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保羅

“金融精英”為了拉客戶,幫別人考研被抓,這件事的確讓人覺得好笑。
事情是這樣的:在東北錦州,一位新入證券業的年輕人因為業績完成不容易,于是有人給他承諾,如果替我考研,那么我就幫你拉客戶,幫你完成任務。于是,年輕的金融精英在考場被監考老師抓了現形,隨即又被扭送到公安機關。
這件事讓我看到一個有意思的信息,事情發生在東北。東北被一些人認為,經濟發展滯后,服務業更是服務意識較差,但這件事顛覆了認知,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金融業無疑為東北扳回一局。當然,這個角度算是半個玩笑。
地域信息背后真正價值是,它告訴我們,金融業必須以實體經濟為基礎,如果實體經濟不強,那么金融業也會很難做,會變得越來越“卷”。這位年輕人是證券行業,屬于廣義的資產管理行業。資產管理行業要大發展的前提,是這個地區必須有基數龐大的高凈值人群,比如資產上億的企業家、年薪百萬千萬的金領階層,或來自其他某些領域背景深厚的富豪等。因此,北上廣深杭這些城市,是資產管理行業的必爭之地。
當然,一般的證券營業部20多歲的新人,業績任務可能還沒有上升到為富人進行資產管理的這個層次。他們的職業生涯初期,業績指標很可能是拉足夠的人去開戶,去炒股,然后證券公司從每一筆交易中賺取傭金。但做好這個業務,依然需要當地有大量的中產階層,最好有一大批手中有大量閑錢,時間也很充裕,可以成天盯著k線圖,不用工作的大叔大媽。
然而,這樣的大叔大媽對于一座二三線,甚至四線城市來說,數量肯定十分有限,他們是寶。因此,客戶爭奪戰必然異常激烈。實際上,有熟悉金融業的朋友跟我說,在國內一些二三線城市,證券營業部和銀行網點的年輕人已經開始去跳廣場舞了,他們需要不斷接近潛在客戶,比別人搶先一步,才能有勝算。
總之,一個地方金融業發展的繁榮程度和健康程度,和這個地方的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水平是呈現正相關關系的。這件事情并不必然就發生在東北,在其他地區也有可能發生。因為,我們的金融業的確有點產能過剩了,要消化這些產能的確不容易,在哪個地方都一樣。
我們不用說什么銀行信貸供給過剩,M2增速很高這些費腦筋的數據,只要看看直觀體驗就知道了問題已經不小。這幾年,我注意到一個很反常的現象,在很多城市,銀行的網點密集程度已經大大超過了理發店。你走遍一個100米的街區,竟然找不到一家像樣的理發店,卻能看到至少兩家銀行富麗堂皇的網點。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銀行的服務質量遠遠超過了理發店,大堂的銀行經理和年輕業務員往往熱情周到,說話得體。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即使你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一家理發店,你也會大失所望。首先,理發業務本身不一定是它們的主營業務。其次,即使是真的干理發,也顯得十分不專業,第一次見面就不停地讓你要辦會員,提前充值2000元,保證你享受貴賓打折服務。
在城市空間內部,理發店越來越讓位于銀行,即使有殘存的少數理發店,也越來越把自己當銀行——通過會員預付款,集中資金,運用資金,讓自己也獲得了一定的金融屬性。顯然,越來越有點全民金融的味道,這的確不是很正常。
理發店作為實體經濟中的服務業,還是應該回歸實體,回歸服務。如果能有一點像那位替考的金融精英一樣的“服務意識”,何愁沒有會員?
當然,“服務意識”不要過了頭,要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