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立場比較與立法價值探析

2021-01-13 06:07:37吳國平
海峽法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制度

吳國平

近幾年,涉及后位繼承的繼承案件不斷呈現。在我國《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對于后位繼承(包括后位遺贈,下同)制度是否應當納入《民法典》中,學者們進行了一些探討。在人大代表中,也有一些代表主張我國《民法典》應當確認后位繼承制度,而我國立法機關最終并未采納贊成者的意見,但這并不意味著問題已經解決、學術研究可以畫上句號。2020年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雜志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中指出:要加強民事立法相關工作。民法典頒布實施,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解決了民事法治建設的所有問題,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檢驗、探索,還需要不斷配套、補充、細化。要堅持問題導向,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①參見新華社:《<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充分認識頒布實施民法典重大意義,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權益>》,載《人民法院報》2020年6月16日,第1版。因此,在《民法典》頒布并實施的大背景下,仍然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研究與探討。本文擬就各國對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態度以及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價值作初步的探討,以期能夠拋磚引玉,并為我國《民法典》實施之后的立法完善或者司法解釋的制定提供參考。

一、后位繼承制度的起源與功能

所謂后位繼承,又稱為次位繼承、替代繼承,它是指遺囑人在遺囑中對遺產繼承設定了某種條件或者期限,并于繼承開始后、遺囑所指定的某種條件成就或者期限到來時,前一位繼承人所繼承的財產又移轉給后一位繼承人承受的一種特殊繼承制度。在后位繼承法律關系中,依照遺囑指定而直接繼承遺囑人遺產并負有向后一位繼承人移轉遺產義務的繼承人稱為前位繼承人,也稱為先位繼承人;在條件成就或期限到來時,依遺囑的指定而從前位繼承人手里取得遺囑指定遺產的繼承人稱為后位繼承人,或者次位繼承人。

后位繼承(Nacherschaft)是國外繼承法上的一個概念。它起源于羅馬法中的遺產信托制度。遺產信托是指遺囑人在遺囑中明確表示將自己的遺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給作為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的受托人,由受托人根據遺囑人的意愿,在某種條件成就或者某個期限到來時,將遺產轉交給各受益人的制度。依據遺囑而占有遺產并負有交付義務的繼承人,實際上是遺產的受托轉交人,并不是現代法律意義上的繼承人。依傳統的羅馬法理論,遺囑最核心的內容是繼承人的指定。但因當時其市民法對遺囑繼承和遺贈規定了比較嚴格的條件,對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的指定有諸多限制,且繼承人的范圍比較窄。體現在:首先,不能指定給不具有繼承能力的人。例如:婦女、異邦人、尤尼亞拉丁人、“不確定的人”(例如在立遺囑時尚未出生的人)、不滿30周歲的奴隸等。其次,遺囑人可以在遺囑中為繼承人的設立附加生效條件。例如要求被指定的繼承人必須履行一定(指定)的義務,但是又不允許附加解除條件。遺囑人不能規定某人在其一生中或者某一時間是自己遺產的繼承人,且在該繼承人死亡時,由其他人接替其成為繼承人;繼承人不能向其他人轉讓因繼承所得的遺產。①參見[英]巴里·尼古拉斯著:《羅馬法概論》,黃風譯,法律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225頁。再次,遺囑不能為繼承人的設立(指定)附加期限。優士丁尼《法學階梯》中指出:“不能自某時起或自某時止地指定繼承人,例如,‘于吾死后5年’;或‘從某日起’或‘到某日止’成為繼承人”。同時,在奧古斯都到君士坦丁一世的相當長的時間內,未婚和已婚但無子女者接受遺產能力都被加以種種限制。②周著:《羅馬法原論(下冊)》,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618頁。遺囑人欲通過遺囑來實現遺產的直接傳承比較困難。為了規避法律限制,以順利完成遺產的轉移,在民間就產生了遺產信托行為,意在通過受托人的誠信來實現遺囑人傳承遺產的意愿。③參見劉耀東、尹偉民:《后位繼承法律制度研究——兼與補充繼承比較》,載《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第5期,第87頁。在操作上,遺囑人便將某一市民通過遺囑立為繼承人(受托人),委托其在自己死亡時將該遺產轉交給遺囑指定的受益人。遺囑信托制度也就在羅馬法中應運而生了。當時的遺囑信托的重要意義在于實現遺產繼承或者說實現遺產的轉移。但由于當時的遺產信托不是依據法律,而是以遺囑方式規避法律的禁令,并通過受托人將遺產轉移給不具有繼承能力的人。可見,當時的遺產信托所依據的是受托人的誠信(良心),經過發展后才逐漸被認可并被賦予了法律的強制力。到了優士丁尼時期,遺產信托制度被并入遺贈制度中,并為后世的后位繼承制度奠定了基礎。在現代社會,為了充分尊重遺囑人的意愿,使其可以根據其遺產狀況和死后可能出現的情況,并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確定繼承人的順序和繼承份額,確保遺產得以傳承,一些國家通過立法設立了后位繼承制度。

