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江蘇省東海縣白塔埠鎮財政所
鄉鎮是與人民群眾有密切聯系的基層組織,實際發展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鄉鎮經濟發展與基層財政管理有直接關聯,同時鄉鎮經濟也是推動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對此,要在鄉鎮部門的領導下,積極強化鄉鎮財政管理建設工作。結合鄉鎮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持續性優化鄉鎮財務管理,提高鄉鎮財政監管能力。堅持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推動鄉鎮走向鄉村振興的道路。
強化基層財政建設對實現鄉村振興,推動高質量發展有重要意義。想要強化基層財政監督,需要做好資金管控工作,保證鄉鎮專項資金管理都能得到有效監管,保證國家各項惠民政策嚴格落實,保證各項財務支出合法合規且發揮最大效益。其中強化專項資金管控是保證鄉鎮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做好專項管理,能夠針對各環節支出的資金項目,提高監管人員的監管力度,從而保障財政管理人員根據監管制度,嚴格要求和規范自己。積極落實上級部門指令,負責專項資金監管工作。
鄉鎮財政作為國內的基層財政組織,在鄉鎮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基層財政監督,是對鄉鎮財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有助于解決鄉鎮收支矛盾,能夠緩解鄉鎮改革過程中,財政矛盾帶來的尖銳問題。財政無法保證收支平衡,難以協調各單位之間的經濟問題。只有加強財政監督,才能避免財政人員犯錯,不斷建立完善的制度,減少矛盾產生。鄉鎮屬于基層單位,在管理過程中,需要財政管理人員明確自身財政管理義務,提高管理效率。而這些都能通過加強財政管理來實現,并且制度考核機制,提升財政管理質量[1]。
1.地位基礎性
鄉鎮是城市與農村經濟連接的橋梁,能夠在經濟、資源等多個方面發揮作用。鄉鎮財政關乎著經濟建設質量,對于鄉鎮未來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鄉鎮財政作為基層管理部門,需要完善財政監管工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做好財政管理工作。
2.分配多元性
當前國內發展十分迅速,并且財政分配也逐漸多元化。朝向初次分配與二次分配發展,在分配過程中,鄉鎮財政部門也顯現出多元化的分配層次,保證鄉鎮內經濟有效分配的同時,還需要承擔上級財政賦予的分配任務。
3.管理復雜性
從鄉鎮財政管理角度來看,鄉鎮財政資金來源不夠集中,想要實現集中管理,需要從不同資產入手,不同地區經濟主體差異,使得財政管理更加復雜。想要有效對不同類型資產進行管理,還需要針對財政部門職能進一步完善。
4.成長脆弱性
鄉鎮財政成長的脆弱性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經濟發展出現嚴重不足,與城市相比,盡管經濟差距在縮小,但是距離城市經濟依舊有很大差距。從財政角度來看,收支規模還有完善的空間。存在財政分配不夠合理的情況,無法實現制定完善的分配制度,盡管國家與政府部門出臺相關政策,推動鄉鎮財政和經濟發展,但是政策不夠穩定,難以為鄉鎮財政發展提供保障。
1.鄉鎮財政收入增加
當前國家經濟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國家財政實現了穩步增長。根據調查數據顯示,近些年國家財政收入與過去相比,發展趨勢從迅猛增長到降速提質,當前處于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趨勢。基于該背景下,鄉鎮經濟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國家經濟的帶動下,制定新的規劃目標。
2.重視程度不高
鄉鎮經濟發展過程中,鄉鎮政府扮演著重要角色。與群眾建立緊密的聯系,不但能夠響應國家號召的政策,還能及時反饋人民意愿給上級部門。管理機制不高的原因在于,鄉鎮管理人員對財政工作了解不夠透徹,對于財政管理工作并不熟悉,無法在當前發展背景下,進行財政管理。
3.鄉鎮財政壓力大
鄉鎮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導致財政問題變得愈發尖銳。由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問題,導致內部分配無法實現絕對公平。政府與下級單位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導致收支矛盾難以緩解。收支矛盾導致鄉鎮財政管理無法應對這一漏洞,造成財政管理壓力增大。部分鄉鎮在地理位置上存在天然劣勢,也使得其財政工作開展存在較大阻礙,導致管理人才流失。鄉鎮經濟發展,還會受到各種稅費、資源等因素的影響,無法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財政管理機制。財政部門無法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積極響應財政管理,導致財政管理工作無從開展,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
4.鄉鎮的財權和事權不匹配
事權指的是政府部門在公共事務與服務中承擔的責任,并且在財政管理過程中,涉及事權與財權。保證這兩項要素相匹配,才能保證鄉鎮部門活動正常運轉。鄉鎮部門進行財政管理過程中,得到政府賦予的各種政策,但是實際分配權限依舊掌握在上級部門受眾,導致鄉鎮財政無法發揮基礎設施建設等審核職能。上級部門無法做到權限下放,阻礙了鄉鎮財政發展,難以適應當前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事權與財權不匹配的發展局面。
