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眾所周知,《玉梨魂》是作家徐枕亞的成名作,為民初時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不僅將主人公白梨影的感情狀態進行了全面的展示和深層次的揭露,而且對當時社會以禮教為工具去束縛人們的現狀進行反映,具有強烈的反封建意蘊。白梨影的行為舉止將這部作品的文學史屬性體現了出來。
【關鍵詞】《玉梨魂》;白梨影;文學史屬性
【中圖分類號】G2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20-199-03
【本文著錄格式】羅瑋倫.關于相思寸寸灰——再論《玉梨魂》的文學史屬性[J].中國民族博覽,2021,10(20):199-201.
前言
駢、散結合的語言風格是《玉梨魂》作品的顯著特點,這部作品通過駢、散兼用的方式將白梨影對何夢霞的感情狀態描繪的淋漓盡致。兩人的感情線是本文主要的行文線索,透過相思之線可以對兩人的感情、行為做出客觀的評價。這部作品的字里行間都體現出了彼此對待感情的態度以及二人對封建禮教的評價。一個社會的解放程度是高是低,主要是看該社會中婦女所處的地位是高是低與解放程度達到了怎樣的水平。同樣的道理,判斷一部重要作品的文學史屬性,認真鑒別與衡量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言行舉止與思想維度,應該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研究途徑。
白梨娘,正是研究《玉梨魂》這部作品文學史屬性的最佳切入點。這是一位身處時代轉換大潮中的命運凄慘的女性。白梨影本是江南名門白氏之長女,出身于名門望族的她容貌艷麗、能詩善文、才華出眾。一方面,她在傳統私塾教育與家庭環境的熏染下接受了古典的封建道德,養成了文靜、賢淑、貞潔的“女德”與品性,逐漸被打造培養成了那個時代令人敬仰的“女性典范”。然而二十世紀的中國,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法治建設等等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這些新思想也深刻地影響與雕塑著她的性格。所以在白梨影的身上也能夠看到新時代的影子。白梨影的思想受到了新思想的影響,這也為后來她主動追求何夢霞、正視自己的真實情感埋下了伏筆。例如,白梨影與夢霞第一次約會時唱的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名曲——乃低唱泰西《羅米亞》名劇中‘天呀天呀,放亮光進來,放情人出去’數語,能夠吟唱西方的曲子體現出了白梨影并不是純粹的“封建女性”。因而,在她身上,既烙上了傳統倫理思想的深深印痕,同時,又受到了西方現代思潮的猛烈沖擊。這種新舊雜糅、古今共存、中西兼容的性格特征,既是當時那個時代的風氣使然,也是她命運悲劇的根本源頭。
九歲時,白梨影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嫁到無錫蓉湖的崔家。本來,這是一段門當戶對的美滿姻緣。崔家也為書香門第,外有良田數頃,內有婢媼、侍女照應,也是一個富庶殷實的名門望族。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兩個人成親不久,白梨影剛剛品嘗到了愛情的美好滋味,她的丈夫便拋下她和幼子鵬郎離開了人世。孀居八年的白梨影雖然無衣食溫飽之憂,但是卻心如死灰。慶幸的是,她孤獨寂寞的生活中因為有幼兒鵬郎的點綴,她也可以如中國傳統中節婦烈女般聊度余生。然而,翩翩少年何夢霞出現在了她的身邊,闖入了她原本簡單寂寞的世界。白梨影內心里本就存在著西方的自由民主之思想,所以她面對感情時選擇了破釜沉舟,接著便進行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命運抗爭。不過,此時的何夢霞面對著如此沉重的婚姻大事,既無以告父母,也沒有托媒人,再加上心儀之人白梨影還是孀居數年的寡婦,夢霞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幾日之后,何夢霞因為愁腸百結而臥病在床。梨娘知道他的病因絕非生理方面,非藥所不能療,于是給何夢霞寫了一封信,在信中對夢霞好言相勸,并且贈芳蘭兩種,以此向何夢霞表明自己對這份感情的態度。等何夢霞病愈后,白梨影將自己的照片贈送給了何夢霞,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白梨影將自己的照片贈送給異性這一舉動,含有著濃濃的定情之意。在當時那個時代向異性贈送自己的照片不像現在這樣的隨意,從白梨影贈送照片這一行為中可以看出她將自己的愛情直白地托付給了夢霞,并且是滿懷著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此時的她認為何夢霞就是她余生值得托付的人,希望二人這段不符合禮教規則的真實感情能夠結出圓滿的果實。