二、各國對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態度考察

由于國情與法律傳統等方面的的差異,目前,對于是否承認后位繼承制度,各國的立法態度存在差異,具體可分為承認、反對、折衷和未置可否四種立法例。

(一)承認后位繼承

持肯定態度的國家,均在立法上明文規定了后位繼承制度。其典型代表是德國、瑞士、希臘、瑞典、奧地利、埃塞俄比亞、意大利等國家。其中,以《德國民法典》的規定最為詳盡?!兜聡穹ǖ洹返?100條至2146條規定了后位繼承的內容,明確了后位繼承人的范圍、后位繼承順序的設置、前位繼承人與后位繼承人各自的權利義務、前位繼承人的處分權、前位繼承人對后位繼承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后位繼承人的請求答復詢問權、后位繼承的開始及其效果等內容。④參見陳衛佐譯注:《德國民法典(第3版)》,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585~593頁?!兜聡穹ǖ洹返?101條還規定,發生繼承時尚未孕育的人也可作為后位繼承人。此外,《德國民法典》第2096條至2099條還規定了替補繼承。遺囑人可以在遺囑中,就前位繼承人的位置在繼承開始前或者開始后出現空缺時的替補繼承的人選進行事先指定。該法典第2190條和第2191條還就補充遺贈和后位遺贈問題作出了規定。德國通說認為后位繼承人的地位屬于期待權且不可剝奪,但此項權利可以繼承或者轉讓。《瑞士民法典》首先在第473條規定了物權可以進行分割,即遺囑人可以在遺囑中將其全部遺產的用益權以遺囑形式全部分給其生存配偶。《瑞士民法典》第三編“繼承法”第14章“遺產處分”中規定了后位繼承指定。該法典第488條至第492條規定了后位繼承的主要內容,包括先位(即前位)繼承人的擔保方法、后位繼承人的指定、前位繼承人與后位繼承人的權利地位、遺產交付時間等內容。①參見殷生根、王燕譯:《瑞士民法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34~135頁?!度鹗棵穹ǖ洹返?88條規定指出,處分遺產時,被繼承人可將把繼承遺產交由后位繼承人這一項義務附加給指定繼承人,但是對于后位繼承人不能再次附加上述義務。奧地利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前位繼承人與后位繼承人之間的法律關系同時寫進民法典的國家?!秺W地利普通民法典》第604條規定了后位繼承制度,其內容與德國、瑞士民法典基本相同,但在該制度的名稱表述上,《奧地利普通民法典》第608條將該制度稱為“用益取代”②參見周友軍、楊垠紅譯:《奧地利普通民法典》,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100頁?;颉笆酪u的替補繼承”,可見,《奧地利普通民法典》把后位繼承制度理解成現代意義上的補充繼承制度。③參見劉文編著:《繼承法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頁。《意大利民法典》第692條規定則在較嚴格意義上允許遺囑人在遺囑中設立后位繼承。④參見劉耀東、尹偉民:《后位繼承法律制度研究——兼與補充繼承比較》,載《吉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第5期,第87頁。

