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 洺
(佳木斯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0)
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發,高校新媒體得到了迅猛發展,成為了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最佳渠道,并產生了重度依賴。與此同時,在網絡信息爆炸的大背景下,一些負面的、不健康的內容也隨之進入到了高校學生的視野中。因此,加強思政教育,阻斷謠言傳播,做好輿情引導是每一個高校團組織新媒體面臨的嚴峻挑戰。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高校團組織新媒體如何建設,如何發揮更大作用是近階段較為緊迫的任務。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輿論環境越發復雜,高校只有及時搶占網絡陣地,準確把握輿論戰場,才能實現對青年人的有效引領,才能讓每一個青年人都參與其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來,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以“兩微一抖”為主要渠道的宣傳形式逐漸突出,緊隨其后的還有如嗶哩嗶哩等青少年喜愛的視頻平臺異軍突起。隨著越來越多的自媒體涌入,網絡環境發生變革,完成了從網頁單一的推薦式到中期的用戶與用戶信息交互式再到如今網頁與用戶交互式的轉換。
早期的高校信息傳播形式主要以校報和校園廣播站為主。如今,“兩微一抖”的出現為師生之間交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渠道,信息傳播也更加通暢,基本實現了跨地區的全國性傳播。
微信公眾平臺打破了原有門戶網站的局限性,通過微信推送和網站接入可以讓青年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與學校的互動之中,后臺留言也可以讓青年學生更好地發表自己對于學校的建議,為學校發展建言獻策,這是之前門戶網站所不具備的優勢。
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將推送及時傳播給每一個關注用戶,不僅限于學校師生、畢業校友,還包括其他有關人員,利用圖文結合、音效接入的方式更好地加強了傳播能力。抖音則更適合現代青年碎片化、快節奏的生活,青年學生可以利用課間、課后的碎片時間,及時迅速地獲取信息。自疫情以來,人民群眾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居家生活成為常態,這也讓新媒體融入了更多人的生活之中,網民群體變得更加廣泛。由于手機操作方便快捷,許多人逐漸習慣通過手機查看疫情信息和新聞報道。在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相比于傳統媒體,在媒體傳播中的地位逐漸升高。
隨著新媒體地位的提高,眾多自媒體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部分自媒體為了吸引流量,甚至會故意散播一些虛假消息,讓網絡環境更加復雜,各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當代高校學生涉世未深,正處于三觀重塑階段,對于國家大事、國際局勢、種族歧視等熱點問題更加有自己的看法,也更容易受到網絡信息的沖擊,這就更需要高校團組織新媒體在面臨重大問題時進行輿論引導。由于新時代的融媒體平臺具有極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高校學生往往會將自己的意見、情緒和態度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表達,使高校輿論客體呈現多元化和集中化特征,高校輿論環境異常活躍和復雜。
高校新媒體是由校園新媒體團隊負責,校團委進行最終審核推送的校園運營新形式。新媒體行業是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校園里往往還沒有成熟的新媒體運營團隊,多數是由傳統校園團隊組合而來,如校園報紙、廣播站、記者團等。少數新成立的團隊不專業,缺少一套較為完整成熟的體系,負責教師也大多非新媒體或傳播專業方面的人才,對新媒體工作知之甚少,多是完成任務式推送,并不了解青年學生所喜愛的推送形式。因運營團隊的原因,如今,團屬新媒體大多不能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難以做出青年學生真正喜聞樂見的作品。
不僅要面對團隊建設困難和青年學生喜愛度缺失的問題,高校團組織新媒體還面臨著如今網絡形勢多元化的困境。全球化網絡時代,西方的民主自由理念不斷對我國原有理念進行沖擊,在帶來新思潮、新理念的同時,也帶來了過度釋放自我和過于追求刺激等不利于青年學生成長的毒瘤,這時如果沒有正確的思想理念引導,就會使青年學生迷失自我、過于偏激,同時,輿論的沖擊也容易導致青年學生難以辨別真假。有些網絡信息一味追求流量,“標題黨”吸引眼球,但通篇都是無意義的內容,這種垃圾內容大量占用了青年學生碎片化的時間。一些媒體甚至為了利益進行造謠,發出一些反主流的言論。如何讓青年學生相信平臺發送內容的權威性,如何進行辟謠,如何向學生傳達主流思想,這都是如今高校團屬新媒體面臨的最大挑戰。
新媒體有力地拓寬了共青團社會動員工作范圍,使共青團工作不再是浮于表面,不再是象征性意義。要遵守新媒體道德,絕不為了流量而取悅用戶,阻礙反主流、不健康的內容,做青年學生的守衛軍。全平臺全面發展,不放棄任何一個輿論陣地,努力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互動,形成“組織強化+線上線下交互”新形式,動員每一位團員青年參與到共青團事業中來。
積極建立高校新媒體體系,為學生謀取更好的發展前途。一是幫助學生調節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時間,比如通過高校與傳媒類企業合作,給予團隊學生更好的社會實踐機會。二是建立完整的干事儲備機制,防止出現斷層現象,充分利用共青團號召力,從二級學院推薦優秀學生,開展技能培訓,補足后備軍。
堅持以傳遞主流聲音為目標,以做出青年學生喜愛的作品為導向,強化團屬媒體在青年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讓青年學生愿意觀看、愿意了解、愿意參與。深入把握信息化社會和全媒體時代發展新趨勢,努力構建網上網下一體,內宣外宣聯動的主流輿論格局,打破信息壁壘,提升團的威信力,讓團的光輝時刻照耀在每一位團員青年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