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蘭 民政部檔案資料館
政府會計制度主要規定了政府會計的相關科目以及此類科目的使用說明,為保證政府會計的信息質量,規范政府會計主體的核算內容,相關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也進行了互相補充。
首先要明確政府會計制度是我國政府以及各級各類事業單位構建現代財政制度的重要基石,能夠為提升資產管理水平、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以及政府會計事業發展提供助力,是現代財務工作發展的趨勢。其次,固定資產多是硬件設施,傳統的會計信息反映模式無法提供全面客觀的資產信息,需要將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制度進行改革,掌握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變化規律,滿足會計信息的核算需求。最后在我國實行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工作是計量事業單位硬件設施、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成本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夠準確反映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影響。
在政府會計制度的內容中沒有對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進行明確規定,需要事業單位根據固定資產的使用情況確定折舊年限。這類自由限定的方法有利有弊,依照《成本監審方法》規定,在固定資產分類中專用設備和一般設備的使用年限為五年、八年和十年等,規定的限制可以規避設備設施的過度使用,不過在實際工作中并不合理,尤其是事業單位類型眾多,例如高校、科研單位中的固定資產涉及種類多,情況特殊復雜,單憑簡單的年限規定,很難反映真實使用價值,也有部分固定資產未進行計提折舊,無法反映出其減值變化,也不能準確計量出凈值,如果采用原值估算的方法,就會與實際結果產生偏差,導致計提折舊的核算存在問題或漏洞[1]。
由于固定資產涉及項目眾多且繁雜,如果沒有明確的折舊范圍,不僅無法全面進行計提工作,也會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造成困難。即便是在多數事業單位都設有固定資產的管理部門情況下,依然無法對折舊范圍和固定資產管理作出準確的使用情況和范圍。并且一些固定資產在部分事業單位中只是用來評估優秀、裝點門面的道具,很快就失去其應有的功能和價值,一方面其使用價值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使用情況低下,導致固定資產的利用效率低下,無法準確評估其折舊范圍。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的計提折舊應當使用年限平均法與工作量法作為折舊方法,兩種方法的使用方法類似,但在目前的實際工作中,何種情況使用何種方法沒有準確的依照和指導性原則,折舊導致許多固定資產的折舊工作緩慢,賬實不符現象頻發。折舊方法不統一也會導致部分更新迭代較快的固定資產遭到淘汰或不能滿足現時使用的需求,而部分事業單位還具有公益性質,計提折舊應當反映其實際情況,不能出現核算不實,賬面與實際價值不符的情況。
為確保計提折舊工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要保證固定資產管理中賬面數量與各單位資產領用數額一致,尤其是一些價值較大的固定資產,必要情況下需由專業人員評定其資產數額。對于房屋及建筑物類固定資產,我國《成本監審辦法》中規定為50年,但這類固定資產其工程質量以及維修、擴建或使用情況會有一定差異,需根據房屋及建筑物類的具體資產明細限制折舊年限。而通用設備及專用設備都有固定的淘汰預期,由設備管理員上報財務部門,結合《政府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比較使用年限,一些使用較為頻繁的設備應以短期報廢折舊為標準,一些使用頻率較少,可以按照報廢年限作為折舊時間。而文物、圖書和家具等物品要結合實際使用和維護管理情況制定折舊年限[2]。
為保證固定資產的折舊范圍,需要進行統計歸類工作,尤其是在多數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種類繁多,價值不同的情況下,需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依據《政府會計制度》中的內容,固定資產分為房屋及建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文物及陳列品、圖書檔案、家具用具裝具和動植物六大類,資產管理人員要將單位中涉及的固定資產進行準確的整合劃分。然后便可制定折舊范圍,要注意部分固定資產更新迭代較快,一些設備還未達到報廢要求,但在實際應用中已經失去了使用價值和意義,即便這類固定資產未達到清理期限,也應歸于計提折舊的范圍內。這就要求有關管理人員需對各類設備、儀器的使用情況和價值及時向財務部門進行匯報,不僅可以增強計提折舊工作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而且有助于各事業單位準確購入、使用固定資產。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進行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可以從兩方面對現有的核算體系進行優化。一方面要增強財務人員和資產管理人員的固定資產意識,針對政府跨級制度提出的規定,要加強財務人員的固定資產核算業務水平,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能夠明確固定資產的采購時間、使用情況和維護責任,做好固定資產的監督管理。另一方面需強化信息化系統在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方面的應用,將固定資產的數據信息與財務系統結合到一起,優化信息收集和計提折舊的工作效率,提升固定資產的核算水平。
在政府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事業單位固定管理工作結合政府會計制度的規定要求和自身固定資產實際使用情況,確定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明確固定資產折舊范圍,優化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體系,才能增強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工作效率,促進政府會計制度的良好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