(二)禁止后位繼承

持否定態度的國家在立法上明文禁止設立后位繼承。其典型代表是匈牙利、法國等國家。《匈牙利民法典》第645條對后位繼承作出禁止性規定,即如果遺囑人在遺囑中指明繼承全部或部分遺產的繼承人,應于某種條件成就或者期限到來時,將遺產所有權轉移給另一人的處分行為自始無效。⑤參見金輝、李玉強:《后位繼承制度:確立與融合》,載《改革與開放》2011年第5期,第27~28頁。受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中世紀時的《法國民法典》曾明文規定禁止后位繼承,后為了制止某些遺囑人生前揮霍錢財而損害子女的利益,于2006年通過修改條文內容來維護家族財產的傳承與安全,但要求按繼承順序來繼承。《法國民法典》第896條規定“禁止替代”,內容就包括對于指定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對其繼承(受贈)得來的財產進行保管并向特定第三人進行移交的行為為無效行為。⑥參見羅結珍譯:《法國民法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242頁。英國法中也沒有后位繼承制度的規定,英國是通過信托的途徑來解決遺囑執行與遺產管理的問題。⑦參見劉文編著:《繼承法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頁。即先指定一人管理信托財產,其后再指定另一人管理,時間上如同大陸法系國家一樣設有一定的限制,適用“永久權利禁止原則”。而對于不動產之處分,從繼承開始時以生存之人在其死亡后不超過21年為限。

上述國家之所以禁止后位繼承,主要是基于以下兩點考慮:第一,后位繼承的設立使遺囑人的遺囑自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但它同時影響和妨礙了前位繼承人對該遺產的財產所有權的行使,違背民法的公平原則;第二,后位繼承的設立造成前位繼承人所繼承的遺產長期處于靜止狀態,這不僅不利于財富的流轉,還會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⑧同上。

(三)折衷主義態度

持折衷主義立法態度的國家,在其民法典中既沒有明文規定后位繼承制度,也沒有明確禁止后位繼承制度,而是實行類似于后位繼承的其他制度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日本和西班牙是折衷主義立法例的典型代表。例如《日本民法典》第985條、第994條和第995條⑨參見王書江譯:《日本民法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181頁。規定了被日本學界稱為“后繼遺贈”的附停止條件和附期限遺贈制度,①參見[日]遠藤浩著:《民法(9)相續》,有斐閣1996年版,第212~213頁。在實際運行中,受遺贈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前位遺贈人的角色出現的,但附停止條件或附期限的遺贈制度并不能完全代替后位繼承制度的功能?!段靼嘌烂穹ǖ洹返那闆r也類似,該《法典》第790條至第805條規定了附條件和附期限的繼承與遺贈制度。②參見潘燈、馬琴譯:《西班牙民法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17頁?!恶R耳他民法典》第759條規定遺囑中“某物的用益權被留給一人,而該物的所有權被留給另一人”。③參見李飛、齊云譯:《馬耳他民法典》,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89頁。該條規定雖然沒有明確規定后位繼承制度,但其將用益權和所有權分離,并分別給予不同人的行為模式也類似于后位繼承制度。

(四)未置可否

持這種立法態度的國家對后位繼承制度既不表示贊成,也不表示反對。例如中國、韓國、朝鮮、越南民法典以及泰王國民商法典。我國1985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繼承法》中沒有規定后位繼承制度。雖然在司法實踐中出現過不少后位繼承方面的案件,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對此也沒有作出任何規定。

