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海霞 子長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 高晶 王添 子長市普查辦公室
縱觀歷史,不難發現人民對于土地的重視,土地制度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地創新。如今,土地收儲作為土地制度創新的重要成果,其對于城市發展的積極作用明顯,但是為了保證市場的透明性與公平性,基礎性工作即土地收儲統計工作便顯得非常重要。新的制度需要不斷地更新與完善,因此本文將通過分析土地收儲統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以期更好地推動土地收儲工作的發展。
土地對于人民而言具有非常豐富且厚重的意義,且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好這份自然資源?在這樣問題下,土地儲備制度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如今土地收儲制度發展已有百年,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引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地進行深化改革收儲制度,調整城市發展用地與人民土地所屬上的權益矛盾、改善土地利用結構來不斷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在不斷地改進與完善中實現社會、經濟與環境的良性互動。
土地收儲,具體是指國家土地儲備機構,正當使用國家優先購買權力,對流入土地市場的土地使用權進行優先購買,并通過土地整理作為儲備用地的過程[1]。根據時代的要求,土地收儲具有明顯的兩個特點:政府始終發揮著主導作用以及發展需求“經營城市、經營土地”。經由政府主導,依據“經營城市,經營土地”的需求,為城市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1996年在上海成立的第一家土地儲備機構標志著我國土地儲備制度的正式建立,隨后各地紛紛建立土地儲備機構,通過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來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土地儲備制度,土地儲備制度由此開始蓬勃的發展。源于我國的市場經濟的特點,隨后多年里,在土地儲備制度的摸索發展過程中,國家以及政府成立機構、出臺辦法,《土地儲備管理辦法》以及2006年國務院下達的通知明確要求加強國有儲備管理,通過建立土地儲備資金財務會計核算制度規范土地儲備工作,逐步實現對土地資源的宏觀把控,規范了土地交易市場并不斷優化土地資源配置,盤活資產并提高土地利用收益,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土地收儲工作在政府的主導下,能夠有效減少亂占耕地等情況的發生,同時有助于對城市土地進行合理的配置,為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功能要求提供合適的方案,與城市規劃承接的更為科學和諧。
商品住宅對土地的增量需求和改善需求雙旺盛現象加劇了土地供需之間的矛盾,因此對土地市場中的一些暫時不用或者利用結構不合理的土地進行回收,開展收儲工作刻不容緩[2]。同時,土地資源作為基礎性資源,在政府的主導下,能夠很好地杜絕非法炒買土地資源等問題的發生,保證土地市場的公平性與透明性,促進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土地收儲可以集中利用、集中規劃,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從整體的城市建設需求出發,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進一步盤活土地資源,提升城市建設品位。
土地收儲的工作重點在于土地的取得與收儲。土地收儲統計工作作為基礎性工作,對于土地取得與收儲工作推進都具有很大影響。土地收儲作為新的業務工作雖然一直在完善進步,但是因為統計工作業務量大、統計繁雜的特點以及工作人員專業能力限制的問題,以致土地收儲統計尚存問題亟待解決。
土地收儲整備工作機制需要健全的土地資源儲備庫與完備的統計臺賬與具備專業統計能力、統計分析能力的工作人員的支持。
鑒于實際的土地區域規劃、收儲土地情況的不同,使得土地收儲的工作機制需要根據實際進行更新與調整,但是在土地的實際收儲的過程中,由于歷史遺留的土地存儲問題以及各方利益問題,使得土地收儲統計工作難度進一步加大,而且由于土地制度沒有可直接借鑒實施的成熟制度,因此就需要深入一線步步探索以適應地方情況,不同的區域、地方對于土地儲備制度的運作模式具有不同的要求,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統計工作格外的耗費時間與財力,最終尚不完善的土地收儲整備工作體制造成了土地收儲工作的落后。
再者,部分地區對于土地儲備的認識不夠充分,既缺乏可靠的理論知識指導又缺乏長遠的土地儲備工作規劃,使得土地收儲整備工作在實際落地操作的時候,多缺乏科學合理的決策。同時土地儲備工作對施行統計工作人員專業性要求較高,基層人員對于此類專業知識的培訓不足,以致統計工作的規范性與專業性大打折扣,在面對土地統計工作、土地使用權界定等問題時,無法做出精準的判斷與決策,使得土地收儲整備工作進展困難。
