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燕龍
摘要隨著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斷深入發展,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我國已進入大眾高等教育時代。優化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培養專業化,個性化,全能化的創新性人才,已經成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發展的必然條件。因此,高校的教學管理必須要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創新高校教學管理模式,拓展高校教學管理思路。
關鍵詞 學生 個性化發展 高校教學管理 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7.008
Analysis of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s’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DAI Yanlong
(Changting Workstation of Fuji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6300)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the number of students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is also increasing, and China has entered the era of mass higher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to optimiz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an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personalized and versatile innovative talents. Therefor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novate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and expan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ideas.
Keywordsstudents; personalized development; university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l
1個性化教育的實施存在的問題
1.1教師教育思路傳統
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強調通識教育,不重視個性化教育,側重知識的轉移,不注重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人能力培養。在教學方法上,大部分高校都采用統一的教育計劃,統一的教學大綱,統一的教學管理制度和統一的教學模式。即使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都不一樣,但教師在傳授學生課程知識時,只注重學生對本門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只是按照固定的規則的進行統一沒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這就難以突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大部分教師認為,同樣的知識每個人學生吸收的情況都是一樣的,認為學生只要認真聽講,努力鞏固知識,就能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就會被忽略,從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1.2教育教學標準統一
當前高教學校教育管理中,各高校教育教學的特點基本都是所有相同年級和專業的學生都坐在同一間教室里聽課,并由老師傳授非常統一的知識。這種教學模式更適合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而大學生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種共享課程的大型教室中,老師幾乎不可能注意并關心所有學生。因此,這種統一的教育教學標準就無法促進他們個性的形成。高校應當加以改善,從而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1.3學生評價標準單一
近幾年,各大高校不斷的擴大辦學規模,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優化和改革,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而高校還是沿用一直以來對學生傳統的評價方式,現階段仍然有很多高校在以學習成績核定一個學生的整體素質的好壞,而忽略了一些有個性,有思想,有創新思路的學生心理,從而挫傷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難以突出很多“差生”的個性和優點,這就導致一部分學生會越來越差,產生叛逆和身心不健康等問題。而當今的信息社會中,對人的自主性和創造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單一的學生評價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個性化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應當把個性化教育和社會發展要求相結合,去制定完善的學生評價體系,用來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的能力。
2個性化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關鍵
創造力首先來自思考能力,而思維能力則來自認知能力。學生不同的個性化人格都可以創造出不同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1學生個性化發展是創造力培養的前提
創新的基礎是創造主觀人格。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個性化教育的理念應著眼于學生的獨特特征,體現思維的主觀性,激發學生創新能力。高校應當注重個性化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習,為學生后期能夠更好的融入社會提供深入的指導和培訓。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是高校管理模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引導學生個性化創新意識和個性化實踐意識的關鍵,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關鍵。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就是要求高校尊重并且重視學生個體的特點,要讓學生做到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老師要多出一些疑難問題讓學生自行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見解,要積極表揚那些有獨特思路,有創新,不唯書的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2.2個性化教育是促進學生實踐的根本動力
個性化教育是促進學生實踐,激發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內在動力和關鍵。個性化教育是促進學生個人獨立自主性和自我意識創新性的必要前提。高校應當加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學生思想靈活,腦海里有新奇的思路和想法,才能在畢業后的實踐工作中更有動力和潛力,才能更有效的體現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目標。
3學生個性化發展是高校管理模式的必然條件
隨著近些年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現代社會對于個性化,多樣化,復合型的人才備受歡迎,當代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成了新時期高校學生發展要求的必然,也是新時代社會對高校高素質人才培養的要求,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已經有一部分高校開展了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這樣學生就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權和選擇權,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對此各大高校應當積極的適應這種具有創新型和積極性的教學管理模式并加以廣泛應用,從而全方位的保障高校教學管理體制的不斷改進。同時也不要忘記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個性化發展不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而且要把新型創新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管理模式互相結合,查漏補缺,靈活運用,進而激發出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個性化發展。以此來滿足現代化社會對于個性化人才的不同需求,即了解世界的需求和改變世界的需求。這樣培養出來的個性化人才具有長遠的眼光和敏銳的思路,才能夠打破常規,具有觀察、分析、研究和解決問題的新方法和新探索。