三、我國對后位繼承制度的實踐探索、理論分歧與立法現狀

(一)司法實踐的積極探索

本文先從一則遺囑繼承案例說起:張甲與曾某系夫妻關系。2006年4月某日,張甲請人代書立下一份遺囑。主要內容有:(1)張甲去世后,若曾某未改嫁,則曾某由其子張乙負責贍養,位于龍山鎮和鐵運巷的私房可以供曾某居??;(2)鐵運巷私房的所有權歸張乙擁有;(3)若曾某改嫁他人,則其不能在鐵運巷的私房內居住,需經張乙同意后方可改在龍山鎮的私房里居住。立遺囑后若干年后,張甲去世,曾某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人民法院認定張甲生前所立遺囑無效。此案經一審法院審理認為:遺囑人張甲在其所立遺囑中,以曾某是否改嫁他人作為居住鐵運巷和龍山鎮私房前提條件的內容因違反法律規定應認定為無效,遺囑的其他內容具有法律效力,因此,認定由其子張乙繼承遺囑人張甲的遺產,享有全部訟爭屋的所有權;現被告張乙拒絕提供該訟爭屋給原告曾某居住,曾某無權居住。對曾某的訴訟請求,法院不予支持。④參見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筑民一終字第1356號民事判決書。

本案中的受案法院并沒有對遺囑人遺囑中所涉及的后位繼承的相關內容進行具體分析,而是直接認定遺囑中該部分無效。我們從法理上分析,就不難看出本案中遺囑人所立的遺囑是典型的含有后位繼承內容的遺囑。曾某為前位繼承人,張乙為后位繼承人。當遺囑人張甲去世時,其妻子曾某依據張甲所立遺囑的內容而成為前位繼承人,對遺囑所指定的房屋享有居住權(包括居住和使用的權利),但無處分權。此時張乙還不能繼承遺產。只有當曾某改嫁或者死亡時,才發生后位繼承,而此時曾某則喪失房屋居住權并應將該房屋轉移給張乙。當張乙拒絕曾某居住于訟爭屋時,曾某無權以享有居住權為由進行抗辯。遺憾的是,該案一審法院直接認定該部分后位繼承遺囑無效,這直接導致遺囑人的遺囑自由無法實現,還造成曾某喪失了居住權。而事實上,遺囑人張甲是希望其妻子曾某在自己去世之后,能繼續居住在訟爭屋里,同時,也希望遺產最終由兒子張乙全部繼承,以確保自己的財產能夠向下自然傳承。而二審法院雖然認為一審判決有誤,并作出了撤銷判決,但二審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是我國《繼承法》第21條附義務遺囑的相關規定,并直接認定張甲的遺囑為附義務遺囑,據此認為只有張乙履行了遺囑人生前所設定的義務,才能繼承遺產。張乙應當確保曾某的居住權。

綜上,本案中受案法院沒有對遺囑中涉及后位繼承的內容進行具體的分析,直接認定遺囑中該部分無效。這既與目前我國法律上未明確規定后位繼承制度有關,也與主審法官對案件所涉民事法律關系的認定不夠全面準確也有一定關系。

此外,我們從《2019年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中可以了解到,后位繼承這種繼承模式近年來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此類遺囑占所有遺囑的比例,由2013年的23.12%上升至2018年的30.56%,①參見趙瑜:《中華遺囑庫發布六周年白皮書:99.92%的老年人選擇“防兒媳女婿條款”》, http://sc.people.com.cn/n2/2019/0322/c345167-32764069.html,下載日期:2020年7月30日。且還會不斷上升??梢灶A見,后位繼承模式在我國民間將得到比較廣泛的運用。因為它在保障當事人權益,實現自然人的遺囑自由方面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事實上,過去自然人之間發生的遺產糾紛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多,與遺囑制度能夠有效發揮作用有很大的關系。

