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蕾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哈爾濱 150025)
“一帶一路”是我國在2013年提出的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和“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合作理念,是國際級頂層合作倡議。在“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的背景下,我國與沿線許多國家開展了多領域合作關系。英語不是沿線國家的通用語言,國家越來越重視在非通用語種人才方面的培養目標。教育部提出高校教育要培養國家需要的人才,以創新培養模式為重點,改善當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加快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核心競爭力的應用型非通用語種人才,為國家在國際上的政治、經濟、文化往來做好語言服務工作。
高校要積極響應國家倡議,貫徹落實非通用語種人才的培養政策,并結合當前教育模式進行深度思考與改革。除了英語之外的其他語種通常被稱為非通用語種,非通用語種作為高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國際經濟、文化、政治交流合作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俄語作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使用最多的非通用語種之一,加強俄語專業人才培養對我國與俄羅斯的良好國際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高校的俄語專業應結合自身專業優勢,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模式,以滿足我國對俄語專業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為中俄多領域關系發展作出貢獻。
(1)我國大部分高中都沒有開設俄語課程,大多數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都沒有接觸過俄語,對于俄語的了解處于零基礎階段。以哈爾濱市為例,黑龍江省毗鄰俄羅斯,哈爾濱作為省會,目前有哈爾濱市實驗學校、哈爾濱市經緯中學校、哈爾濱市第39中學、哈爾濱市第31學校、哈爾濱市松北區對青山鎮第一中學校等開設了俄語班。雖然近幾年開設俄語班的中學數量有所增多,但對于高校俄語專業的需求而言還是不夠;(2)高校俄語專業要求學生在四年內完成學習任務,熟練掌握俄語的聽說讀寫以及翻譯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定困難,導致報考俄語專業的學生相對較少;(3)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家長和學生更傾向于熱門專業,語種類專業更傾向于英語,同時擔心俄語專業的就業前景,導致即使中學有一定俄語基礎的學生也可能會放棄在大學里繼續進行深入學習的機會;(4)高校許多專業在招生時只對英語語種的學生開放,這種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中學時期學習俄語的主觀能動性。
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將其運用到實踐中,更好地服務國際間的交流合作。俄語是非通用語種中較難的一門語言,其語法比較復雜,每個詞在不同的語境下都有許多種變化,尤其是動詞,可能有上百種變化。除此之外,俄語的單詞長度都很長,英語中基本沒有長度超過14個字母的單詞,但這種長度的詞在俄語中很常見。學生們需要進行大量的實踐練習來提高自己的俄語水平,而一些高校的俄語專業缺乏實踐基地,即使有導師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指導,學生在實習時仍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地點,對于學生的實踐練習造成了一定阻礙,尤其是師范類的學生。非師范類學生在找實習崗位時情況相對要好一些,他們的選擇范圍相對更廣,可以進入一些企業的外貿部門實習,但俄語實踐崗位缺乏的問題依然普遍存在。
目前,一些高校在培養俄語專業人才方面只注重本專業的內容,忽視了其他與之相關聯的專業知識的教學。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其他知識融入到專業課程中,培養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學生無法滿足“一帶一路”背景下國家對俄語專業人才的需求。
目前,高校俄語專業的教材內容還存在部分章節內容不完善的現象。許多高校選取《東方大學俄語》作為本科教材,雖然這本教材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編制,但內容還存在需要更新及完善的地方,教材中的一些內容落后于時代。《東方大學俄語》其中一篇文章指出了人口增長引發的社會問題,但缺少了目前關于人口老齡化、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等話題的內容。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近幾年的鄉村振興戰略、城市化進程等成就顯著,而教材中的經濟話題多為我國鄉鎮企業發展初期的狀況,教材內容不能做到與時俱進。從教材內容來看,一般都圍繞著某個話題展開教學,而課堂時間有限,難以將多個話題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導致教材內容的選擇受到了一定影響。教材中的一些課題專業性強,所用的句子一般由詞匯擴展得到,句式也比較繁雜,很少體現日常用語,學生難以將所學內容應用到生活中去,教材的實用性受到了一定限制。
隨著“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深入對接合作,加強培養俄語專業人才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目前,社會對高水平俄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現有的培養模式不利于滿足我國對俄語人才的需求。我國對俄語的基礎教育不及英語,有的省份都沒有開設俄語班的中學,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國基礎教育應加大普及學習俄語的力度。現在各個高校每年都會有交換生項目,可以將交換生項目運用到我國基礎教育中,開展地方中學與俄羅斯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學習俄語,通過交換生項目實現“走出去和引進來”的交流合作,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更好地了解當地的風俗文化,還可以弘揚自己民族的精神,實現文化繁榮發展,更好地促進中俄兩國的友好發展。我國教育部門可以組織中學的教師去俄羅斯參加教學交流活動,吸收他國的優秀教育成果,將俄羅斯優秀的人才培養模式融入到我國的基礎教育中,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使我國俄語基礎教育的發展更加國際化。中俄兩國積極舉辦教育交流活動,能夠為探索國際化人才的培養方式奠定基礎。
