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
摘要:隨著新課改要求的不斷推進和深化,為了適應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應試教育逐漸被素質教育替代。近年來,小學音樂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也水漲船高。課堂評價作為課堂的一個十分重要環節,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對學生進行公正合理客觀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基于核心素養的指導下,筆者對小學對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評價展開了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評價、核心素養
目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并不樂觀,究其原因,小學音樂教學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師教學方法單一,評價方式也比較陳舊,難以適應現時代背景下的教學和評價方式,更不利于學生音樂學科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在現行機制之下,教師需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進行多方面的評價,進而推進學生音樂素養的培育和提升。
一、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評價標準
在當今的背景下,新課改已經是不可被改變的。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也是必須要做的事情,并且應該是課堂教育的重點環節。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教師對學生公正合理的評價需要將學生的核心素養作為真正的評價指標,這樣的標準才是符合現實的、符合教學規律的。評價標準的制定,讓學生有了目標,也同樣讓教師找到了培養方向和課程目的,師生共同發力,一定能夠見效。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所學習的內容充滿了興趣,學生才能更好的接受老師在課堂中所講授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更加積極主動。進行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體會到音樂的美感,更加深入的了解音樂、陶冶學生情操。音樂是一門不同于其他傳統文化學科的課程,音樂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所以在音樂課堂中教師的評價標注也應該具有綜合性。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綜合能力、審美能力、創新能力是音樂學習的重點,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學習音樂的深度、廣度以及學生學習音樂時的態度來設置合適的評價標準。
二、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分析的策略
(一)教師應形成自己獨特的評價風格
在小學階段開設音樂課的目的就是為了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在音樂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天地,在音樂中放松自己好到樂趣。教師作為音樂課堂評價的主體,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在工作中,可以經常同經驗豐富的音樂教師進行溝通向其請教課堂評價的問題,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尕哦自認的評價水平。教師也要與時俱進,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更加的全面客觀注重學生的音樂素養,在課堂實踐中發現自己評價方式和標準的問題和不足,逐步的完善自己的評價方式。
(二)制定更符合小學生的音樂評價標準
目前,教師對學生評價不佳的狀況頻發效果,還是因為沒有系統的小學生音樂素養評價標準。在很多情況下,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的主觀性過于濃厚,缺乏科學的標準和指向性,學生很難從教師的評價中找到自己的問題來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根據這節課所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設置特定的評價標準。例如在《小螺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基本掌握該歌曲的演唱方法將歌曲熟練唱出時,教師按照在備課時設定過的目標進行評價時,需要客觀考慮其中包含的問題,并且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打分,盡可能避免自己的主觀因素介入。另外,教師還需要積極指出學生的不足和問題,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的發展目標,從被動接受培養變為主動去培養音樂能力。這樣教師才能夠真正培養起來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
(三)建立起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引導學生多方面發展
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之中,其評價過程太過單一,除了主體、內容之外就沒有新的評價方式了,這樣的過程對于音樂課堂的效果評價作用很小。并且如果只考慮這些因素,音樂課堂教學內容也必定是無趣的。因此,我們需要轉變思路,將單一的評價體系變得多元化,讓音樂素養貫穿與學生的教學過程之中。小學生生性喜歡和人交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可以采用新的交流與溝通方式作為教學評價的一個分支,讓學生能夠在溝通過程中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根據此現象去評價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過程。這樣的評價方式更加多元化,對于學生也是更加公平的。另外就是評價內容的增加。音樂課雖然其本質目的是學生對于曲目的掌握,但是還是要考慮學生的自主性,即自身的特色和演唱技巧的運用等,讓學生在進行互評互助活動中提升自己。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音樂課堂的重要作用,并且選擇正確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態度,克服傳統課堂和自身局限,投入到現代化教學中去,增強自身能力,幫助學生真正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周心源.對中小學音樂教學評價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7,37(01):174.
[2]趙建紅.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思考[C].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年江蘇省教育學會學術年會報告文集.江蘇省教育學會:江蘇省教育學會,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