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銀萍 袁淑清




基金項目:2021年常州市科協軟科學研究課題“常州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基于三階段DEA模型分析”階段性成果之一;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教師企業實踐鍛煉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網絡基礎設施的發展,中國跨境電商飛速發展,其交易額逐年攀升,跨境電商對外貿易及全國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常州市也愈加重視跨境電商的發展,但是,常州跨境電商的發展尚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尚未建成綜合性的集政府監測、公共服務、展示交易、跨境數據管理為一體的跨境數字貿易綜合服務平臺、缺乏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引領、沒有形成相關產業集聚效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將嚴重阻礙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本文根據調查結果以及常州市的現實情況,探索常州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為常州跨境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常州市;跨境電商;可持續發展
一、常州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現狀
1.常州跨境電商發展現狀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交易額逐年攀升,其交易額占全國貨物進出口總額的比例也越來越高,2020年達到38.86%(見下表),跨境電商對外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常州市外貿進出口總額也逐年增長(由圖1可知)。自2016年5月常州市開通跨境電商業務以來,其跨境電商發展迅猛。據統計,2017年全年常州口岸累計監管跨境電商進出口商品16.96萬單,批次同比增長3.63倍,貨值1412萬元,同比增長3.83倍。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常州出口總額下降3%,跨境電商卻逆勢增長28%,成為出口經濟的突出亮點。2020年5月常州市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城市,自此常州市確定了“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即一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多個跨境電商綜合產業園。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武進區外貿集聚示范園引進跨境電商經營企業近30家,形成了園藝用品、體育用品、時尚家居等三大類為主營出口產品的跨境電商企業集群,成為常州市外貿新的增長點。天寧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園區內已正式簽約的企業達30家,園區企業主要從事境外電商平臺的銷售,比如亞馬遜、Ebay、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等,部分企業主要負責跨境進口、供應鏈平臺、運營等相關業務。
江蘇省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穩外貿工作的若干措施》中指出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為常州市跨境電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常州市參與跨境電商業務的企業突破2000家,阿里巴巴國際站、華茂通、嗨購、贏享匯等一大批平臺公司及電商企業逐漸形成產業匯集。常州市商務局指導成立“常州跨境電商產教聯盟”,聯合一批高校專家組建跨境電商專家智庫,開展跨境電商理論、政策與應用等研究,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為企業發展跨境電商業務提供服務咨詢,助力常州跨境電商產業發展。
2.常州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現狀
常州跨境電商產業園是常州跨境電商主要平臺。園區內現入駐企業30余家,其中物流公司6家、外貿服務公司16家、電商企業14家。園區內配備了海關監管中心、跨境產品交易展示中心、進口食品指定監管中心和跨境商品庫區。根據龍虎塘街道開展的關于常州市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調查報告,被調查企業65%是外資企業、30%內資企業,企業所在的行業排名前五的依次是電子信息(64%)、紡織業(7%)、零售業(6%)、汽車(6%)以及服務業(5%)。企業所在行業的占比與常州的優勢產業基本相符。被調查企業基本上屬于小微企業,企業規模在50人以下的比例高達71%。目前大部分企業都存在跨境電商業務,約占71%,仍有29%的企業還沒有開展跨境電商業務。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企業都愿意積極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并希望以后能拓展跨境電商領域,但仍有20%企業認為不具備開展條件。常州市跨境電商的發展尚有潛力,需要集多方之力挖掘。
二、常州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最早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野生動物基金會共同發表的《世界自然保護大綱》提出,1987年以布倫特蘭夫人為首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正式使用可持續發展概念,該報告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孫寧、胡漢輝(2003)提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是在保障自然資源與環境的質量和其提供的服務的前提下,將產業自身發展的內在客觀規律和長遠發展的規劃結合起來,使產業沿著健康的軌道長期延續,以期盡可能平等地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同時又不損害后代人需要的產業發展。據此,本文提出跨境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指的是不損害自然資源又能提供服務的前提下,結合跨境電商產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使跨境電商產業長遠發展,沿著健康的軌道長期延續。
孫寧、胡漢輝(2003)指出產業可持續發展受到人口、資源、環境、技術、制度等多因素間的相互影響。跨境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樣受到人口、資源、環境、技術、制度等因素的制約。跨境電商產業的參與要素包括:基礎設施、資源要素、市場要素、科技要素、相關產業、人才要素以及經濟環境和政府等,跨境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各要素的協調發展。
三、常州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因素
1.基礎設施是基礎
基礎設施是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跨境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提升。跨境電商產業基礎設施包括信息通信設施、運輸網絡及特殊功能區。《中國新基建競爭力指數(2020年)》顯示,江蘇省的新基建競爭力指數在80以上,排在第三位。由此可見,江蘇省的新基建競爭力比較強。常州市發力新基建,截至2020年,常州新基建總投資額已超過1000億元。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及智慧城市等領域,建設了一批包括智能制造裝備長江智能院、航天云網等國家級平臺的新基建項目,推動7000多家企業上云用云。工業互聯網產業園項目的成功簽約意味著工業互聯網中小企業助貸基金、中科智達5G工業內網、江蘇中創展會展數字化等優質項目落戶天寧,推動新基建領域的產業集聚,發揮“頭雁效應”。以5G技術為核心的中天鋼鐵第三煉鋼廠“5G+數字工廠”正式上線投用,實現“生產、設備、物流、能環、安全”等核心要素的實時監控、管理功能。常州市首批3200個基站建設任務完成并投入使用;常州市積極創建技術服務平臺,2020年5月常州市首個5G工業大數據云平臺“常州移動·微億智造工業5G聯合實驗室”落戶常州大數據產業園,逐漸成為面向全國的工業大數據云平臺。基礎設施的建成、運用為企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利條件。