(二)學界關于后位繼承制度的探討

在《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后位繼承制度是否應當“入典”是一個具有爭議的問題。主要有“否定說”與“肯定說”兩種不同的觀點。否定說多以后位繼承難以確定遺產所有權的最終歸屬為由,認為該制度使遺產的最終歸屬處于不確定的狀態,違背了財產所有權理論。李雙元、溫世揚教授在其主編的《比較民法學》一書中提出:遺囑繼承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能夠確定遺產所有權的最終歸屬。而后位繼承與此恰恰不相符合。因為前位繼承人依據遺囑所取得的財產權利只是遺產的保管權,而不是財產所有權。當遺囑中規定的特定條件發生或者期限到來,前位繼承人應將該遺產轉交給后位繼承人。當條件不成就時,則前位繼承人又變成了遺產的所有權人。如此,就會導致遺產的所有權處于一種不穩定不確定的狀態。②參見李雙元、溫世揚主編:《比較民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8頁。劉定華、屈茂輝、③參見劉定華、屈茂輝主編:《民法學》,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82頁。郭明瑞、房紹坤、彭誠信、關濤等知名學者也持相同觀點。郭明瑞、房紹坤教授甚至還認為:遺囑繼承人繼承了遺產后,該遺產的所有權就已經轉移給遺囑繼承人;遺囑人在遺囑中如果又同時指定了后位繼承人,就侵犯了該遺囑繼承人已經取得的所有權(含財產的處分權)。因此,他們認為不應當承認后位繼承和后位遺贈。如果需要給予“后位繼承人”或者“后位受遺贈人”相關的利益,則可通過對遺囑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附加義務即可解決,沒有必要再指定后位繼承人。④參見郭明瑞、房紹坤編著:《繼承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贊成我國引入后位繼承制度。特別是在啟動《民法典》編纂的背景下,許多學者從民法體系化的立法構建的角度,對后位繼承制度設立的必要性、法理依據、實踐需求、制度架構和內容設計等多方面提出了許多有益的見解。早在1990年,劉春茂教授在其主編的《中國民法學·財產繼承》一書中提出“我國繼承法應當承認后位繼承。”⑤參見劉春茂主編:《中國民法學·財產繼承》,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第395頁。1998年,張玉敏教授在其主編的《繼承法教程》中就曾經簡要介紹了古羅馬法和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國家對此的立法態度,并認為后位繼承本身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主張立法上對后位繼承應給予肯定。⑥參見張玉敏主編:《繼承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69~270頁。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劉文教授也提出過同樣的主張。⑦參見劉文編著:《繼承法比較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4頁。但此前的學者們大多只是對后位繼承制度的確認提出了初步建議,對其理論與立法問題并沒有進行系統深入的探討與梳理。2002年,黑龍江大學楊震、孫毅教授在其發表的《論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選擇及法的構成》一文中,從后位繼承的概念、后位繼承與遺囑自由、后位繼承法律關系的構成等三個維度對后位繼承問題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論證了確認后位繼承制度的必要性,明確提出我國繼承立法應承認后位繼承的效力,⑧參見楊震、孫毅:《論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選擇及法的構成》,載《求是學刊》2002年第5期,第75頁。引發了學界的關注與探討。他們認為,在我國繼承法理論和司法實務上,是明確承認附條件遺囑和附期限遺囑的效力的。而對于后位繼承,則完全可將其看作是一種具有關聯性的附條件遺囑繼承或者附期限的遺囑繼承。具體而言,對前位繼承人來說,后位繼承是一個附解除條件或附終期的遺囑繼承,而對后位繼承人而言,后位繼承就是一個附延緩條件或附始期的遺囑繼承。后位繼承制度的功能已經覆蓋了附條件和附期限繼承制度的功能。①參見楊震、孫毅:《論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選擇及法的構成》,載《求是學刊》2002年第5期,第75~76頁。為處理后位繼承中的復雜情況,立法應當大量采用推定的方式來彌補遺囑人意思表示的不足。②同上,第79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楊立新教授在其專著《家事法》一書中指出:目前在我國社會中,后位繼承是存在的,只是因為法律對此沒有明文規定,所以數量不是特別大。楊立新教授對后位繼承立法是持肯定態度的。他強調指出:后位繼承人實質上是遺囑人對指定繼承人的繼承人的指定,是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我們沒有理由不予尊重。③參見楊立新著:《家事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448頁。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王歌雅教授也撰文主張在進行遺囑體系設計時,應注意拓展遺囑繼承的渠道,在立法時增設后位繼承制度,明確后位繼承人的選擇、前位繼承人與后位繼承人的推定、前位繼承人的權利和義務、后位繼承人的遺產取得以及后位繼承的消滅等內容。④參見王歌雅:《<繼承法>修正:體系建構與制度選擇》,載《求是學刊》2013年第2期,第81頁。以楊立新、楊震、王歌雅教授為牽頭人的《繼承法》修正草案建議稿課題組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修正草案建議稿》中也明確規定了后位繼承制度的內容(第39條至第43條)。

