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莉 代志霞
摘 要:隨著國內經濟的日漸發展與科技的不斷進步,互聯網和大數據已被廣泛應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中,給國內社會的多樣化管理帶來極大挑戰,并推動了經濟法理念與規制的革新。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先進全面的經濟法觀念對我國社會發展及市場規模擴大發揮著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還能為共享經濟時代的來臨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提高群眾對智能化、現代化管理的接納與認可,從而構建和諧友善的法治社會。本文對經濟法理念含義進行解讀,明確大數據時代下經濟法面臨的挑戰,分析經濟法理念變革的意義,而后總結出經濟法規制具體的創新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大數據;經濟法;理念變革;挑戰;規制創新
本文索引:鄧莉,代志霞.大數據時代的經濟法理念變革與規制創新探究[J].中國商論,2021(24):-125.
中圖分類號:F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12(b)--03
通過對我國經濟法研究得知,國內經濟法主要限制在經濟法律制度上,缺少一定的時效性。為了提高人們對我國經濟法理論的了解與認識,應合理運用大數據來推動經濟發展理論革新,進行科學有效地完善及調整,使得經濟法在市場行業內得以有效應用,更好地處理與經濟法有關的責任問題。
1 經濟法理念概述
從構成角度來講,經濟法體系具備特有的公平觀和利益觀,而社會本位及人本主義則是經濟法的全面體現。在社會發展進程中,經濟法具備極強的約束性與管理性,利用觀點批判手段讓人們接納并認可經濟法理論,提高經濟法理論的實踐價值。以社會經濟與法律為基礎,經濟法在社會中得到合理運用,并對經濟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在客觀環境下,打好經濟基礎,利用理性方法,提高市場運行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全面分析市場價格行為及交易行為,防止政府干預和協調出現偏差,由此呈現出政府協調能力和決策作用并非萬能的。眾所周知,經濟法呈現的是社會和政治相互間的融合,在兩者的融合過程中,推動市場得以健康發展,并展現出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狀態。另外,經濟法不僅能有效促進政治與社會更好地發展,還能完善市場結構與法律領域,呈現人本主義思想,使個體本位逐漸向社會本位轉變,對社會經濟增長發揮著促進作用。
2 大數據時代下經濟法面臨的挑戰
2.1 創業方面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進步,人工智能也在日益完善,除了物理空間外,還延伸出電子空間,盡管屬于虛擬網絡空間,但彼此融合發展,構成了全新的社會生態。在新型發展領域中,市場主體將其作為自我賦權的關鍵“飛地”,形成眾多新模式與新業態,而且現代數字化技術將社會企業家從傳統物理領域引進光纖創建的虛擬世界中,構建屬于自身的“虛擬王國”,并向政府及其傳統權威發出挑戰,而政府監管部門也要同步更新。但是,由于創業自由和法律物質存在的邊界和尺度相對復雜模糊,相關部門難以辨別清楚,因此我國經濟法在創業方面面臨巨大挑戰。
2.2 社會方面
基于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利用統計、歸納、數據挖掘及機器學習等現代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全面剖析,預判社會現實需求與問題,并對國家政策實施效果展開動態化監測,讓政府決策更具科學性、專業性、預見性及有效性,以進一步推動政府全面化、精細化管理。但是,問題并非如此簡單,在后工業社會發展中,秩序性、穩定性及可預測性均不復存在。反之,復雜性與不確定性隨之而來,尤其是在數字化背景下,風險如影隨形,存在一些微小的不足和漏洞,且在難以預料的連續發展中變成更具破壞性和風險性的大事故,極易變成間諜與犯罪分子襲擊的主要目標,給我國經濟法規制帶來全新的挑戰與難題。
2.3 發展方面
大數據時代屬于科技創新時代,數據挖掘與智能設計給人們帶來不一樣的優質產品及便捷服務,但是,人們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將自身信息轉變成商家經營所需的數據,將自身決策交付數據算法。此刻,所有數據均由個體自身產生,然而所有權不屬于個體,甚至還會出現數字鴻溝和數據歧視的情況,致使部分商業平臺大數據殺熟情況愈發嚴重。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雖然具有共享經濟及包容發展的良好價值取向,但平臺效應也會使勢力龐大的平臺主宰社會市場,數據壟斷與歧視現象越來越嚴重,不利于社會公平及消費者權益,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經濟法規需要面臨的時代性難題。
3 大數據時代的經濟法理念變革
3.1 市場賦權
在互聯網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當下,可處理大量數據和信息的智能計算機為政府提供了一種革命性工具,致使市場管理與政府管理意識形態區分不清晰。在此背景下,人類文明要想提高自身競爭力,就要重視個體情感追求,使所有個體均能自主參與其中。在現代市場發展過程中,計劃經濟能煥發出全新生機,實質并非科學計算或是數據管理,而是指權力經濟,以國家為基準展開經濟組織與資源調配。因此,將大數據、互聯網與人工智能有機結合,可創建企業計劃經濟,但與人工智能發展觀念相悖離。從本質角度而言,大數據時代就是為了轉變集中化發展的時代,將產品服務、分銷體系及定價方法從集中運營中剝離,推行“去中心化”管理,使社會更加平等、公正、人性化,使公眾均具有知情權,并積極參與其中。
