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世毅
摘? 要: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說明文教學要讓學生能夠從文中正確提取信息,借此把握所要說明的事物的特點,同時還要讓學生領會作者所傳達的科學精神和思想方法。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增強說明文教學的直觀生動性,為上述目標的達成提供保障。文章對此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信息技術;說明文教學;應用策略
說明文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體,為了追求說明的科學性和準確性,說明文通常沒有一波三折的情節或優美動人的語言,因此相對較為枯燥,導致部分學生對于說明文的學習缺乏興趣,從而影響說明文的教學效果。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說明文教學中可以有效增強其教學趣味性,借此喚醒學生學習說明文的熱情,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所學內容充滿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相關的學習活動中,而這樣的學習特點恰好是說明文教學的一大障礙。而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開展說明文教學,可以借助真實的圖片、生動的視頻等素材,將說明文中相對抽象、枯燥的介紹性文字轉化為直觀、具體的事物,或者是形象、生動的活動過程,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說明文所要介紹的事物或活動,而且還能夠有效喚醒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上冊《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為了喚醒學生對說明文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提前布置搜集資料的作業,讓學生上網搜索一些介紹中國石拱橋的圖片、視頻等,在課堂導入環節讓學生扮演“導游”,帶領大家領略中國石拱橋的魅力。通過這種方式初步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課堂教學環節根據課文介紹的內容向學生展示對應的圖片或視頻,有效保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應用信息技術指導信息提取
說明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對相關的科學知識有正確的認識。因此,在教學說明文時,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篩選和提取信息的有效方法。一般而言,說明文需要學生提取的信息量是比較大的,教師要想將這些提取的信息展示出來,然后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板書的方式可能會浪費課堂時間,而應用信息技術展示這些提取的信息較為快捷、簡便,為教師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信息提取方法提供了保障。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大自然的語言》這篇課文時,這篇說明文主要由四個大部分構成,教師引導學生劃分文章結構后,根據各部分的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問題從文中篩選和提取信息。以第一部分為例,主要介紹的是有關物候和物候學的內容,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學?學生據此從該部分提取相關的信息,教師應用多媒體展示,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信息提取方法。
三、應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說明文中的語言有時具有極強的專業性,這就給學生充分理解說明文的內容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此,在說明文教學中有時會存在較多的教學難點。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這些難點,促使學生抓住作者的思路,更加清晰地理解文本內容。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將文中介紹的一些科學變化過程以視頻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出來,這樣學生就能較為迅速地理清思路,理解文中介紹的科學知識。
例如,教材八年級下冊《被壓扁的沙子》是一篇以論證為主的科普說明文,主要論證的內容是“恐龍滅絕的原因應當為撞擊說”。這篇說明文的邏輯性非常強,涉及很多專業知識,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解決這一難題。為何斯石英的存在能夠證明該地區曾經受到過撞擊?這與斯石英的形成原理有關。教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制作動畫視頻,將斯石英的形成過程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形成原理。解決這一難點問題后,學生就可以跟隨作者的邏輯思路理解整篇文章,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應用信息技術體悟科學精神
說明文教學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引導學生體悟其中蘊涵的科學精神和一些科學研究的思想方法,促使學生在日后開展科學探究時能夠做到仔細觀察、求真務實、勇于創新。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上冊《蟬》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從網絡上搜集一些介紹蟬的洞穴特點,以及蟬從產卵、孵化幼蟲、鉆入土里,再到變為成蟲這一系列過程的科學視頻,讓學生將視頻內容與作者介紹的內容進行對比,借此讓其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程度。在播放視頻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其中的季節變化,讓學生感受到作者的觀察是持續了很長時間的,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作者細致觀察、堅持不懈的科學精神。
總之,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極為廣泛,其有助于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教師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指導其提取信息、突破學習難點、體悟科學精神,進而促進說明文教學水平的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1]胡徐歡. 基于核心素養的說明文教學策略研究:評《中學語文教材研究與教學設計》[J].語文建設,2019(19).
[2]吳元元. 讓初中語文說明文教學靈動有趣[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