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飲食健康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健康,也正因如此加強飲食健康研究對提高人們身體素質,提升自身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針對飲食營養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及存在的問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飲食營養 ?人體健康 ?營養失衡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充分認識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而飲食作為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自然也被人們廣泛關注。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些年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1.8歲,而根據細胞學說估算人類的壽命至少可以活到150歲,也正因如此保持人體身體健康尤為重要[1]。
1、飲食營養與健康的關系
飲食營養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利用食物吸收營養物質的過程,在人們所吃的各種食物當中都包含了我們成長所需要的各類營養物質,這些營養物質簡單來說包括蛋白質等7大類。它們為人體提供能量也為機體的修復提供必要的物質。對飲食營養的進一步完善對于提升我們健康水平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在人類生命的整體過程當中,合理的營養供給始終貫穿人類發展的始終。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期都有不同的營養需求,重視這些營養的合理搭配,對于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提升自身免疫力來說意義重大。
一旦營養失衡,這對我們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營養不足將會導致易疲勞、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等問題的出現,這會導致我們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下降,同時也會誘發一系列相關疾病,例如對維生素B2的缺乏會引發口炎或者皮膚病,而對維生素C的缺乏,就很容易導致壞血癥的出現,缺碘則容易造成甲狀腺重大,這些疾病如果我們不能妥善處理,那么嚴重時,甚至會對生命健康產生威脅[2]。而營養過剩則容易帶來肥胖、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疾病,同時營養過剩也是腫瘤或者其他一些疾病的誘因。也正因如此,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合理的進行營養搭配,保證人體營養攝入的合理適度。
2、飲食營養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飲食營養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年輕化趨勢越來越突出,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飲食文化以及現代社會媒體的影響,同時也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營養知識不足等密切相關。傳統錯誤的營養攝入觀念,對飲食營養的改善會造成很大阻礙,具體來說包括以下五大方面:
(1)膳食結構不合理
膳食結構不合理,在現代年輕群體當中較為常見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一些油炸、重口味、精加工食品越來越受年輕群體的歡迎,憑借不同于傳統飲食的口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于食用這些食物,對谷物和粗糧攝入的減少,直接導致機體能量和脂肪攝入量過多,而維生素與礦物質的攝入量不足,肥胖現象由此增多。而許多女性受媒體影響,以瘦為美,因此過分的控制食物的攝入量,導致營養失調,這極大的危害了他們的身體健康。
(2)食物搭配不合理
正確的膳食結構除了要注重不同食物的攝入量,同時也需要考慮食材與食材的搭配問題。不同的食材在搭配過程當中如果沒有進行適當的操作,那么很容易導致食材當中的營養成分流失或者遭到破壞,有的甚至會產生有毒物質。例如螃蟹與柿子一同食用,會產生一種不易消化的蛋白,這種蛋白會滯留在腸類使人出現腹痛嘔吐等癥狀;又比如吃梨喝開水、熱牛奶加糖等這些食材的搭配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食用者的身體健康[3]。
(3)飲食衛生不注意
病從口入,食物本身往往都會存在一些或多或少的寄生蟲或者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因此在對食材進行處理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細致仔細,如果這些危害物質有殘留,那么很容易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例如具有天然毒性的河豚魚、受禽流感污染的禽類,這些食物都不再適合食用,或者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烹飪才能食用。加之現代工業的成熟,食品當中的食品添加劑也越來越常見,在飲食過程當中更加需要注意,例如食品添加劑,農藥殘留等這些都會危害到人體的身體健康,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
3、科學合理飲食的建議
在推進科學合理飲食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全社會共同管理,社會的各個環節都應當要積極參與進來,共同推動飲食營養重要性的傳播,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合理飲食的重要性。
首先從國家層面可以繼續出臺相關的法律文件,進一步完善我國食品行業的相關監管法規,對違法經營、不當經營的商家嚴格處罰;另外對于我國物資匱乏的區域應當要加強物資調撥能力,讓邊遠地區或者物資匱乏地區的人們也能夠有充足的食物供給,保證他們的飲食均衡。
另外就社會媒體層面也需要進行廣泛宣傳,要傳播正確的價值觀,健康觀,充分的利用大眾傳媒的優勢,提高飲食營養和健康電視節目的比重,通過這些大眾傳媒所持有的渠道,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在此過程當中也可以糾正民眾對飲食的錯誤觀念,引導良好的社會風氣。
此外就企業而言,也應當要樹立企業高度的行業責任心,嚴格的按照有關部門出臺的相關規定來進行食材的選擇和存儲,不斷的提升自身的衛生條件,科學加工食材,保證操作環節滿足食材加工的需要。另外還應當要積極的配合食品監管部門開展食品監察工作,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組織培訓,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
最后,作為學校,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學校學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因此學校作為人員密集的場所,在日常開展飲食工作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嚴格按照有關規程來進行操作,對食材進行每日留樣,同時積極的向學生宣傳食品安全知識,讓更多的學生掌握食物中毒后的自救技能。通過定期開辦講座或者邀請專家進校的方式,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在學校教育過程當中應當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健康觀,自覺杜絕垃圾食品。
結束語
飲食營養直接關系到人體生命健康,樹立起正確的飲食觀念對于提升自身抵抗力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而提高全民族飲食營養水平就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既要國家的積極參與,也需要社會企業以及學校的廣泛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奕,馮適,王孝忠,陳新平.膳食營養與健康效應評價研究進展[J/OL].食品科學:1-14[2021-10-0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10816.1144.024.html.
[2]黃翠,耿磊.食品營養管理對高校運動員體能影響——書評《食品營養學》[J].肉類研究,2020,34(09):118-119.
[3]馮菲菲.淺析合理的飲食營養對健康的促進作用[J].現代食品,2018(07):50-52.
作者簡介:朱世玲(1998.12.~ ),女,漢族,本科,研究方向:食品衛生與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