鄉鎮財政是保證基層政權的財力保障,對于鄉鎮發展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應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提出的全面強化和規范鄉鎮管理要求,能夠在工作優化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以加強制度建設為保障,扎實推進財政規范化管理格局形成。政府應加強對鄉鎮領導班子進行財務專業培訓,提高其依法行政的能力,并將財政管理納入領導業績考核范圍內[2]。
同時強化人大監督,在每年年初規劃好預算監督。督促鄉鎮政府依據預算編制,對本年度各項支出進行細化預算,增加預算的透明度;并加強調整預算監督,通過確定預算的具體比例,對預算不同工作的投入進行調整。對于超出支出比例的預算,需要召開二次審批會議,直到預算方案科學合理;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監督作用,成立專項監督部門,通過代表小組對財政工作進行監督和檢查,強化財政監督力度;依法加強原本財政監督,將鄉鎮多單位的財政管理并入政府財政管理預決算中。并根據預算報給人代會審查,由財政負責下達審批決定書,并向上級備案。
在進行財政監督的同時,還需要提高管理人員的財政風險意識。能夠抓緊組織制定有效處理法方法,處理來往賬款,保證賬款兩清。全面核算鄉鎮固定資產,完善“消赤保平”工作。綜合性的制定考核指標,把握政府舉債與承受力,防止財政賬面出現壞賬等債務風險。并加強對鄉鎮財政經營的產業進行監督管理,捋清鄉鎮與縣之間的財政權關系,促進鄉鎮財政實現穩定發展。
以強化隊伍對核心的財政管理,能夠保證鄉鎮財政管理水平提高效能。對此,應適當提升人員的綜合素質,為鄉鎮保留高素質人才創造條件。鄉鎮財政管理工作不容大意,應打造一個忠誠、廉潔、擔當、本領過硬的財政隊伍,還應構建鄉鎮財政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持續性提升。
1.對于人才招聘,首先應從專業招錄入手。通過嚴格的招錄選拔,保證財政人配置人員的專業性。入選人員需要具備財政相關知識,由市(縣)財政局對其進行審核后,統一上報進行審核招錄。同時,要求招錄干部滿足崗位需求,為鄉鎮財政隊伍提供發展動力。
2.招聘專業人員的同時,要保證定期輪崗。通過開展鄉鎮財政培訓工作,形成常態化的培訓局面。從業務、管理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切實提高財政干部的個人能力。通過結合網絡構建鄉鎮公共財政服務平臺,利用平臺各項功能,完成管理、財政紀律講堂培訓等培訓工作。集中輪訓工作集中在領導班子與基層員工身上,保證隊伍質量有保障,確保人員能夠在接受培訓后,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干部隊伍廉政建設。
3.針對財政管理需要強化管理,并加強管理人員職能。雙重化管理鄉鎮財政工作,針對近些年鄉鎮管理機構與財政人員職權弱化問題,實行雙重管理措施。鄉鎮街道財政干部調離崗位需要經過市(縣)財政局許可,財政干部人事任命,需要經過市(縣)財政局審核。樹立鄉鎮財政是鄉鎮政府核心的重要理念,提高財政管理過程中,賦予干部的地位。在資金支出方面,給予財政干部發言權。并針對當前財政干部管理情況作出評價,對于表現優秀的人員,應調配到更適合的崗位任職,形成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3]。
1.鄉鎮財政管理需要創新制度,以更完善的制度促使鄉鎮財政管理迸發活力。通過調整和完善財政體制,實行分稅制的管理體制,明確鄉鎮與城市之間的財權事權。保證鄉鎮財政穩定運行,調動人員積極性。可以采取激勵機制,針對鄉鎮財政管理,安排固定的專項資金用于獎勵任務目標完成優秀的鄉鎮,更好的激活其工作活力。針對國家西部發展,設置專項資金,每年為其撥款,用于支持西部基礎薄弱的鄉鎮建設,實現區域協調發展。
2.針對鄉鎮財政管理,還應該積極探尋生態補償機制。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針對鄉鎮脫貧攻堅、污染防治等重點農業項目,提高生態補償資金的籌集力度。實行資金分配與項目治理效果掛鉤的分配機制,確保當地經濟不斷增長的同時,減少污染現象發生,實現城鄉可持續發展,平衡城鄉經濟發展。
3.開展財政資金預算績效管理,樹立“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理念,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的公平和效率,把有限資金使用在刀刃上。扎實推進基本該服務均等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當前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鄉鎮財政管理也應該依托于數字化技術,為管理賦能。針對深化國庫集中化支付數字化改革,實現支付系統全覆蓋,打造公開透明的財政管理模式。隨著數字化改革,能夠利用信息化技術更有效的保障資金運行安全。還應該加強監管工作,確保集中化支付覆蓋所有財政性資金,發揮惠農補貼一卡通的優勢。所有受益人都能夠通過民生補貼獲得補助,確保各項惠民惠農政策有效落實,增強鄉鎮人民的幸福感[4]。并依托扶貧監控平臺,優化扶貧資金監管力度。建立專項扶貧、醫療救助等項目,為專項項目提供資金,設立扶貧資金臺賬,將扶貧資金納入財政監督范圍內。
依托數字化技術建立完善的平臺,對各個鄉鎮的扶貧資金落實情況,開展動態化監控,并定期發送專項資金使用報表,加快上級對于扶貧地區的扶持力度和速度。促進資金主管部門能夠合理、公開的分配資金,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同時,定期開展扶貧資金專項監督檢查工作。嚴肅查處資金扶持過程中,存在的違法和腐敗行為。并強化財政績效管理評價,針對農村惠農補貼與公益事業,全面總結財政管理存在的不足,推動鄉鎮財政工作更進一步。
綜上所述,隨著國家不斷推進城鄉發展戰略,鄉鎮財政管理成為推動鄉鎮發展的重要途徑。合理進行財政管理,加強財政方面的監管力度,有利于維護鄉鎮經濟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保證鄉鎮內部資金用在正途。優化財政管理制度的同時,也需要基層財政人員能夠明確財政對于鄉鎮發展的重要性,提高個人意識和綜合組織。能夠在財政管理工作中,充分發揮個人優勢,順應時代潮流,在實踐中創新方法,推動鄉鎮財政規范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