4學生個性化發展符合高校教學管理模式
4.1加強自主學習,構建創新實踐多維互動平臺
多維的,創新的,動手的互動平臺可以為具有不同個性的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興趣提供一個渠道。學校可以設立各學科和細分的工作實驗室,以進行常規研究和創新研究。同時,高校可以與不同機構舉行聯合研討會,以共享教育資源,并允許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進行互動,彼此學習和溝通,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同時,高校應開設創新實踐課程,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并提供學生的創新動手經驗。這樣,學生就可以在學術,社會或行業競爭領域中脫穎而出。高校應當通過不同的評分系統,不同來源和水平的學生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和方法完成他們的學習。同時,高校應當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例如國內很多高校建立的視覺傳達學院。教師鼓勵學生參加與此主題有關的重大比賽。從早期的零參與到現在有更多的參加者,學生都可以促進學習交流,從確立競賽到動員競賽再到全球公認的視覺傳達競賽,每一個階段都有學生積極參與。這種面對面的學習和在學校的感覺或與在線瀏覽的感覺完全不同。這種參賽者之間的詳細交流可以激發學生的個性,幫助具有不同性格的學生找到正確的方向,以實現自身的價值。
4.2建設跨學科的教學管理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跨學科的研究性教育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質疑問題以及發展對知識和創新思維的渴望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基礎上要綜合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挖掘學生不同方向的特長及潛力,做到各方面綜合發展的目標,而跨學科的研究性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他能夠使得學生在鞏固本學科的基礎上盡可能多的開拓多維思維,從不同方向思考解決問題,并且能夠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發現自身特點培養個性化性格。跨學科項目通常在接受了基礎專業課程的培訓后進行,這樣不僅能夠使得本專業的知識得到有效鞏固而且能夠使學生在本專業的思維視角下發現更多有趣而不同的觀點。例如,“廣告設計周”安排的項目不僅包括平面廣告和品牌廣告,還包括創意項目的歷史、人文、城市文化和品牌廣告,跨專業教學模式就是強調在本專業的基礎上更多融合其他專業知識來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設計專業的學生通常會關注圖形,但不會過多地關注歷史資料、圖像和市場。因此,項目設計需要集成來自不同學科的內容。項目本身的指導打破了不同學科之間的約束。我們相信,通過結合課程外的教學方法,學生可以通過不同學科知識及影響因素提高設計水平,開拓自我思維。要完成一個跨學科的項目,需要將分工與自己的興趣以及將人文素養與設計思維相的知識結合起來。它不僅達到設計目的,而且提高了人文素質,并促進了學生對個人專業知識的興趣的發展。
4.3發展“校企合作”的“三位一體”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
使用有效的方法動員學生、學校和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不同角度探索學生、學校和企業的共同利益,尋求突破并從中獲利:校企合作和“三位一體”模式中每個學生都有兩名導師。一個是學校導師,另一個是專業的公司導師。兩位導師負責教給學生明確的分工和統一的職責,以不同的思維與不同教學理念來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不僅在工作中完成了教學也為企業帶來更多高學歷新思維的創新人才,不僅為教學增加實際效益,還做到了學生、學校、企業三位一體互惠互利的長久發展模式,學生在兩位導師的共同努力下,能夠更快成長為適應新發展趨勢的實用創新性復合人才。
4.4開展“三劃分”個性化實踐教學模式
“三劃分”分為方向,層次和目標。通過建立不同方向的實用選擇機制,以適應不同的學習興趣,首先通過三劃分的模式建立學生對自身對未來方向、層次、目標的認知,我們將其歸結為三種切實可行的措施:就業,創業和升學深造出國留學。通過劃分目標確立明確的學生未來職業及發展方向,讓學生有方向可選,有方法可依,面對意向就業的學生學院應利用校企合作模式及資源幫助學生能夠更好更快適用企業,滿足就業需求及技能,加強校企聯動,促進學生參與企業實習、學習的積極性,利用企業平臺為學生培養切實實用的職業技能,以滿足他們的發展需求。面對創業意向學生,要積極開展自主創業知識培訓,讓學生充分明白自身優勢略施,加強團隊互動合作,盡可能多的組織大學生創業比賽,邀請有經驗有成果的社會創業團隊傳授經驗知識,為學生在未來自主創業奠定知識基礎,加強學校也社會資源聯動,提供高效扶持指導,給創業學生提供資源保障,讓其能夠結合自身專業及個性快速創立項目有效平穩運行。面向升學深造及出國留學學生要加強其參加對研究生入學及出國留學知識認知,讓其知道其中規則努力方向,并出面牽頭相關公司與相關學生實習聯動,為將來的研究活動打下基礎。出國留學的學生將接受外語培訓,以便他們可以更多地參與校外合作伙伴公司的外部合作內容。為其升研及出國留學奠定基礎。
4.5分層次教學,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管理計劃
教育教學管理既要突出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追求,也要突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包容性和多元化發展,以此來打破不同學生之間的不平衡成長與發展。對于高校的教學方法上,有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以便學生可以從“學習”過渡到“學習”。老師也要在教育過程中發現盡可能多的“問題”,創造性地設置“陷阱”,讓參加學生討論,并能夠讓學生找到更有意義的課堂,讓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平等地互動。老師提問時要合理設置問題的梯度,讓學生有興趣。比如大一和大二的學生才剛剛開始了解他們的專業,這時的學生對于自身的專業方向和發展目標還沒有明確的了解,這一點僅憑學生自我意識是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在傳授教學理論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能夠應用自身的個性化有點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而對于大三和大四的學生,則更加注重創新和實踐能力,要經過不斷的對外實踐,優化學生自身個性,把個性化人格培養成創新意識并且應用到社會實踐工作中。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方面應多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成長,學生不要盲目的去實習,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和興趣愛好去選擇實習崗位,這就需要高校完善和改革自身教學管理模式。
5結語
個性化發展是高校教學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訓練學生適應新時代社會的發展變化并擁有完美的人生。高校進行個性化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使得學生在具備個性化的同時開闊思維,不斷嘗試新思想新方法所帶來的各種新創新,為學生拓寬視野,使其能夠更快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經濟發展,為社會發展企業壯大培養具有創新性發散思維的適用性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怡梅.學生社團對高校大學生發展的促進研究[J].化工進展, 2020,v.39;No.343(04):400-400.
[2]陳雅潔.多元化發展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索——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J].中國教育學刊,2019,313(05):123.
[3]周舉坤.大數據條件下高校學生工作發展的幾點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9,000(021):80-82.
[4]郭紹青.“互聯網+教育”對教育理論發展的訴求[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v.37;No.150(04):30-42.
[5]陳坤,李佳.智慧教育助推學生個性化發展[J].中國教育學刊,2020, No.323(03):1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