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講“樂以天下,憂以天下”,顧炎武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自古迄今,中國人始終保持著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傳承至今,在當下的后疫情時代,社會責任更是顯得尤為重要,金融是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機構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源頭活水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金融消費者是金融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也是金融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推動者,而支付更是作為消費者日常不可避免的高頻經濟行為,成為“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的一線“員工”。
那么,在民生一線的支付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
一承發展普惠金融之責
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一方面,支付作為金融業務的綜合入口和基礎支撐,是數字時代開拓創新、轉型升級的先鋒產業,能有效地聯通各方資源優勢,更好地服務于民,這其中包括大智云移等技術資源、產業上下游手機機具等硬件廠商資源、行業數據信息資源等。
另一方面,通過類似于移動支付便民工程(以下簡稱“便民工程”)等專項行動,利用銀聯二維碼覆蓋百家銀行App,全面打造公交地鐵、公用事業繳費、醫療健康、校園、菜場及周邊生活圈、自助售貨、超市便利店、餐飲、企事業園區及交通繳罰等便民場景;利用“云閃付”等平臺,豐富移動支付產品體系,滿足人民群眾的支付服務需求和金融綜合服務,以支付“為民、便民、利民”為己任發展普惠金融,推動行業整體支付方式的迭代跨越。
二承惠民利企扶農之責
從田間地頭到弄巷小店再到百姓錢包
“支付為民”從來不只是一句口號,從便民工程的場景拓展,到卡產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政策服務扶持小微,再到“一券拉市”以及各種主題消費惠民拉內需,支付作為必然環節,起到融通聯接的作用,盡責在先。
支付升級服務“三農”。在國家戰略以及金融業服務鄉村振興路線圖的指引下,響應國家戰略,承擔社會責任,是支付的重要使命。比如,中國銀聯聯合產業各方面向農村地區農戶、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合作社等涉農主體發行鄉村振興卡、農民豐收卡等主題卡產品,針對農村居民實際需求,提供一系列綜合支付服務,有效便利、促進農村生產生活,為農村居民創造更多增收機會。以及銀聯農產品產銷服務平臺將數字化綜合解決方案搬到田間地頭,以合作社為紐帶,聯結農戶、農產品經紀人、收購商等形成服務生態鏈,服務“三農”。
支付減免扶持小微。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日常經營與支付產業緊密相連,支付機構提供的單位結算賬戶服務、對公轉賬、票據、安全認證、刷卡等服務小微企業日常經營不可或缺。為積極響應國家降低小微企業支付手續費等政策號召,支付產業更是動作整齊統一行動,中國銀聯不僅發布“助商惠民-紅火計劃”,號召成員機構踐行助商惠民經營理念,通過開展銀聯二維碼業務專項活動等措施,助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生意紅火,推動移動支付在日常消費領域廣泛使用,進一步帶動國內消費;而且通過聯合各商業銀行共同發布小微企業卡產品體系,為小微企業的支付結算、融資經營和企業信息化建設等核心需求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三承風險防控之責
引領產業構建安全穩定支付環境
隨著網絡支付手段的多樣化和便利化,網絡支付在為我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風險和挑戰。支付產業有責任構建安全穩定的支付環境并筑牢防控風險的壁壘,保障支付安全的同時,也能夠使產業行穩致遠。無論是支付信息安全風險排查、套利套現風險整治、業務通道清算風險,還是“斷卡行動”不斷推進,抑或是安全宣傳周的聯合宣教,銀聯都以構建安全穩定的支付環境為己任,保障支付安全,提升產業各方風控能力。
四承標準輸出之責
構建產業同盟增強產業合力
標準化輸出工作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而中國作為移動支付的先驅者,移動支付標準輸出不但有利于支付產品對外推廣,保持市場領先優勢,更是實現中國標準走出去的偉大目標的必走道路。
一方面,目前,中國銀聯在境外提供“云閃付”、手機非接閃付、銀聯標準二維碼錢包等多類錢包產品及技術標準輸出,還有銀聯國際移動支付服務平臺(UMPS)等20多個技術平臺的服務輸出;另一方面,圍繞便民示范工程、業務規則、技術標準等,促進信息交流,深化產業合作,構建產業同盟增強產業合力。
五承公益馳援之責
“支付為民”回饋社會
根植社會,就要回饋社會,社會責任在十多年間迅速發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河南、山西、陜西等地暴雨等突發公共事件和天災面前,金融行業、支付產業、金融機構等結合黨史學習中“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活動,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服務實體經濟,回應社會關切、履行社會責任。中國銀聯更是隨時全力保障銀聯網絡及轉接清算業務穩定運轉,保障支付服務暢通,為受災群眾、受災企業等支付需求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