(三)我國《民法典》的立法現狀

在我國《民法典》編纂過程中,這一問題也引起人大代表的關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對《民法典》“繼承編”(草案)二審稿進行分組審議時,劉修文委員建議設立后位繼承(遺贈)規則。他具體解釋說,后位繼承,指可以將遺產繼承給尚未出生的人,給予遺囑人更多選擇,將遺產留在家族內部。此前,在2015年11月2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委員會關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主席團交付審議的代表提出的議案審議結果的報告》中,高廣生等代表提出議案,建議修改繼承法,建立后位繼承等制度。⑤參見葉海濤:《千呼萬喚未出來:試探民法典草案暫未納入的“后位繼承”制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IzO TIzMg==&mid=2649971364&idx=1&sn=181194651b663212fc5b4eede9041be6&chksm=878f30cbb0f8b9dd968b8ce25b6f70639cad855fa a41a06eb843939714b85678fc1baea20985&mpshare=1&scene=23&srcid=&sharer_sharetime=1583460243490&sharer_shareid=82faafeb0c f0f95132232e13fdbe96d0#rd,下載日期:2020年3月5日。

目前,我國《民法典》中雖然規定了遺囑繼承和遺贈制度,但就法律條文的文字內容來看,并沒有后位繼承制度的規定,只是在“繼承編”第1152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于遺產分割前死亡,并沒有放棄繼承的,該繼承人應當繼承的遺產轉給其繼承人,但是遺囑另有安排的除外。”這里的“但書規定”是否包括“遺囑規定了后位繼承的除外”還不得而知。目前出版的有關《民法典》繼承編的權威釋義書籍中也未提及,這一現狀留給人們無限遐想的空間。

四、我國立法確立后位繼承制度的重要立法價值

筆者主張在我國立法上應當承認與引進后位繼承制度。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民法典》實施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不斷探索并總結經驗,進行系統化的梳理與研究,并提出具體的立法思路與建議。對于后位繼承制度的立法構建問題,為節省篇幅,筆者已有另文探討,在此不展開闡述。而對于我國立法上為什么要承認與引進后位繼承制度,筆者認為,其必要性或者說是立法價值是非常明顯的,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切實保障遺囑人的遺囑自由

我國《民法典》第113條規定:“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钡?24條規定:“自然人依法享有繼承權。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財產,可以依法繼承?!钡?133條規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并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薄白匀蝗丝梢粤⑦z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边z產繼承關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與法治需求。我國憲法和法律保護自然人的財產權和遺囑自由權,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自然人財產流轉的安全性、穩定性,①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民法典貫徹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繼承編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20年版,第481頁。繼承法律制度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財產所有權人死亡后其私人財產如何移轉與傳承問題。②參見黃薇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繼承編解讀》,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年版,第3頁。在繼承領域,當事人的遺囑自由是我國《民法典》第5條規定的自愿原則(即意思自治原則)的具體體現。法官、律師等專業人士在辦理遺囑繼承類案件時,會在當事人的遺囑中看到如下表述,如“在我過世后XX號房屋歸我妻子所有,妻子過世后XX房屋就歸我的子女所有”,或“我去世后XXX號房屋先歸妹妹所有,希望我的孩子年滿十八周歲以后,妹妹將XXX號房屋交還我的孩子”。含有此種表述方式的遺囑就屬于“后位遺囑”。遺囑人是否能夠設立遺囑來規定居住權和遺產傳承問題,是其一項重要的財產權利。確認后位繼承制度,就能夠確保遺囑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在法定范圍內自由處分自己的合法財產,確保自己的財產在設定居住權之后還能夠向自己的繼承人自然傳遞。

