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英 新疆匯智工程咨詢有限公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產業化取得了巨大成就。為適應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推進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幫助扶貧攻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國需要調整當前的農村產業結構,合理規劃和布局農村經濟發展。然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需要解決。從市場的角度看,資源的優化配置是獲取產業收益的關鍵,產業結構調整是資源優化配置的主要途徑。因此,積極推進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已成為新時期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長期發展歷史來看,中國的經濟或農業經濟轉型沒有失敗的經驗。參考了許多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歷史后發現,中國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與農業經濟的發展并不匹配,即中國目前農業經濟的發展明顯比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更為落后。當然,這也與我們社會的城鄉二元結構密切相關。農業經濟結構轉型的實質是希望把小農經濟轉變為工業化、科技含量更高的大規模生產方式。然而,中國的農業和工業發展模式仍然存在許多差異。工業本身有附加值,但農業發展缺乏附加值,導致我國城鄉差距不斷擴大。無論是農業發展還是農村發展,都很難與工業和城市發展相比。因此,為了盡快解決農業機構轉型和城鄉二元結構差距擴大的相關問題,我們只能依靠我國現階段發展過快的產業來反哺農業,產業金融來補貼農業金融。
一是工業化水平低。目前,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度的問題在于市場機制不夠成熟,這將導致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產品單一的問題,進而加大農產品推廣的難度。同時,這種問題的出現,也將導致我國農業無法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
第二,農產品質量不高。肉類、果蔬等農產品的質量好壞,不僅會影響農民的利益,也會影響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更應受到重視。綠色無公害的農產品將贏得更多的消費者心理,有利于在市場中占據市場份額。從我國農產品市場現狀看,部分農產品不合格,農產品附加值偏低。很多優質農產品還沒有形成品牌意識。這些優質農產品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導致許多農產品依賴進口。
在生態文明發展的要求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應采取生態化的方式,按照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為工業化經營的要求發展。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各地區應依托自身生態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引導差異化管理,避免在同一競爭中過度消費;推廣農業種植新方法,采取立體栽培和生態栽培形成良好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良性發展循環,促進農業生態環境逐步恢復;加強產業基地規劃管理,嚴格依法懲處生態環境破壞,促進依法發展生態農業,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新形式,促進農業與旅游的有效融合,探索生態農業發展的新途徑。
參與市場競爭是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前提。市場通過價格調整來判斷農產品質量,通過競爭,實現優勝劣汰,從而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整體質量。在制定農業產業結構優化政策的過程中,區域政府應堅持市場導向,以市場為“晴雨表”,結合市場需求,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稟賦和生產優勢,宏觀調控確定重點產業;注重農產品品牌管理,農產品質量與品牌掛鉤,打造消費者認可的農產品品牌,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支持龍頭企業,利用企業經營促進農產品加工,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結構,促進農業經濟有效增長。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科技的引進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粗放的農業生產結構,促進了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在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優化過程中,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農業科技研發投入,把農業技術創新作為新時期農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通過各種支持促進技術突破;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應用推廣機制,建立技術推廣試點,全面分析農業技術應用效果,分析其推廣價值,逐步實施推廣戰略步驟和計劃;在技術推廣下,要做好農業機制改革創新,利用新的農業生產結構,適應生產增長和農民增收的新形勢,提高農業產業水平,促進農業發展經濟。
財政支持是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穩定農業基本狀況、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舉措。2020年,中央財政和農業生產發展資金主要用于農民直接補貼,支持農業綠色發展、農村產業發展、農業結構調整、新型管理主體培育等,如農業綠色發展,應大力推廣旱地膜回收節水技術,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等,利用財政力量激發農民參與綠色農業發展的積極性;支持優勢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示范引導一村一品、一鎮一特、一縣一業發展,促進差異化競爭,打造農業品牌,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提高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服務能力,形成產業化經營示范,引導農民逐步參與到現代農業產業中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
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各地要按照中央政策指導,制定科學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確工作步驟,完善工作細節,促進產業政策有序實施。在工作推進過程中,首先要注重農業產業的整體推進,確定產業發展的重點,根據區域優勢,逐步推進農業企業的壯大和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注重農產品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價值,通過市場化手段做好宣傳推廣,特別是在農業產業發展中引入信息技術。
總之,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工業化經營已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農業發展部門應積極調整政策,優化以市場為導向的農業產業結構,吸引市場資源進入農業,完善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