參與者大部分是化工企業的高層及中層管理者和部分技術人員,而管理創新成果取得的同時,也提升了部分管理技術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尤其是一些優秀的化工企業,由于管理經驗的積累、平臺的加持及管理創新項目的實施,更能快速促進管理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成長。這些管理型人才的產生,使企業的管理掌握于專家的手中,從而提高了企業資源的配置效率,同時企業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開來,推動企業更健康地發展。管理型人才的形成對企業的發展有很大作用,他們也是企業管理創新的主體,并且能夠形成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化工行業是技術密集型行業,化工企業的領導者往往都是從生產一線成長起來的技術型領導,他們往往是重技術而輕管理。而管理創新的主體卻又是企業領導者,大型管理創新項目肯定是企業一把手工程,因為只有企業領導者才能充分調動企業的所有資源。同時,其重視程度也直接影響企業的管理創新工作開展的難易程度。技術型領導對管理創新熱情較低的一個不容回避的原因是其管理創新能力方面的短板導致的。技術創新,投入產出過程和結果相對明顯,風險相對較小;而管理創新實施周期長,涉及范圍廣,成效相對模糊,短期不易出成績,所以技術型領導往往在管理創新方面不樂于投入過多的精力。所以要想搞好企業管理創新,化工企業的領導者應該首先充分認識到管理創新的意義,并能加強學習,補管理短板;勤交流,開拓思維和視野;善思考,謀改革發展和管理創新。
化工企業領導者應具備敢為人先的精神,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非凡魄力與勇氣去實施改革創新。同時,企業負責人的相對穩定對于管理創新工作來說也是必要的,頻繁的調整也勢必影響管理創新的發展。因為一些大型的管理項目實施周期較長、影響范圍也較廣,如果新舊領導的思路不同就可能會出現“新官不理舊賬”而直接導致管理創新項目的夭折,甚至一些已經取得一定成效的創新成果也會被棄用,更不用說持續提升了。作為企業頂層設計負責人,化工企業領導人應在戰略創新、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更多的關注,盡量親自主持管理創新項目,當好項目負責人,牽頭實施推動。
管理創新文化氛圍不濃,必然導致創新的動力不足、激情不高,創新的主動性不強,創新的效果也不會好。化工企業要搞好管理創新,需要靠文化滲透,需要構建一個奮發有為、全員參與、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當然創新文化孕育是需要化工企業經過長期持之以恒的不斷積累而形成的。化工企業屬于技術人才密集型企業,必須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建立人本文化,首先要注重情感管理,即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通過塑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充分發揮人的主動性積極性[2]。重視創新平臺的搭建和創新人才的培養,為員工創新提供廣闊舞臺,進一步提升員工的創新技能及素養。重視對管理創新的激勵,運用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相結合的方式,并能將創新的成效與個人的績效、年終考評及個人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充分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化工企業,要圍繞企業發展規劃及生產經營的重點難點開展管理創新,實事求是貼近實際的管理創新更能激發人的創新欲望和動力。同時,要重視管理創新的日常宣傳和氛圍的營造。領導者除了親身參與管理創新外,還要在企業經常強調管理創新工作,企業管理創新部門和宣傳部門也要加強配合,大力宣傳,多方努力,共同培育企業強烈而持久的創新價值觀,形成強烈的創新認同感;構建企業管理創新的環境,形成良好的創新氛圍。
管理創新的宗旨是為了企業更好的發展,創新是以企業管理更加規范、效益、效率得到提升為目的,不能為了創新而創新。管理創新需要解放思想,但最重要的還是應該實事求是,不應為功名去創新,更不應讓盲目創新裹脅了創新的初衷[3]。管理創新若脫離了實際,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失去了靈魂和存在的價值。化工企業管理創新應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引領發展、支撐未來”的方針,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全面分析企業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及時把當代管理理論及管理手段運用到實際管理中,借鑒其它企業的成功經驗,在管理理念、機制、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改進和創新,實施一批重點管理創新攻關項目,帶動全員管理創新積極性,加快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化工企業的管理創新應該貼近化工行業的特性,并能有效結合企業管理的實際。企業層面的管理創新應緊緊圍繞企業發展戰略、安全環保、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綠色工廠創建、人才培養、企業文化建設等方面開展。在基層單位的管理創新應緊緊圍繞班組建設、現場管理、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生產組織等方面開展。同時,化工企業的管理創新必須遵循化學的規律[4],在以安全環保為前提的情況下,若要想取得快速而明顯的經濟效益,要與生產工藝和技術創新有機結合,逐步在企業內部形成技術創新與管理創新“雙輪驅動”的創新機制。通過管理創新促進技術創新,進一步促進化工企業的技術進步、產業升級。
