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羚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語文教學工作不僅僅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遞上,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培養,語文思維的養成,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促進學生的記憶能力。作為教育方案的制定者,教學引導者,教師要看到語文思維的積極意義,并重新規劃語文教學方案,促使學生深入課堂,在潛移默化中發展并提升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生;語文思維
1語文思維的定義和特點
1.1語文思維的基本定義
隨著教學改革的日新月異,高考仍然是學生最重要的經歷,是其人生與學習的重大轉折點,所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是當前教育的重要教學目標。要想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培養語文思維是重要的教學任務,尤其是在學生課業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如果能培養其形成良好的語文思維,不僅能使其語文學習有很大的改觀,還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語文思維是通過大腦對外界客觀事物進行一定的概括或間接反映,主要是運用思維方式、思維方法、思維品質,語文思維培養重在培養思維的廣度、深度和精度。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思維能力,將會在語文活動中表現出比較穩固的心理,或是潛意識下的一種能力表現[1]。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會通過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經驗自主探究新知識,尋找新知識中的內部練習,并深入探究新知識本質上的規律。著名物理學家勞厄曾說過:“教育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展思維能力”,使我們變得更智慧的是使用思維能力在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思維能力還包含分析力、學習力、建構力、行為力等,在完善的思維模式下,學生可以自行分析信息并處理信息,這對學生自主學習發展非常有幫助,可以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形成一系列學習習慣、方法、適應性能力,并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作用,教師積極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告別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下的題海戰術,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2語文思維培養的特點
1.2.1交流性
思維交流性是思維的一種重要形式,能通過相互探究交流為思維深化創造一個非常好的條件,學生能將思維的一些內容表達出來,與教師進行信息的交互,并在交互過程中不斷整理、分析、處理,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系統、具體,為學生思維培養拓展空間,使之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從而找準交流方向及方法。
1.2.2整體性
高中語文教師通過結合教材,有意識地對全體學生進行思維培養。整體性是指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思維開發,根據學生個性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使每一位學生都有得到訓練培養的機會。
1.2.3廣泛性
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囊括的內容比較多,包含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彰顯語文學科的內容廣泛性及容納性。為此,教師要注重思維上的系統性和連貫性,新舊知識的啟發性和創新性,找到各個學科之間的聯系,以促進語文思維得到更好的訓練和發展。
1.2.4滲透性
語文思維培養是一項艱巨而又復雜的工作,它的艱巨性表現在需要經常長期的滲透積累,在潛移默化下進行情感教育,才能掌握的語文思維。它的復雜性表現在需要在教學中打破傳統思維局限,使學生能更加靈活、全面地多向思考,幫助學生建構更加完整的思維習慣。正因為如此,語文思維培養具有滲透性培養的特點,需要教師在培養訓練的過程中用真摯的情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撥開云霧見青天”,慢慢在問題分析、理解、交流、總結中滲透思維能力的成長。
2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現狀分析
2.1受應試環境影響
高中的課業比較繁重,必考科目也比較多,繁重的課業學習和考試令學生思維培養的時間變得非常有限,學生也難以擺脫傳統教學中對教師的依賴。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是以高考作為切入點,重在對知識點、考點的講解,而且都是圍繞教材展開,對學生的語文思維培養有很大的局限性。
2.2缺乏正確的思路引導
正確的引導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素質,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完成教育目標。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因材施教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如果教師思維培養引導的方法不正確,不能深入探究教材,創新培養方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質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把握,久而久之會使學生失去原有的探究興趣。
3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思維的實施對策
3.1運用微課,建構自主學習過程
自主學習活動對于學生發展語文思維來說,有著積極意義,在此階段,學生們會獲得靈活的學習時間、學習機會,并能夠著眼于相關內容,運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對問題進行多角度思考,這個過程是學生們自己動腦的,能夠有效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微課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課前點撥,促使學生完成系列自主探究活動,為語文思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2小組合作,課堂互動強化認知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語文學習活動也同樣如此,要想促使學生提升語文思維能力,發展學習效率,教師可以運用多樣化教學組織形式,比如通過構建合作小組,幫助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在思考、交流、互動中,完成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把握,同時靈活調動思維,讓自己的思維更具邏輯性和獨創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生不僅可以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還可以結合不同學生獲得的課外資料,吸收其他同學的想法,并拓寬思維領域。無論是在進行閱讀學習探究還是口語交際,又或是作文活動期間,小組合作都能夠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注入新的活力與色彩,在互動過程中,學生的認知力會不斷提升,思維也會變得更加清晰且具有邏輯性。
4結束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語文思維進行培養,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參與課堂互動交流、思考探究,有效實現對知識的把握,靈活調動思維能力,進而全面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張佑昂.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J].課外語文,2021(19):35-36.
[2]李璞.論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高考,2021(1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