(二)有利于切實維護財產繼承關系當事人(特別是繼承人)的合法權益

我國《民法典》“物權編”第十四章專章規定了居住權制度(第366條至371條)?!睹穹ǖ洹返?71條規定:“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薄睹穹ǖ洹返?152條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于遺產分割前死亡,并沒有放棄繼承的,該繼承人應當繼承的遺產轉給其繼承人,但是遺囑另有安排的除外。”為什么在設立居住權后還要設立配套的后位繼承制度?我們綜合《民法典》的這些規定并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和把握時,可以看出,第一,我國《民法典》設立居住權的方式有多種。除了通過遺囑設立以外,還可以通過簽訂合同方式設立(《民法典》第366條),甚至可以通過人民法院的判決來設立(《民法典》第229條)。第二,遺囑人可以通過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即遺囑人可以通過遺囑方式為配偶、對自己盡過較多扶助義務的人(例如保姆、鄰居等)和特定的繼承人(例如被繼承人有多個子女,但其中一個子女因為身體疾病、生活困難無處居住等原因與遺囑人共同居住,而遺囑人通過遺囑設立居住權來保障該需要幫扶的子女)設定居住權。第三,目前《民法典》僅僅規定居住權制度并不能解決遺產的自然傳遞問題。換言之,居住權制度只是解決了遺囑人死亡后,特定的居住權人的居住問題,沒有解決當居住權人死亡或者居住權消滅的具體事由出現時(例如居住權期限屆滿)該房屋如何繼承的問題,并有可能使該遺產的繼承問題復雜化。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看,居住權制度代替或者涵蓋不了后位繼承制度。如果沒有后位繼承制度相配套相銜接,居住權制度本身并不能解決或者平衡居住權人和繼承人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第四,我國《民法典》沒有排斥后位繼承。結合《民法典》第371條和第1152條規定的精神來看,筆者認為,《民法典》本身并沒有排斥后位繼承,而恰恰相反,我國《民法典》中允許遺囑設立居住權的規定可以看作是更類似于折中主義,即《民法典》的現有規定給后續立法和司法解釋留下了比較大的空間,也給當事人在遺囑中通過設立居住權和指定遺產繼承人,以平衡配偶等特定主體的居住利益和繼承人的繼承利益提供了法律指引。第五,當事人的遺囑往往以遺產傳承為主體內容。在實踐中,從當事人所立遺囑的內容來看,一般情況下會涉及遺囑人死亡后有關事項的安排與囑托,但其主體內容一般都涉及遺產繼承問題,包括繼承人的指定和繼承份額(數量)以及特定事項的安排,同時,考慮實際需要,為避免日后產生矛盾與糾紛,有的遺囑人也會在遺囑中規定特定主體的居住權。但反過來說,只規定居住權內容而不涉及遺產分配的遺囑非常罕見。因此,在實踐中,居住權的設立往往是與后續的遺產繼承問題一同體現在遺囑中的。設立居住權的遺囑從性質上說也是附義務的遺囑,③參見房紹坤:《論民法典中的居住權》,載《現代法學》2020年第4期,第85頁。完全符合我國《民法典》第1144條關于附義務遺囑的規定。因此,遺囑人如果在遺囑中為生存配偶設立了居住權,則繼承人的繼承權就是一種附義務的繼承權。即繼承人必須在居住權人死亡或者其他遺囑指定事由發生時,即居住權消滅的法定事由出現時,他才能實際繼承遺產。因此,后位繼承是遺囑繼承的延續,遺囑人所希望實現的遺產的最終受益人就是后位繼承人。①參見王艷慧:《繼承法上配偶法定居住權與后位繼承》,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第120頁。如果只設立居住權而沒有規定與之相連的后位繼承制度,則繼承人的繼承權能否得到實現與保障,就是一個未知數。這對于繼承人權益的保障不利,也不利于維護家庭關系的和諧和睦。

