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睿
遼寧省創新方法的推廣與應用應緊緊圍繞遼寧省科技、經濟發展方向和總體目標,通過建設與完善遼寧特色的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與服務體系,實現創新師資、創新人才培養、區域企業示范、應用咨詢、服務體系與創新平臺建設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遼寧省科技館驅動、高校推動、企業拉動的多維度立體化創新。通過遼寧省科技館一點統領、地方科協多線搭臺,各企業全面唱戲,全方位協同創新。增強遼寧省各地市及各企業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我國碳達峰目標下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打造我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與服務的升級版,推動新常態下創新型東北老工業基地建設。
構建國內一流的創新方法推廣師資團隊
遼寧省是我國工業大省,也是高等教育大省,省內有大連理工、東北大學、東北財經、遼大、中國醫科大等65所本科院校,51所專科學校,具有國內頂尖的教育專家。遼寧作為我國最早開展創新方法推廣應用的省份,具有較好的創新方法研究與應用基礎和師資資源。同時遼寧省作為共和國工業長子、重工業搖籃,擁有沈飛、大船、鞍鋼、本鋼、遼河油田、華晨汽車、黃海汽車、沈陽機床廠、沈鼓、東軟、中車等眾多國內知名企業,擁有眾多由大國工匠和革新能手組成的企業內訓師隊伍。此外,經過上世紀創新方法的導入和近十年的二次推廣 ,遼寧省已經擁有了大量國際TRIZ認證專家和國家創新工程師。
遼寧省應該依托遼寧省教學資源優勢,組建一支高校+企業內訓師+大國工匠革新能手,TRIZ理論專家+行業技能專家的雙師型創新方法推廣團隊。推廣教師既是行業專家又是TRIZ能手,既懂創新方法,又了解企業實際,創新方法的推廣緊貼企業生產實際需求,真正為企業生產創新服務。
創新課程建設與創新方法推廣
2.1 課程建設
(1)特色教材建設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東北大學就率先出版了一系列包括TRIZ在內的科技創新方法理論書籍和應用教材。應充分發揮遼寧具有的先天優勢,針對當前創新方法教材案例少、缺少習題、自學難度大的問題,組織省內創新方法領域知名專家,統編遼寧省特色創新教材,增添遼寧省TRIZ理論應用推廣中的案例,遼寧省企業、高校在全國創新大賽中的獲獎作品,增加教材配套課件,建設網絡立體化教材,助力我省創新方法推廣與應用。
(2)建設遼寧省創新方法網絡共享課程
為了提升師資團隊整體授課水平,組織團隊教師完成規范化教案、課件制作。利用互聯網資源建設遼寧省創新方法網絡共享課程,組織師資團隊主講教師錄制創新方法系列課程,開展慕課教學,全省高校和企業既可通過網課平臺在線學習,又可通過網絡與國內外專家進行交流、答疑解惑。
2.2 開展有層次、差別化的創新方法培訓
創新方法推廣重實效,不走過場,不搞一刀切。要根據各地市、各企業實際情況開展多層次培訓。制定初級普及培訓、中級帶題強化培訓、高級科研競賽培訓三套創新方法推廣方案。
針對沒有基礎、初次接觸TRIZ理論的地市和企業,采用掃盲式宣講教學;針對創新方法應用較好的地區,開展帶題培訓,明晰各創新工具用法,增加創新工具使用練習,圍繞各自學員所屬企業生產難題采用8+3、白+黑、封閉式教學,白天進行理論授課,晚上針對學員各自企業技術難題,應用TRIZ工具開展創新方法應用實踐,鞏固知識工具的掌握,拓寬技術人員的思路,提升科研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輔助完成企業課題的研發;針對創新方法執行好的地區和企業,進行76個標準解、知識庫效應庫、ARIZ等高級課程的講授,進行TRIZ理論與其它創新工具融合應用實踐,組建企業TRIZ理論研究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形成企業課題攻關小分隊和企業大賽參賽團隊。
深層次創新方法推進工作
3.1 創新基地建設
針對當前創新方法培訓過程中,主要由國家剛性推進,推進方法單一(多為企業創新方法宣講和簡單培訓),培訓效果不突出、培訓過程中成果落地應用不足的實際,開展“四個一工程”,依據省內各單位創新方法推進情況和行業引領能力,一個地市選擇一個典型企業、一個行業選擇一個代表單位、本科選擇一個高校、??七x擇一個學校,構建創新示范基地,由省科技館授牌,給予培訓、政策和項目支撐,開展創新指標競賽,年度考核基地科技企業孵化情況、科研獲獎成果轉換情況、專利申請情況、培訓推廣情況、國賽省賽獲獎情況。通過創新基地發揮區域示范與創新引領作用,讓科技創新真正成為企業成長的驅動力,以點代面,形成創新方法的星火燎原之勢。
3.2 創新方法研究中心建設
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大連集團、遼河油田等創新方法開展較好的大中型企中,開展創新方法深入推進嘗試,建立創新方法研究中心,變送創新方法課程,為送專家團隊,伴隨式創新。以企業在研課題為切入點,讓雙師型創新專家,參與企業課題攻關,讓創新方法走入企業研發序列,實現企業專利突破、專利布局,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形成企業創新高地,構建企業產品伴隨式創新的新模式。
3.3 企業內部創新生態構建
有條件時開設企業高管創新方法研修班,讓創新方法受到企業高管重視。選擇中車(大連)等創新方法開展較早的企業開展創新方法進入科研流程嘗試,讓創新方法應用成為企業研發的必經環節,建立完善公司的創新工作規章制度,推動公司的創新體系建設,完善企業創新人才激勵機制,并使創新方法應用在企業評優、評獎、業績考核中有所體現,充分調動員工學習運用創新方法參與技術攻關、技術發明等創新活動的積極性。讓企業能夠自主開展創新方法內訓、自行組織創新方法大賽,構建企業應用創新方法的理想生態。讓創新方法應用成為企業研發習慣。讓企業技術人員從領導讓我去學創新方法,變為領導我要去學創新方法,讓創新方法落地生根,讓創新方法推廣應用提檔升級。
創新方法推廣體系構建
構建省科技館驅動、各地市企業科協聯動、講師團隊協助、示范基地輻射,項目支撐,深度協作的立體化創新方法推廣新模式。以創新方法為媒介,以創新基地為基點,做強遼寧省科技館創新方法研究會,建立地市級創新方法研究分會,組建各地市級創新方法咨詢與服務團隊。合理規劃地市級基地的發展、管理,尤其是在沈陽、鞍山、葫蘆島、丹東、大連基地的建設上加強指導和推動,引導錦州、阜新、盤錦等其他區域創新方法導入、企業試點應用。繼續做好中國創新方法大賽遼寧省選拔賽,以賽促建,調動高校和企業創新方法應用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電視、報刊、網絡等各類媒體的作用,加大創新方法宣傳力度,提升區域創新生態。
協調、對接情報所、知識產權申報機構,為企業專利申請、撰寫服務工作,增加遼寧企業無形資產的數量和質量,為企業闖市場助力護航。
增強項目拉動作用,積極參與中國科協創新方法專項申報工作,依托國家項目支撐完成創新工程師、創新培訓師、創新咨詢師的培訓與認證。在允許的范圍內設置遼寧省科技館、各地市科協創新方法專項,積極參與各級科協創新助力工程,服務企業,服務地方,實現創新驅動。
責編/馬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