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月
摘要:現階段,職業病不僅損害工人的身體健康,也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由于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在近十年中,職能多次在衛健委與應急管理部間轉換,導致職業衛生培訓、課程體系建設等工作未能連續、系統開展。同時,從2019年底至今,全球不同程度受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讓面向企業的培訓工作實施難度倍增。基于此,本文就職業衛生管理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職業;衛生管理;研究
1 職業衛生管理的概念
職業衛生是指識別、評估、預測和控制工作環境中產生或存在的職業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損害,目的是預防和保護勞動者免受職業有害因素的影響和危害,提高作業環境以保障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的健康。職業衛生管理是指為了實現保護職業人群健康和提高職業生命質量的目的,控制、減少和避免職業人群在職業活動中受到職業有害因素危害而進行的管理工作。
2 職業衛生管理存在的問題
2.1企業的規章制度不全面
職業衛生管理真正的關鍵是企業需加強病防范意識,落實主體責任,然而在監督檢過程發現,勞動者體檢報告、檔案不全,勞動合同書未告知員工危害因素和風險危害,職業危害項目未申報,勞動者未取得相應培訓證就允許上崗等問題。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控制效果評價、危害因素檢測比例太低。企業不講究衛生管理導致數以萬計勞動者暴露在職業病危害因素之下,增加員工患病潛在風險。相比于大型企業,小型企業資源較少,財務不穩定,職業衛生制度更少,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人員受到健康損傷更大。
2.2 信息化水平相對落后
雖然職業衛生已經建立信息系統,都是不同部門建立各自獨立的系統,沒有信息共享和交流,員工對于計算機信息系統的應用能力不足,亟待提升。應建立省市一體的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信息平臺,覆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病診斷機構等多個部門,把企業的危害因素申報、檢測、健康檢查、監督檢查、處罰情況實時錄入系統,使企業的職業衛生情況在網絡上一目了然,方便對于省市的職業衛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和提出決策。
2.3 職業衛生管理實施過程常見問題
(1)企業負責人及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對于職業衛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這只是政府主管部門強派的一項任務,不理解企業為何要重視職業病防控,如何進行職業病防控。(2)企業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對參加政府組織的專項培訓積極性不高。(3)培訓內容大多數為通用性知識,未結合地方企業所對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提煉,有針對性開展;課件質量不高,授課過程照本宣科。培訓內容和要求缺乏標準,培訓效果往往受授課人員專業素質的影響,參差不齊。
3 職業衛生管理存在的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是用人單位對職業病認知不足。絕大多數企業對于職業病的認知都存在缺陷,有些企業不了解生產經營過程中到底有哪些職業危害因素,應該如何防控;有些企業認為職業衛生管控投入對于企業經營效益促進不大,能少投就少投,能不投就不投;有些企業認為員工對職業病的認知不多,且職業病發病也需要一定時間和過程,所以先顧著眼前的利益,后面的事情以后再說 ;有些企業認為如果過多強調職業病,會嚇著勞動者,可能會出現招工難的問題。
二是企業職工個人防護意識淡薄。部分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員工,即便了解工作場所的職業危害因素以及可能產生的后果,但由于培訓不到位、怕麻煩或僥幸心理等因素,不按照要求規范使用個人防護用品,有的員工甚至會拆除防護設施,以犧牲個人健康來換取工作效率。
三是職業衛生監管機制有待完善。受客觀因素影響,職業衛生監管職能在國家衛健委和應急管理部之間多次轉換,一方面使得很多管理機制出現斷點,沒得到很好的延續;另一方面,從事職業衛生監督管理的人員也多次變化崗位,工作的連續性和專業性沒得到深入的拓展。
4 職業衛生管理措施
《職業病防治法》是我國針對職業病預防和控制的單行法。從法條中不難看出,開展職業病后果宣貫、普及職業因素危害相關知識、傳授職業病防控技術、監督企業職業衛生管理措施落地,是政府、企業以及勞動者共同的責任。
4.1 加強對有害因素的動態檢測與管控
在職業衛生現場檢測中,對于有害因素要采取重點檢測和管控,提高檢測及防護工作的有效性。在開展職業衛生的檢測、評價工作中,應當依據相關標準對職業衛生的質量要求展開。如果發現被檢單位的工作場所有職業病潛在危害,就必須針對有害因素展開細致調查,對該工作場所的空氣中所包含的有害因素進行定點、個體的檢測,包括有害因素的濃度、強度等。通過各種方法查清具體原因,并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實現“降低濃度”或“降低強度”的目標,從而有效改善該工作場所的具體勞動條件,提高對工作對象的身體健康保障。同時,對被檢單位工作場所中包含的有害因素通過定期的、長期的、動態地監測數據進行衛生檢測,能夠為制訂或者修訂相關的衛生標準提供依據。
4.2 督促員工做好個體防護
部分生產人員自我防護意識淡薄,未佩戴防塵、防噪聲個人防護用品,建議加強巡查力度,督促員工在作業時正確佩戴個人防護用品。建議企業做好職業健康監護不管生產人員流動性如何,生產企業都應嚴格執行崗前體檢,即來即檢,應檢盡檢,既是對工人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企業的自我保護。做好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和應急救援(1)每年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對存在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進行一次全面檢測,掌握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分布情況,為防控職業病提供依據。(2)每年開展一到兩次有針對性的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演練。(3)周期性維護應急救援設施(醫藥箱),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藥品處于有效期,高溫季節常備防暑藥品。(4)在當前生產技術水平尚不能完全消除噪聲和粉塵的情況下,仍需加強員工的職業衛生培訓,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并在廠區醒目位置設置粉塵和噪聲職業病危害告知卡,提高員工對職業病危害的認知。
5結語
綜上,只有加強對于企業生產過程的全程性監管,就像建筑工程應當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一樣,具有全程管控的管理思維,才能保證職業衛生管理工作在各個環節的執行過程中能夠充分展現其專業化水平和專業能力,按照正確的操作規范使用設備,保證職工人身安全。
參考文獻:
[1]郭典.職業衛生檢測現場采樣的質量控制措施[J].石化技術,2018, 25(0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