3.2 共治共享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共享經濟已經融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共享汽車、充電寶、單車等分布于全球各地。由此可見,市場發展已經逐漸從獨享轉變為共享,為政府治理帶來全新的發展觀念及動力,但也有可能加大信息犯罪發生的可能性,加重道德危機。特別是以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為依托的買賣網絡平臺,應保證其開放性和專業性,為創新協作提供發展機遇。因此,經濟法應以法治精神為基礎,構建共治共享理念,根據市場自主化治理、群眾參與和國家干預來有效消除數據歧視、數據壟斷、數據鴻溝,不僅能讓社會群眾分享數據,還能使政府實現數據公開,從而真正實現數據信息的公平與自由。
3.3 風險控制
隨著信息革命的來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融合發展速度不斷加快,滴滴打車、支付寶付款、自動駕駛與智能機器人等改變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雖然能構建出便捷自由、靈活多樣的現代化商業模式及生活狀態,但是也會帶來一定的社會風險,比如數據挖掘及算法真實性、道德風險和數據壟斷等相關問題。據此,因技術可能性產生不可預料的機會,而相應風險同時存在,故所有和現實生活相關的問題必須由群眾最終決定。在大數據背景下的高風險社會中,盡量減少風險、避免因風險過大而形成危機,保障經濟安全及社會安全,是我國經濟法調整完善的關鍵目標。由此,要求確定經濟法對應的風險控制理念,打造合理化、專業化、法治化、科學化的公共政策機制,便于更好地應對社會發展速度,進而更好地權衡機會與風險。
3.4 革新理念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相關組織對經濟法理念以及規制展開全面剖析,主要是為了確保市場經濟發展的有序性、專業性與理智性,從而推動市場經濟穩定發展。而大數據的興起對政府多樣化治理產生了極大影響,將大數據運用在政府治理中,既能提高政府治理手段的先進性,又能推動經濟發展理念的創新。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信息為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提供了諸多便捷,然而市場自由化以及政府治理秉承觀念,也會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日益混淆,相關專家對此展開激烈探討。某些專家認為,在現代社會市場中,人們要合理運用大數據技術的效能和優勢,對社會市場發展動向展開預判,使得預判經濟能夠為社會參與人員謀取一定的利益。并且,在互聯網經濟中能夠獲得全勝的情況屢見不鮮,政府需利用自身力量和作用展開全面管理,從而確保市場的公平性與穩定性。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隨著時代的變遷與人類的進步,政府要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提高社會群眾的裁量權,使群眾運用自身智慧和能力推動國家不斷發展。當前,海量的數據轉變了社會經營模式,致使社會經營趨于分散化,傳統集中式管理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市場的發展需求,所以政府必須給予群眾參與經濟治理和管理的權利。
4 大數據時代的經濟法規制創新
4.1 創新運營性模式
現如今,中國已經頒布了諸多與提高裁量權有關的政策,相關組織還對審批和監管政策展開了創新變革,提高了政府的監管效果。國家領導人曾經提出,為了推動國內社會經濟更好地發展,政府要立足于平臺經濟發展建設,重視現實和網絡的結合。而社會各企業還要相互輔助、相互影響、相互推動、共同進步,從而為自由經濟模式的改革創新提供幫助。此外,這部分經營模式的變化不但能有效響應政府管理,而且可以推動社會與國家共同發展進步。但是,社會各行業要想創新經營模式,就要合理運用現代大數據技術,堅持經濟法觀念。唯有如此,國家與社會共同創新變革,才能打造出和諧、公平、自由、可靠的經濟體系。
4.2 深化調控法理論
遵循社會市場發展規律,加強對社會市場宏觀調控失利與不平衡問題的關注,強化宏觀調控法理論發展進程,從市場發展的角度進行思考,合理運用市場配置資源,針對宏觀調控理念不清晰、市場經濟稅上漲過快等問題,政府部門要全面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為了充分滿足政策發展需求,要尊重經濟法發展基本規律,提高有關政策相互間的協調性,利用宏觀控手段,對經濟法管理形式進行創新變革,真正實現宏觀目標。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要將政府行為和企業行為進行有機結合,全面發揮兩者融合的效能和作用。譬如,在經濟法實際運行中,應從長遠角度評估經濟法給予社會的效益,并對社會市場調控結果展開合理評估。除此之外,還要對中央調控和地方調控相互間的銜接性問題展開密切關注,肯定市場結構主體,以地方權限為基準,深入掌握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明確其政治性特征,以此呈現出經濟法的法律化特性。科學有效地規劃宏觀調控權,推行宏觀調控法,并將經濟法作為宏觀調控規劃的技術指導,推動宏觀調控法基本理論進一步深化。
4.3 優化經濟法制度
在優化經濟法制度時,要及時制定科學合理的金融調控預警制度,利用完善健全的制度推動經濟法的開展更具法律性。例如,創建信息風險管控及預警糾錯制度,使政府相關組織在調控金融市場時,能使市場行為更加有效規范,并依托市場和政府的共同力量來提高經濟法整體應用效果,使得經濟法在社會市場中的應用更具備獨立性與權威性。另外,還應注重強化信息披露監管,市場相關投資人以及財政人員應對財政危機情況做好全面考慮,遵守市場發展導向,明確市場運作觀念,科學合理地分配現有資源,充分發揮市場調控機制的效能和作用。在經濟法具體發展過程中,要重視區域經濟之間存在的協調性,明確統籌規劃的重要性,構建思路清晰、方向精準的法律框架,以法律和政策具有的權威性為基準,將經濟法有效滲透到社會市場經濟發展及維護中,科學有序地展開一系列經濟調控行為,遵循協調發展的觀念,結合區域經濟法的特征與內涵,及時有效地解決區域和整體相互間涉及的利益關系,將局部發展和國家政策有機融合,使政府部門與社會組織經濟效益得以最大化,從而推動市場經濟穩步發展。
