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國際影壇,主角青少年時用同年齡段演員,這曾經也是業內外默認的傳統。近兩年CG特效崛起后,好萊塢才開始嘗試讓中老年演員飾演少年。雖然有幾可亂真的“特效奇跡”,但同樣遭遇不少爭議。在電影《本杰明·巴頓奇事》中,借助電腦特效“登場”的青年版布拉德·皮特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效果可謂“驚艷”。在《鋼鐵俠3》里,未成年的小羅伯特·唐尼出現在回憶父母的模擬場景中;在《終結者:創世紀》和《終結者2018》中,年輕版的施瓦辛格也曾短暫亮相。到了《驚奇隊長》,年過花甲的塞繆爾·杰克遜全程都是二十多歲的嫩臉;《復仇者聯盟4》更是因為有時光穿越的情節,有超過兩百個鏡頭用上“換臉”技術。在華語電影中,“換臉”技術曾在《廉政風云》里出現過,被網友調侃“年輕化的張家輝看上去很像常遠”……
這種“不用換人但要換臉”的技術目前還不夠成熟,且價格也不菲,《復仇者聯盟4》中一個特效平均耗費3至10萬美元。李安的《雙子殺手》和馬丁·斯科塞斯的《愛爾蘭人》都遭遇“演員表情生硬”“嫩化損失細節”的批評,即便像羅伯特·德尼羅這般精湛的演技,也難以挽救現實中歲月的逝去。▲
環球時報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