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惠
摘? 要:隨著對語文教學的不斷深入探索,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傳統教學中注重對知識核心的講解逐漸地轉變為注重培養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新方向。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指導下,要求每位教師要不斷地深入探究和改進創新語文教學工作,抓住語文核心問題,找到合適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的課堂優勢,積極發揮自身的長處,以學生為根本,進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課堂問題引導的創新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問題引導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顧明遠曾經說過,工具論也好,文化論也罷,都不能忘記語文既是交往的工具,又是文化的載體,同時還是民族文化的傳統結晶。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關鍵時期,關系著學生未來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將會擔負起更大的責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既要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前提組織教學工作,又要考慮教學內容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如何通過創新課堂問題引導,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將成為現階段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筆者結合理論學習和工作經驗,談談在教學中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課堂問題引導方面的心得。
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
1. 基礎性
基礎性的語文知識是整個語文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基礎性的學習對于各科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有著深遠的影響。語文知識的學習可以快速地幫助學生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準確把握題目表達的意思。由此可見,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中比較明顯的便是基礎性。
2. 動態性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并非一成不變,語文知識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發生著改變,從繁體字到簡體字、從文言文到白話文、網絡熱詞的出現等,都體現出語文知識的不斷發展。
3. 持續性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持續性體現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不斷的積累、豐富,是逐漸改變、提升的過程,而非一日之功。
4. 終身性
語文學習是每名學生終身的事情,更是不可或缺的。學習有利于人生的進步,有利于生活的充實。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既有文化底蘊,又有民族之魂。終身學習是學生必須努力的方向,學習知識不但可以跟上時代的發展,更是傳承民族靈魂的有效方法。
二、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對教師的要求
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創新型問題的引導,教師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長規律,給他們最適合的教學方法,讓其對汲取知識形成習慣性的思維,不斷提高自己,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個過程教師需要對學生持續的指導、培養、督促,也需要對自己知識不斷補充和更新,及時改變教學目標和進度,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能力
首先,學校要高度重視教師的發展,絕不可忽視。為了強化教師的綜合能力,學校可以定期舉辦相關培訓活動,要求全員參與,如組織教師參加基本功大賽,組織中青年教師進行課題研討等活動。一段時間后,教師的教學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增強綜合素質和個人能力。
其次,學生的成長與教師的發展密不可分。教師綜合能力得到了提升,其教學水平也會有所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也會得到進步。因此,提高每位教師的思想水平和專業素養,增強個人魅力,是教師教學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拓寬眼界,教師身擔重任。順應社會發展,為學生未來發展切身教學,是每位教師應該堅持的。
2. 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方式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與學生共同發展的教學理念,打破“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師的綜合能力,把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輔助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鼓勵和表揚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有效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體現每名學生的價值,挖掘學生的潛能,在學習中探索,在合作中成長,充分體現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因此,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是創新改革的探索之路。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綜合發展的目標導向,實現多樣化教學。例如,小組合作教學。教師先進行提問,再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問題,每個小組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從學習中得到快樂。情境教學法,不僅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讓學生吸收知識,還可以用圖片、視頻的方式創新教學新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通過畫面、聲音等感官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活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在情景劇中感受人物的心理狀態,或者是朗誦、辯論等教學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理解知識,感受人物性格特征。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應該做到以知識為載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依賴語文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語文特有的魅力挖掘。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離不開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課堂問題的引導創新。
三、創新課堂問題引導的有效途徑
1. 創新問題引導,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改革創新是師生發展的路徑。這不僅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的要求,更是時代發展的趨勢。在語文改革創新的新形勢下,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語文課堂的改革如同沐浴春風,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融入課堂中,能更好地服務教學目標。為師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標準》的引領方向。
2. 創設教學情境,活躍教學氛圍
通過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創建合適的場景為學生營造教學氛圍,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還能加強學生與教師的溝通,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教師可以通過對文言文或者古詩詞進行創新型的引導和提問,活躍課堂氛圍。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八年級下冊《桃花源記》是一篇傳頌千古、膾炙人口的經典,文章語言簡潔凝練,描繪出一幅美滿幸福的生活圖景。這是一篇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系起來的作品,教師引導學生查閱陶淵明生活的社會背景,聯系他所經歷的仕途,展示相關圖片,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準確把握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在課文知識的拓展中,教師向他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來活躍氛圍:世外桃源既景色優美,又生活幸福,這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在你們心中,是否也曾有過這樣的幻想,有過這樣美好的愿望呢?課堂氛圍立刻活躍起來,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各抒己見,紛紛與同學分享自己虛幻出來的理想世界。這種提問的教學方式,更加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 課堂問題引導,體驗視覺沖擊
在備課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視覺需求,找一些與教材知識接近的視頻資源,讓課堂更具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不僅能感受教材知識的魅力,還能在視頻中感受當時的場景,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輕松把握文章主題。例如,教材七年級下冊《黃河頌》是光未然于1939年在延安創作的一組詩中的一部分,他以奔放的熱情和真摯的情感,歌頌了偉大的黃河,歌頌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播放了《黃河大合唱》的視頻,洶涌奔騰的黃河畫面,勇敢奮斗的民族形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帶來了巨大的視覺效應。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專場電影活動,如四大名著拍成的電影,讓學生借助真實場景切身感受其中的人物情感,增加了學生對經典名著的學習欲望,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
四、結束語
文章對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方式和課堂問題的引導進行了探索。結合學生需求和教師綜合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合理的教學方案,更新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究創新的教學方式,引領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探索,能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克艷. 初中語文課堂的核心素養教育方法闡述[J]. 讀書文摘,2017(23).
[2]江彩平. 提高初中生語文素養的途徑與策略[J].語數外學習(初中版上旬刊),2014(2).
[3]王東. 初中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3).
[4]雷建運.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J]. 教育界,2017(19).
[5]羅德輝.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探討[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