4.4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在保護知識產權時,要合理運用反不正當競技法,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對市場及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將反不正當競技法有效應用在知識產權保護中,不僅能改變經濟發展模式,還能為保護知識產權提供正確的技術指引,了解知識產權具有自由性特征,不受他人限制與影響,從而提高對反不正當競技法的關注。此外,還要注重為作者提供交易機會與平臺,從市場角度而言,知識產權既受到法律保護,又受到政策支持,必須防止因商業利益而侵害他人知識產權。將我國經濟法運用到知識產權發展中,要注重提高經濟法整體運用范圍,特別要對產品商標提出具體的保護要求。針對違反國家政策、市場交易規范以及合同內容等行為,應尋求法律保護,控制商標權擴張,從而對商標權涉及范疇進行有效調整。對于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而言,要對其進行及時改善調整,做好法律制度的修訂工作,了解消費者權利和民事權利的差別,保證消費者應有的權利屬性及社會屬性。而且,相關法律有義務、有責任引導消費者展開權力訴訟,針對經營者與個體人員要將國家法律作為基礎保障,加強對自身權益的保護,如可根據消費者協會和行業協會等相關組織來維護公眾基礎權利,從而構成長效性消費者保護機制,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5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更好地革新經濟法理念,創新經濟法規制,應以我國國情為基準,結合現代大數據技術的作用和優勢,構建完善健全的經濟體系。現如今,國內經濟法中部分觀點不明確,還有諸多陳舊觀點,極大程度地限制了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據此,我國相關組織必須明確經濟法理念及經濟法規制創新的重要性,完善經濟法理念與規制,推動我國經濟良好運行。
參考文獻
[1]白悅明.大數據時代經濟法的完善路徑探討[J].商業文化,2021(20):14-15.
[2]劉箬桑.信息化時代下經濟法理念的變革與規制創新[J].法制與社會,2021(16):42-43.
[3]王月.大數據“殺熟”行為的反壟斷法規制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1,34(4):92-95.
[4]汪瓊欣.從經濟法基礎理論視角論市場信息干預[J].湖南警察學院學報,2021,33(1):54-62.
[5]楊慕晴.淺析互聯網時代的數據壟斷問題[J].大陸橋視野,2021(6):94-95.
[6]邢會強.政府數據開放的法律責任與救濟機制[J].行政法學研究,2021(4):41-54.
作者簡介:鄧莉(1978-),女,苗族,湖北武漢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學、法學方面的研究;
代志霞(1982-),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信息化、教育管理、教育法方面的研究。
Research on the Conceptual Reform and Regulation Innovation of Economic Law in the Era of Big Data
Changjiang Polytechnic? DENG Li? DAI Zhixi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and big data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work, bringing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diversified management of domestic society,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economic law concept and regulation. Based on big data era, the advanced comprehensive concept of economic law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market scale, at the same time, can also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sharing economy, improve the masses’ acceptance and recognition of intelligent and modern management, so as to build a harmonious and friendly society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meaning of economic law, clarifi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economic law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ceptual reform of economic law,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innovation paths of economic law regula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 big data; economic law; conceptual reform; challenge; regulation inno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