2.技術創新是保障
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技術維度包括數據開發、市場分析、信息反饋和技術創新。目前,跨境電商在信息技術的助推下發展迅猛,5G、人工智能、大數據、VR、云計算、新零售等技術新模式滲透到跨境電商領域。根據調查結果,常州市約有29%的企業未開展跨境電商業務,大部分企業愿意積極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但仍有20%的企業認為不具備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條件,主要問題是缺乏技術支撐。技術是很多跨境電商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眾所周知,技術創新能夠幫助跨境電商企業簡化流程,提升效率,提高利潤,促成變革,進行轉型升級。因此,跨境電商企業要重視技術,關注技術前沿,將可用技術應用于跨境電商領域,發揮技術的保障作用,同時要注重技術創新。
3.交易服務是關鍵
跨境電商的交易服務涉及到多方面,如物流服務、通關服務、支付結算、金融服務、信用評估等。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跨境電商交易最終消費者的體驗,良好的交易服務能夠給最終消費者帶來較好的體驗,可以增強消費者對跨境電商的忠誠度。因此,如何改善交易服務,提升跨境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成為關鍵。目前,常州市積極推進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的建設,根據我市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1210”、“9710”、“9810”等業務模式進展情況,明確平臺建設的時序進度、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建成集通關、電商、外貿、物流、倉儲、監管等一站式服務平臺。
4.政府管理是導向
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中推出一系列政策,指出要推廣數字智能技術應用,通過數字技術和數字工具,促進外貿全流程的優化提升;要完善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政策,完善跨境電商政策體系等,為跨境電商的數字化發展指出明確的方向。2016年常州市成立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常州市政府為了促進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提出2021年至2025年常州市跨境電商發展目標為進出口總額突破300億元,年均增長50%以上;加快推進常州跨境電商平臺智慧化、貿易便利化和服務優質化,讓跨境電商成為常州參與雙循環的新動力、新引擎。除此之外,還提出一系列可行性的配套措施,比如大力支持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培育和引進綜合性電商平臺,加強與境外跨境電商平臺的合作;培育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中小網商,壯大主體規模,推動跨境電商數字化轉型,推進“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數字化營銷;加快人才培育和引進等。
四、常州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
跨境電商基礎設施是跨境電商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常州市要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移動通訊網、互聯網和物聯網三者之間的融合,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以及創新基礎設施,推動跨境電商與數字貿易的融合。
2.技術創新迎發展,運用科技創新成果轉型
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技術的制約,特別是傳統制造業,技術的革新帶來產業的轉型升級。隨著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跨境電商產業迎來新一輪的升級。常州跨境電商企業要把握最新技術發展動向,研究新技術,積極運用科技創新成果轉型升級。
3.合力搭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提升水平
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要聯合各方,探索出一條政府支持、社會資本參與、企業運營的共建機制。加快推進常州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智慧化、貿易便利化和服務優質化;培育和引進綜合性電商平臺,加強與境外跨境電商平臺的合作;培育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和中小網商,壯大主體規模,推動跨境電商數字化轉型,推進“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發展,讓跨境電商成為常州參與雙循環的新動力、新引擎。
4.政府發揮好管理服務職能
一方面,政府要發揮好監管職能,通過數字化、多渠道、多方式監管提升跨境電商的交易。另一方面,政府要發揮好服務職能,積極解決跨境電商企業的資金、業務、人才問題。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跨境電商的可持續發展,扶持更多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打造跨境電商龍頭企業,帶動其他跨境電商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積極為中小型跨境電商企業組織跨境電商業務培訓,交流會等培養更多跨境電商人才;通過人才引進政策為跨境電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優秀的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
參考文獻:
[1]孫寧,胡漢輝.產業可持續發展分析[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2]新基建數字賦能高峰論壇開幕 長三角基礎制造業一體化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開建.2020.9.16 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557160026505870.
[3]宋鑫宇.雙循環背景下跨境電商平臺的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J].河北企業,2021(07):36-38.
[4]劉曉慶.跨境電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化解策略[J].營銷界,2021(21):71-72.
[5]朱萌.新形勢下優化跨境電商生態圈的思考——以江蘇省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08):54-55.
[6]康曉云.中國跨境電子商務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J].河西學院學報,2020,36(03):112-118.
作者簡介:慈銀萍(1991- ),女,漢族,安徽省銅陵人,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跨境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