(三)有利于預防權利沖突與繼承糾紛

如前所述,如果只有居住權制度,沒有后位繼承制度,則容易產生居住權人與繼承人之間以及相互有繼承關系的繼承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也不利于居住權和遺囑人生前意愿的實現。在生活中,特別是對于再婚家庭而言,再婚老人立后位繼承之遺囑的目的,大多是出于保障其生存配偶的“居住權”與保護子孫繼承利益的考量。一方面,使生存配偶之合法利益能夠得到有效保障,避免在其死后其配偶因對方子女為難而陷入生活困境;另一方面,遺產最終可以歸于自己的直系晚輩血親,而非落入姻親后代或旁系血親后代甚至無親緣關系的人手中。后位繼承恰恰能夠滿足現代社會人們對遺囑內容和財富利用與傳承的這種多元化要求的需要。如果只保護居住權而沒有后位繼承制度相配套與銜接,有可能造成遺囑人的繼承人與居住權人之間的利益沖突與矛盾,反而不利于遺囑的執行與遺囑人意愿的落實,對居住權人和繼承人的權益保障也不利。

(四)有利于實現《民法典》物權編和繼承編的立法宗旨

我國《民法典》物權編規定居住權制度和繼承編規定遺囑繼承制度的立法目的,都是為了確保自然人的財產及其財產權利能夠得到國家法律的承認與保護,確保家庭和睦,促進安居樂業,滿足人民群眾對處理遺產和財富傳承的現實需求。既然我國《民法典》第1133條規定自然人可以通過遺囑方式將自己的個人財產遺贈給法定繼承人以外的自然人等主體,為什么就不能通過遺囑方式將自己的財產分配給自己的孫子女、外孫子女呢?這顯然是說不通的。規定后位繼承制度能夠起到銜接繼承法律規范、協調與補充繼承法律關系,甚至彌補物權領域之不足的功效。

(五)有利于與《民法典》相關制度相配套適用

目前,我國《民法典》條文中并沒有規定后位繼承制度。但《民法典》第371條規定:“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的,參照適用本章的有關規定?!睆脑撘幎梢钥闯觯覈稍试S遺囑人在遺囑中設立居住權。遺囑人設立居住權的意圖是為了保障配偶等特定主體在遺囑人死亡后能夠繼續在指定的房屋中居住,且在配偶等特定的主體去世后,將該房屋歸遺囑人指定的繼承人繼承。因此,居住權問題與后位繼承問題是緊密相連的。如果遺囑人在遺囑中設立了居住權條款,則往往都會同時設置后位繼承條款,目的就在于使遺囑人的財產能夠傳承下去。因此,設立后位繼承制度就能夠與《民法典》中的居住權制度相配套,更好地發揮法律保障自然人財產權益的綜合作用,也有利于物權與繼承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后位繼承制度是繼承法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制度,應在我國民法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國已進入民法典時代的大背景下,我們應當對后位繼承制度加強研究,結合司法實踐,積極探析其與其他繼承制度的內在關聯性與立法內容,為《民法典》的后續立法或者司法解釋提供理論支持。

猜你喜歡
制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重大誤解制度“重大”之認定
學術論壇(2018年4期)2018-11-12 11:48:50
刑事申訴制度的三重檢討與完善進路
法大研究生(2018年2期)2018-09-23 02:20:40
完善我國人大制度的幾點思考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翻譯人員參與刑事訴訟制度的構建
應訴管轄制度適用之探討
時代法學(2015年6期)2015-02-06 01:39: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看| 97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欧美精品xx|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国产91蝌蚪窝|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天堂成人av| 国产性爱网站| 天堂成人av| 伊人色婷婷|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 亚洲综合天堂网|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综合色在线| 欧美第一页在线| 中文字幕2区|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午夜在线不卡| 国产真实乱了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怡春院| 777午夜精品电影免费看| 国产精品护士|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青青操视频在线|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日韩专区欧美| 亚洲黄色激情网站| 日本www色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日韩无码黄色|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国产免费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九色在线观看视频| 色综合日本| 综合色在线|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国产男女免费完整版视频|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第一页亚洲| 国产精品高清国产三级囯产AV| 91精品国产91久无码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韩免费网站|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97视频在线| 999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国产午夜不卡|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国产自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婬乱a一级毛片多女|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