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畢節 551700)
新生兒黃疸病可分為兩種類型,即生理性和病理性。研究新生兒黃疸病可進一步促進新生兒黃疸病的治療,提升新生兒的生命健康水平。
新生兒黃疸病最廣泛使用的臨床治療方法是血液交換療法,可以減少溶血,去除患兒血液中的免疫抗體、致敏紅細胞和紅細胞血色素,從而降低血清中紅細胞血色素水平,預防紅細胞血色素腦病。換血療法的適應性是根據新生兒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新生兒出現了重癥宮內溶血時,就應及早進行換血,而不是重點考慮新生兒膽紅素的含量。最準確的做法是及時糾正新生兒貧血,只要新生兒的間接膽紅素含量超過了20 mg/dL,就必須采取換血療法來對新生兒進行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輸血治療也相應得到了改善。對新生兒靜脈、動脈和外周靜脈進行插管和穿刺,利用不同的輸血和血管束來維持血流一致的流動,有效避免管道阻塞,可以適當減輕血管刺激性,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如門靜脈壓力波動的增加等,可以保持孩子的健康和生命體征穩定。此外,還可以控制血流速度,有效避免靜脈血栓形成。血液交換療法是降低血清紅細胞血色素水平的最有效方法,也是直接治療新生兒高紅細胞血色素血癥、預防紅細胞血色素腦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血液交換療法存在一定風險,嚴重時可能會導致死亡。此外,還存在低血鈣、低血糖、體溫過低、感染等風險,所以必須在換血前達到換血指征。
光療是新生兒黃疸病的一種廣泛、公認、實用、有效的治療方法,它與間接紅細胞血色素發生光化學反應,增加水溶性,并通過膽汁和尿液排泄。光療能夠使新生兒體內的膽紅素轉變為具有較強極性的立體異構體,但在光療過程中,同分異構體的生成速度以及在循環過程中濃度的積累可能會導致出現幼兒核黃疸的風險。在幼兒進行光療早期,大多數膽紅素的同分異構體一般是在光療之后的15 min內出現。在開始2 h之后,膽紅素的同分異構體含量將占到總含量的20%~25%,4 h之后,其含量并沒有達到最高值。一系列研究表明,對幼兒頭頂部進行藍光照射的效果最佳,但是如果光照強度過大,照射的時間較長,或光線接近紫外線照射之后,新生兒體內的血小板將發生改變,姐妹染色體會進行交換,嚴重影響光療的治療效果,因此在光療治療過程中,需要選擇適當的光強,盡可能縮短照射時間,注意對新生兒及時觀察與治療。當前,采用的光療方法主要是連續照射法和間歇照射方法。如果采用光療法,應重點分析光療停止時間,提升光療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
可以采用藥物來治療新生兒黃疸,進一步降低新生兒體內膽紅素含量。藥物治療中,可以加腺苷蛋氨酸,小劑量生理鹽水進行灌腸,喜炎平注射液。還可用茵梔黃注射液、茵梔黃與肝泰樂維生素c聯合靜脈進行點滴治療,微生態制劑,在新生兒皮下注射錫中卟啉等。這些藥物治療46 h之后,新生兒體內血清膽紅素的含量降低了25%,并進一步抑制了新生兒體內膽紅素的形成。也可采用苯巴比妥進行預防,主要適用于體重在1 000~1 500 g的患兒。在皮下注射苯巴比妥6 h之后,可以明顯降低新生兒體內黃疸的程度。但是苯巴比妥不能用于一些遺傳病導致的新生兒黃疸病。
新生兒體內組織細胞處于缺氧的狀態,高壓氧治療可以進一步使新生兒肝臟內血流量增多,血氧的含量也隨之增多,療效顯著。同時還可以使肝酶的活性度增加,增強新生兒肝臟攝取、消化以及排除膽紅素的能力,使新生兒肝臟膽紅素的代謝功能逐步恢復正常,進一步減少膽紅素的再次吸收,減輕新生兒黃疸的癥狀。
血液產品(包括免疫球蛋白和白蛋白)具有傳播血液系統疾病的風險。后者充當紅細胞血色素的載體,降低血清中游離紅細胞血色素水平,并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通常是用于治療溶血性疾病的有效藥物。輸注球蛋白后,血清IgG水平可以迅速增加,體內的血型抗體迅速清除,血液交換的次數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
在治療中,嚴重的高紅細胞血色素會損害兒童的神經。為了避免這個問題,將藥物與放射治療相結合,在早期干預中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羅云等學者將茵梔黃沖劑和媽咪愛與水療結合起來。茵梔黃沖劑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利于消除小兒黃疸病。生態環境得到調整,水療增加了孩子的運動能力,具有促進消化作用,還可以改善孩子的血液循環狀態,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宋書芬等學者結合了藍光照射。藍光照射可以促進紅細胞血色素的氧化并將其分解為無毒的衍生物,從汗液或尿液中排出,促進血液循環,清除血瘀,清除熱量和濕氣,消退黃疸病。觸摸療法是觸摸或觸摸新生兒黃疸病的相應位置,這有助于胃腸運動,可以在短時間內排泄糞便,減少紅細胞血色素的重吸收,降低紅細胞血色素水平。觸摸可以刺激大腦皮層并改善主要器官的功能,減輕肝臟和腸道的負擔。診所中,新生兒黃疸病的主要接觸部位是頭部、小腹和腳。
目前,臨床興起多種新生兒黃疸病的治療方式。除了早期的紅細胞血色素代謝外,還有某些原因或加重因素會使病情惡化。當血清紅細胞血色素高于生理診斷標準時,即為高紅細胞血色素血癥,在臨床上屬于病理性黃疸病。然而,臨床上認為高紅細胞血色素的病理性質并不全面,當新生兒出生體重低于平均水平,也會引起腦病。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治療方法,找出引起疾病的原因,減輕其病情并促進其恢復。同時,應將重點放在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及早發現和及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