管理創新項目的開展需要創新資源要素的支持,如果管理創新資源要素投入不到位,就會影響管理創新的質量。實施管理創新的資源要素有領導者、組織、知識、人才、技術、資金、設備等。在認識到管理創新對于化工企業生存發展的意義后,應加大創新資源投入,應盡力避免因創新資源投入不足而造成管理創新項目的失敗。領導者要高度重視,建章立制,做好頂層設計。加強管理創新工作組織領導,并成立專職機構負責管理創新工作。設立專職崗位、由專人負責企業日常管理創新工作。加強日常創新培訓和日常激勵,大力開發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化工企業應根據管理創新項目立項情況設立企業管理創新專項資金,以滿足部分管理創新項目開展的資金需求。除了領導者、組織、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外,企業管理創新主管部門應全力協調,根據管理創新項目實施情況在知識、人力、技術、設備和場地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
國有企業無論是管理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往往不如民營企業開展得好。國有企業很多管理受限于政府的要求,而國有企業下屬的化工企業又同樣受限于上級集團公司各體制機制的束縛,畫地為籠且被捆著手腳,從而很難搞出像樣的創新來。在化工企業,如果要想搞好管理創新,必然首先要解除體制機制的束縛,解放思想,建立寬容失敗的創新機制,法無禁止即可為,讓大家敢想敢干,加上企業領導者的重視和科學的激勵機制,讓企業形成勇于創新、敢于創新、樂于創新的企業文化。同時,管理創新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信息管理技術提升化工企業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5],并能充分利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等促進企業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有機融合,推動化工企業智能高效綠色發展。
企業任何一項工作如果要想做好,必須要有科學完善的管理機制,管理創新也依然如此。首先,企業應成立專職機構負責企業管理創新工作的日常管理。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創新機制,包括管理創新項目立項、過程跟蹤及驗收評審、成果收購及持續改進優化管理等。然后,根據項目計劃情況制定相應的資金、技術投入計劃,并從人才、設備、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項目過程應做好跟蹤指導和過程監督。項目結束后應及時進行驗收評審及獎勵,并做好管理創新項目的持續改進和提升。要重視管理創新工作的規劃。不但每年要制定管理創新工作的實施方案和年度目標,也要結合行業發展和企業實際制定長期系統的管理創新工作規劃和奮斗目標。工作規劃要明確職責和工作機制,奮斗目標要有明確的創新成果數量、質量及取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等量化指標。同時,要高度重視管理創新成果推廣工作。對優秀成果及時宣傳和推廣,避免造成管理創新資源的浪費。大型管理創新項目及優秀管理體系的形成往往需要很長的周期,在明確創新目標和方向后,企業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持續向前推進,并及時修正和改進。只有不斷地積累,持之以恒的堅持,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新時期我國化工企業面臨轉型與升級,產業發展將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任重而道遠。化工企業應積極謀劃通過管理創新驅動轉型升級,但化工企業的管理創新之路也同樣漫長。這就要求我國化工企業領導者要開闊視野,了解和掌握國內外管理信息和動態并善于借鑒先進的管理思想、管理行為、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要有超前意識,加大創新資源的投入,破除束縛創新的體制機制,并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大力弘揚“勇于創新、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用創新文化激發創新精神,推動創新實踐,激勵創新事業,通過管理創新讓企業獲得持續的核心競爭力,推動化工企業高質量、持續健康快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