在整個土地儲備過程中,土地儲備博弈過程的核心問題就是政府與原土地使用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3]。土地收儲制度的施行,為城市的財政收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現如今針對土地收儲整備補償的基本思路是“基礎補償、增值共享”,根據所有土地的實際情況來確立土地補償標準,充分保障個人或是集體的合理權益。在土地收儲工作中,保障利益補償的規范性,保護人民的利益是不能規避的重點,隨著土地制度的正式確立以及完善,不同的時期提出了不同的補償細則。
但是在實際的收儲工作中,土地原使用者利益需求的與政府為土地提供的價值補償是否能滿足雙方的需求,在土地的收購和開發過程中,土地使用權的界定、調節和轉換因為利益關系而存在不規范的操作,且在針對不同的區域的土地資源,土地的補償標準以及操作手段也會存在不規范的現象,而這些問題也直接影響著土地收儲統計工作的進展。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上文的問題中可以看出土地收儲統計工作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尚不完備土地收儲整備工作機制造成統計工作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缺乏理論的指導,專業素養不足的工作人員也直接影響著對土地收儲的合理規劃以及正確實踐;二是土地收儲利益補償中存在不規范的行為,不僅影響土地收儲統計工作的正常開展,也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因此為了更好的解決土地收儲統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為了更好地保證土地收儲統計工作,需要統計人員從上到下多加培訓活動,提高對土地收儲工作的深入認識,明確土地統計工作對于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通過正確的思想覺悟認識來提升對統計工作的態度,認真負責的對待統計工作,摸排當地土地收儲與利用的現狀,積極解決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土地使用權不清晰等問題,同時豐富的培訓活動也有效的幫助各層的工作人員逐漸具備針對性地分析統計工作的能力。
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基層統計工作的規范性與有效性,深入一線摸透各區域的收儲土地的實際情況,并不斷對土地實際情況進行更新,保證土地收儲臺賬的準確性、真實性與透明性,以健全的統計臺賬打好土地收儲統計的基礎,準確全面地反映各地方與區域的土地資源的收儲狀況,幫助管理者對于土地規劃利用的運籌決策,有效地推進土地收儲工作的開展,實現管理者對城市土地市場的有效把控調節。
土地收儲資源庫反映了土地收儲工作的實際進程,因此,建立并不斷更新土地儲備資源庫是必要的。這需要統計人員及時更新土地資源信息,一方面有助于實時監控各區域土地收儲情況,一方面確保土地收儲數據的有據可查。這需要投入管理者投入足夠的資金與精力,配置獨立的資源庫,在各層統計工作人員摸排清楚當地土地資源現狀,實時地填充完善資源庫中的統計數據,并根據不同的要素對數據進行規劃整合分類以便查看,充分保證土地收儲資源庫的信息清晰、準確、全面。
相較于傳統的土地收儲管理制度,土地收儲資源庫這樣的電子系統能夠充分解放人力物力與財力,無論是在數據的整合、處理與留存,還是在后期的數據查詢方面,都是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對于土地收儲統計工作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同時,建立健全土地收儲資源庫也為土地收儲統計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助于統計人員實時把控土地收儲進程,結合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收儲問題以及群眾人民的反映,有針對性地對當地土地收儲資產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充分發揮統計工作的作用。對于城市的管理者而言,健全的土地收儲資源庫能夠明確的反映當地的土地市場現狀,對于土地資源的合理規劃與利用起到數據參考的作用,幫助管理者把控土地市場,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實現有效調節。
土地收儲工作對于城市規劃建設具有積極的影響,土地收儲統計工作作為這項工作的基礎,就需要不斷地進步以適應發展需求,輔助城市的整體規劃建設。本文簡單闡述針對統計人員的素質培養以及土地儲備裝備體制不可或缺的一環——土地收儲資源庫的建立完善,成熟的體制來保障土地收儲工作的理論指導與積極實踐,資源庫的完善是數據的明確與全面,為管理者的規劃提供精準的參考,從多方面為土地收儲統計工作提出建議,并期望對于未來的土地收儲工作提供一定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