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亮
(吉林農業大學,長春 130118)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國家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穩就業作為“六穩”工作之首,進一步彰顯了就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優先位置。同時,國家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尤其是2015年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并陸續出臺了各類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文件。近年來,在新農科建設如火如荼的發展背景下,高校以實現畢業生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工作目標,探索“五穩步+五保障”的就業創業工作模式,科學統籌,精準施策,積極推進就業創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高校基本將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等課程納入到了學校課程中,在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同時,開展講座、論壇等就業指導活動,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但許多高校存在著課程授課效果不好、師資隊伍能力不強及就業創業指導方式不豐富等情況,限制了教學和學生能力提升的效果。
在畢業季來臨時,高校都會單獨或聯合舉辦畢業生招聘會,在企業和學生之間搭建對接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地求職和就業。同時,會與企業進行深入對接,開拓就業市場,推介畢業生就業。雖然現在許多高校的招聘會規模很大,但是企業層次不高,造成了學生就業意向不足。
在國家大力提倡創新創業的形勢下,多數高校都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比賽及實訓等工作,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提升學生創業能力。但學生將創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程度還不高,造成了紙上談兵的現象,真正在創業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這些都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在每年的9-11月和4-6月的就業黃金時期,學校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搭建對接平臺積極開展就業洽談活動。因高校大多為全國招生,所以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企業到校或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招聘,在企業參會審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選擇與本校專業匹配度高、口碑好及學生意愿強的企業到校招聘。學生也可以登錄平臺實現線上的簡歷投遞、面試、測評等,大大提高洽談對接的實效性和成功率。同時,舉辦企業入校宣講會,發布企業招聘信息,讓企業招聘活動全年不斷線。學校還通過成立就業創業聯盟等組織,整合、優化就業資源,打造新的就業平臺。就業創業聯盟的成立,實現了不斷深化學校與聯盟單位的深度合作,通過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理念共融、資源共享、發展共促,不斷吸納更多優質用人單位和教育資源加入聯盟,實現就業創業聯盟在就業創業工作中的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學校通過學生生源分布、到校招聘企業區域分布及學生意愿就業地域分布等大數據分析,制定有針對性的就業市場開拓方案。構建一支學校、學院和學生三個層次的就業市場開拓宣傳隊伍,通過業務培訓、地域劃分、資源整合等提升了宣傳效率。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積極與企業和人才進行對接,開拓優質就業資源,與全國各地人才部門共同舉辦網絡招聘活動,利用各類網絡資源宣傳學校。組建校友會,充分利用各地校友資源開拓就業市場也是市場開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與政府人才部門、重點企業進行深入對接,深化“校政企”合作,在畢業生就業推介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訂單生”培養,學生實習實踐、獎學金模式等,與企業在就業指導教師赴企業掛職、校企科研合作及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讓企業參與到人才培養各階段,從而解決學校教與企業用之間匹配度較低的難題。
繼續開展就業創業工作考核評估,明確學院就業創業工作主體責任,健全目標責任制,以考核激發動力,以動力促進工作。科學編制了《就業宣傳手冊》、就業月歷圖、派遣工作流程及填報規則,修訂《畢業生就業工作相關文件匯編》和《就業管理工作手冊》。按照教育部要求,及時更新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系統數據,確保數據準確、真實、無誤。編寫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利用大數據分析,面向社會發布學校就業創業情況,同時將數據應用到學校未來的事業發展中[1]。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就業能力提升培訓活動,以提升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高度重視對特殊學生的就業創業幫扶,積極關注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和就業困難畢業生的需求,構建特殊學生群體就業創業精準指導和幫扶工作體系,堅持特定群體重點服務,使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更加精準有效[2]。
繼續開展師資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明確高端人才引領、校內教師指導、企業精英培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組織就業創業指導教師通過外培+內訓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校際間和學校內的經驗分享和交流,通過教學方法、案例分享及內容完善等方面提升教師的授課和指導水平。不定期舉辦授課教師座談、說課及沙龍等活動,教師間通過橫向和縱向的交叉,取長補短,完善課程體系。組織教師通過申請科研課題和參加各級講課比賽的方式進行理論和教學深入研究,達到提升水平和能力的目的。構建由招生就業工作處專職教師、就業創業指導教師和學生工作人員三個層級的教師指導隊伍,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和集體性的就業創業指導,解決學生遇到的各類就業創業難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利用微信公眾號推送就業政策和指導課程;開展就業論壇、就業大使選拔大賽、企業進課堂、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及個體咨詢指導等廣受喜愛的校院兩級就業指導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念、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就業創業素質。
實現學校創業教育一年四季不斷線、大學四年不斷檔。利用傳統創新創業課堂教育的同時,開發更為靈活和實效的線上課程,讓學生創新創業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真正讓學生想學有所學。充分發揮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園的作用,創業園具有創新創業教育培訓、模擬訓練、商業演練、項目孵化、示范基地展示帶動等功能。建立創業園區讓學生想用有所用,學校創業園為學生創業免費提供辦公場地、基本設施、免水電費、協調企業注冊、導師咨詢等服務。為了提高創業項目的內涵建設,學校通過線上的項目交流會、導師項目指導、創業推介展和項目路演等活動使項目充滿活力。經過項目孵化,真正將學生項目轉化為利潤,以創業帶動就業,依托農業類高校的專業設置,鼓勵創業學生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做好三農服務,帶動農戶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