我國教育部門可以將選擇俄語語種的中學生納入高考加分等優惠政策范圍內。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高考都沒有對于俄語生的優惠政策,個別地區如黑龍江省,在2013年及以前對于俄語生的優惠幅度為20分,但也在之后取消了俄語生的高考優惠政策,使得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習俄語的積極性不高。國家應鼓勵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積極學習俄語,完善高考對俄語生的優惠政策,讓俄語得到更多學生的選擇,為高校俄語專業招生提供更多的生源。
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我國與俄羅斯的多領域合作日益密切,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對俄語專業的人才標準也逐漸提高,要求俄語專業學生多元化發展。學校培養的目的是打造俄語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加強俄語專業教師的隊伍建設,引進俄羅斯高校的優秀教師,緩解我國高校俄語教師短缺的現狀,并將其優秀的教育教學模式融入到我國高校教育中。引進的俄語教師可以結合自身優勢開展俄語實踐活動課程,鍛煉學生們的俄語應用能力,還可以開設俄羅斯文化旅游相關課程,帶領學生們領略異國風情,提高學生們學習俄語的積極性。
高水平的教師是培養高素質俄語語種人才的關鍵。我國高校可以與俄羅斯的高校進行項目合作,派本專業的教師去國外學習,實行教育“走出去”的方式。俄語專業教師出國進修能夠了解更多的學科前沿動態,可以更加熟悉俄語在使用過程中的技巧,與國外的教師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為我國高校俄語專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力量。教師要堅定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與俄羅斯在經濟、科技、化工、醫學等領域開展了合作,學生只學習俄語已經無法滿足我國與俄羅斯的合作交流要求。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進行創新改革,制訂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生不僅要學好俄語專業知識,熟練運用俄語進行交流翻譯,還要學習法律、經濟等基礎知識,向著復合型人才發展,滿足我國對外交流的需求。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一些中俄跨國公司需要精通俄語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應在人才培養方面與時俱進,培養一批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多元化人才對于“一帶一路”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可以再對俄語專業的學生進行專業細分,本科教學實行五年制,前兩年學習俄語知識,并加強與其他專業的學科交叉。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可根據興趣和自身發展再選擇一門專業,如經濟、法律、化學、醫學、計算機等熱門專業。學生從第三學年開始采用“俄語+專業”的培養模式進行學習,學生在掌握俄語的基礎上又多學了一門專業課,更加符合“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對外交流對俄語專業人才的要求。學生在畢業時可以獲得雙學位證書,增強了學生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我國高校還可以與俄羅斯的高校進行中外合作辦學,對本科生采取聯合培養模式,學生前兩年在國內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從第三學年開始去俄羅斯留學。黑龍江省許多大學都與俄羅斯大學擁有合作關系,如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等,極大推動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俄多領域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我國對于俄語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較為重視。教師在人才培養模式上要注重訓練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保證學生具有良好的語言素養。實踐能力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要積極開展俄語實踐活動課程,讓學生們有充分的練習時間,提高學生們的口語交流能力。東北地區毗鄰俄羅斯,地區高校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地理優勢,與俄羅斯高校開展學生交流活動。高校可以與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實踐基地,讓學生有信心進入企業實習,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競爭實力,為未來的職業生涯打下基礎。可以邀請中俄跨國企業的優秀人才來對我國高校學生進行實踐培訓,通過優秀人才的言傳身教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背景下,我國對語言專業的人才需求量越來越大。語言是保證我國和其他國家順利開展合作的重要紐帶,先要保證各國之間語言溝通順暢。完善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模式對各國之間的合作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其戰略性和必要性日益凸顯。以俄語專業建設為例,高校要結合時代發展特點,積極做好人才培養工作,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選擇非通用語種,加強我國非通用語種專業人才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服務質量,為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