從白梨影一開始竊取了何夢霞的詩稿,到后來主動給夢霞寫回信、獻花資助,到最后的贈送照片,梨影是步步主動、大膽熱情。而何夢霞的感情波動比較大,由最開始的膽怯、退讓、畏懼到最后決定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兩個人的感情一波三折,引人入深。白梨娘在《玉梨魂》第一章至第九章的表現,處處主動,大膽追求,與何夢霞一起決意沖破封建禮教的枷鎖,甚至萌生出“恨不勝銷死也拼”的抗爭勇氣。此時的《玉梨魂》非常具有現代性,主人公白梨影在明知自己的感情會被封建禮教所不容、親朋好友不支持的情況下,仍舊選擇正視自己的感情狀態,勇敢地邁出追求何夢霞的第一步,從此可以看出這部作品已經向現代性積極靠攏了。而且,白梨影在何夢霞退縮膽怯、不敢勇敢向前的時候,非但沒有灰心喪氣,反而寫信鼓勵夢霞,兩個人的行為舉止均體現了現代性。
然而,我們非常遺憾地發現,作者在已經到達的“現代性”面前嘎然而止,并且迅速向傳統、保守這條道路靠攏,從而使得這部長篇小說的文學史屬性出現了新的變化。
正當兩個人情深甜蜜之時,何夢霞最終選擇了退卻和逃避,選擇了向封建禮教妥協。兩個人因為封建禮教的存在無法光明正大的陪伴在彼此的身邊,不過通過他們二人魚雁傳書的行為可以清晰的看出兩人內心的深切思念之情。絡繹不絕的書信,以詩為媒的浪漫,都充分地體現出了何夢霞和白梨影都真正地做到了以對方為知己。何夢霞和白梨影想要享受擁有這份純潔真摯的愛情,但同時受封建禮教殘害的二人又不愿否定禮教的權威。他們想要將這愛情納入到禮教的規范之內,卻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計可施的情況下二人選擇了分離,主角只好通過詩歌、書信、日記來剖白自己,來表達對心儀之人的思念之情。《玉梨魂》便顯示出中國小說由舊向新轉變的過渡環節。可是,何夢霞輾轉床頭,愁云籠罩,卻為自己這兩個月的放縱自我深深自責,認為自己深深地思念牽掛著白梨影是不正確的行為。深情欲碎,而好夢難圓。他自知白梨影不是輕薄不顧貞潔的女性,而自己也不是輕薄的男兒,兩個人的行為只是發乎情,但是何夢霞卻選擇將這段感情止乎禮。于是,何夢霞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后提筆給梨影寫了一封絕情書信,認為二人的行為會被禮教所不容,兩個人的行為舉止不符合時代要求。我們感興趣的是:為什么何夢霞會在此時做出如此絕情之舉?這不僅將“可憐可愛之梨娘置之死地”,而且也將這部小說由“現代”而拉回到“近代”,甚至“古代”?以往研究者均將小說中的“絕情”描寫,解釋為在民初乍暖還寒的社會風氣中傳統倫理道德的巨大影響。從當時的環境而言,何夢霞恐怕是出于一種應付外界壓力的‘需要’才不得已給白梨影寫了那封絕情書信。《玉梨魂》這部小說在‘發乎情’方面已經寫到了極限,兩個人在作者的筆下感情狀態已經達到了巔峰。所以作者定要在‘止乎禮’方面快刀斬亂麻,方能取得一種平衡,才能使這部作品更加具有深意。當時的社會環境是這部作品文學史屬性發生明顯變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不過,除了“當時的環境”這一外在因素之外,還有作者徐枕亞自己個人的原因。徐枕亞出身于江蘇常熟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早年的他深受傳統文化的熏染。后來受時代風潮的影響去了虞南師范學校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西式教育。作者曾經加入南社,以進步青年標榜自己。因而,作者不是一個嚴格遵守封建禮教制度的頑固者,但同時他也沒有徹底否認禮教的權威和存在的不合理性。這種矛盾也是引誘這部作品文學史屬性發生變化的原因。
那么在何夢霞選擇結束這段感情的時候,女主人公白梨影的感情是否發生了扭曲和變化呢?讀者可以發現白梨影一手操縱了何夢霞與筠倩的婚姻,而當她發現何夢霞不能從她身上品嘗到愛情的滋味時,她選擇了以死殉情。所以說,白梨影是一個為了保住心儀之人何夢霞的名節而甘于犧牲自己一切的善良女性。當然,當白梨影在理智地思考兩個人的感情和何夢霞的前途、名節時,她的內心深處也里潛藏著對夢霞的失望和對自己無法沖破封建禮教這個牢籠的無奈。白梨影對命運的抗爭忽隱忽現,原本以為何夢霞會與自己并肩作戰,共同向封建禮教發起挑戰,兩個人最終仍是被禮教所打敗,沒能有勇氣踏步向前。從白梨影操縱夢霞和筠倩的婚姻可以看出,那時的白梨影在禮教面前也是選擇了妥協。當她接到何夢霞的絕情信時,這無疑是致命一擊,這封書信將白梨影推進了絕望的深谷。白梨影原本指望出現奇跡,對未來還抱有一絲絲的期待和美好的憧憬,渴望著重新找到自己理想的愛情。然而,遇見的何夢霞卻是情場逃兵,是不敢挑戰封建禮教權威的怯懦者,也只能是“相思寸寸灰”了。最后,在白梨影的臨終遺筆中,她也忍不住發出些微的抗爭:“此事為余一生之污點,實亦前世之孽根,余雖至死,并無悔心……然余也前生何孽,今世何愆,而冥冥之中所以處余者,乃若是其慘也!”這是對剝奪了她重新追求婚姻自由的封建禮教的抗爭,自然,也隱隱地包含著對何夢霞的失望之情以及對自己能力微弱、無法改變這個社會風氣的無奈。
