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娜 林峰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高校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人生導師,除了在學業上給予一定的指引外,也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并采取有針對性的策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有效培養健康的心態,促進其更好的成長、成才。除此之外,輔導員與學生之間也要建立好良好的輔導關系,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與國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在基礎設施上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所沿用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傳統,特別是在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輔導上容易造成忽視,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都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導致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存在者諸多的不足。而導致這種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對于大學生的心理輔導不夠重視,并且很多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意識也有所欠缺,只是一味的重視教學質量,這樣一來嚴重的制約著心理輔導在高校教育中的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這是所有高校所存在的共性問題,究其緣由主要在于輔導員將其工作當作了一種教育工作來開展,大學生并沒有積極主動的去接受模式化教育,只是一種被動式的教育,這樣一來只會是讓大學生產生一種敬畏感,難以讓大學生通過這種教育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形成親密的關系,而其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難以明確,最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輔導員的成果不能夠得以很好的體現。
通過有關調查表明,當前我國多數高校在心理輔導上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其原因在于高校缺乏專業的心理輔導員,甚至有些心理輔導員都沒有通過一系列的培訓,對于相關專業知識的掌握還存在著許多欠缺,在心理輔導工作中這樣的隊伍狀況難以充分的體現出其應有的價值,以至于對學生的引導也是微乎其微。
更新教育理念,尊重大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是教育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這就對心理輔導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自身的品質要過硬,要為學生樹立標榜,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健康狀態來引領學生輕松自如的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通過對心理狀態進行不斷的調節來克服各種困難,除此之外,雖然在課堂上學生和老師是一種師生關系,但在課外之余應當建立起朋友關系,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實際內心想法,認真傾聽學生的訴求,及時為學生解疑釋惑,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排解不良情緒并建立起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過不斷強化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夠有利于促進其更好的成長,有效幫助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心態,但是這一工作必須要落到實處不能夠只是喊喊口號,而在這一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為心理輔導工作開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和氛圍,無論是在班級還是其他場所都要努力營造出一種和諧、積極的氛圍,這樣一來給廣大學生以心理上的激勵,通常而言需要在必修課上開設心理輔導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及時將大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同時細化思想政治工作,將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化解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煩惱,有利于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與此同時,在班級中也應倡導和諧、團結的班級文化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集體的樂趣與溫暖[1]。除此之外,高校也應當健全心理輔導員隊伍建設,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引進專業的人才隊伍,同時也要注重對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使其能夠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不斷提升心理輔導員的輔導水平,只有這樣才能夠的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
在開展心理輔導之前必須要將大學生的心理變化以及結合每個年齡段的特點來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同時也要學會利用好高校現有的資源來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輔導,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對存在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逐一的輔導,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同時也可以借助于團隊的力量來影響個人心理的途徑來樹立積極向上、奮勇爭先的思想和心理。
在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不同的學生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出詳細的執行計劃,在此過程中,也要安排專業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使其能夠嚴格按照有關計劃與要求執行,同時輔導員也要將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輔導落到實際的應用當中,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力,以更好的使心理輔導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2]。在此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要能夠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幫助大學生樹立更好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促進他們更好的成長、成才。
綜上所述,在當前我國的高校教育體系中,心理輔導的缺失是眾多高校存在的通病,而高校輔導員作為與大學生接觸最為密切,也是最為了解每一位大學生的人,不僅在思想上引領學生,更在心理上搭建溝通的橋梁[3]。因此心理輔導員在大學生的求學過程中要與其之間建立起友誼之情,像朋友一樣嘗試各種途徑幫助學生克服各種困難,充分發揮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