夢霞與白梨影的相知相戀的過程中,兩人情投意合,本應擁有幸福美滿的生活,卻因為封建禮教的束縛以悲劇而告終。兩個人內心中的禮教權威、名節觀念使他們的忠貞愛情不斷地遭到抑制與扭曲,《玉梨魂》這部部影響深遠的長篇小說,就是在這樣內在與外在的雙重壓迫之下而創作與定型了。雖然在感情初期兩個人都嘗試著面對自己的真實情感,并且也為這段感情做出了努力,但是最終兩情相悅的兩人卻因為封建禮教的束縛而沒能擁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作為禮教忠實信徒的他們甚至懷疑彼此產生感情的正確性,內心竟然產生了違背禮法的罪惡感,竭力用禮教來規范自己的行動。從他們二人后來分居異地、憑借書信遙寄相思之情的行為可以看出當時的封建制度對人性的殘害之深。人們不去質疑封建禮教的合理性,卻一再地檢討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禮教的要求,這就體現了在當時禮教之上的大環境中整個社會的思想形態確實發生了扭曲。從這部分也可以看出這部作品的文學史屬性發生了變化,從前面章節中的現代性慢慢向向傳統性靠攏貼近。這部《玉梨魂》將當時封建禮教殘害人性、人們的思想處于封閉落后的整個社會形態展現在了讀者的面前。《玉梨魂》這部作品的前九章顯露出了嶄新的氣象,然而在后面的章節中,又使這種氣象暗淡無光。這是一部前后風格不統一的文學杰作,這部作品達到了當時的很多作品所無法能達到的高度。不過,內、外兩個方面的雙重壓力最終也迫使徐枕亞不得不采取妥協的姿態。作者對封建禮教和傳統倫理道德觀念的挑戰,并不是以勝利而告終。這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而真正能夠體現現代性的節烈小說其實是到了“五四”那個時期才真正誕生于世。魯迅先生的作品將現代性體現的非常深刻。《玉梨魂》這部作品之所以受到廣大讀者的由衷喜愛,是因為這部作品將個人的情感體驗展現得淋漓盡致,人物形象刻畫的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民國時期由于帝制被推翻,以君權為中心的封建禮教陷于崩潰的邊緣,所有公民的自由平等權利已經得到憲法的抽象肯定。但是當時那個社會的整體思想啟蒙卻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封建禮教依然擁有它的權威,仍舊束縛著人們的思想。從何夢霞和白梨影兩個人的愛情之路便可以看出,當時的人們自我意識已經開始覺醒,卻又未曾完全覺醒,還意識不到禮教正在吃人和自己正在被吃這一點。最終兩人都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一行為表現出了人性被壓抑的人們服從禮教的自覺性,而且他們還有一種遵守禮教的光榮感,一種麻木不仁的沾沾自喜。這種病態的心理和扭曲的行為也表現出整個社會的病態。當時的人們仍然愿意承認信奉禮教的權威,又同時又朦朧地覺得應當肯定人有要求自由的權利,希望在禮教中覓得一塊藏身之地。這部作品將這個整體的社會形態進行了很好地反映。從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與文學表現來看,白梨影的這種大膽追求心儀之人的行為,無疑具有驚世駭俗的現代特征與進步意義。這與當時西方思想在我國的傳播有著難以割裂的關系,隨著西方新思潮的涌現與民主主義思想的萌生,當時思想輿論界對封建的婚姻與家庭道德觀念進行了猛烈的抨擊。《玉梨魂》這部作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創作出來的,現代性是前幾章節的主要文學史屬性。后面章節之中現代性與傳統封建性相互交織,不過文學史屬性以傳統性為主。
結語
《玉梨魂》具有新舊雜陳的色彩,身上也留有封建才子佳人小說的烙印,這是一部民初時期影響廣泛的言情小說。其主人公何夢霞與白梨影的這段愛情故事終究是在禮教面前停止了前進的步伐。這部小說反映了辛亥前后知識青年對戀愛自由的追求和個性意識的覺醒,作品中的文學史屬性非常明朗。作者主觀上也試圖將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納入封建道德的范疇,《玉梨魂》是民初社會的投影,是處于復雜社會之中的人們充滿了矛盾心態的表現。
作者簡介:羅瑋倫(1963-),男,廣東梅州人,遵義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學及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