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鵬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生態環境局
污水應急監測在環境應急監測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所得結果直接關系到污水治理工作效果,與人們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安全息息相關。在環境應急監測工作開展過程中必須要做好污水采集采樣與保存工作,保證污水采集樣本的類型全面,數量充足,各個環節的操作標準規范,污水樣本能夠得到科學保管。這樣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會更加準確可靠,能夠給污水治理工作提供依據,強化環境保護工作實效性,減少突發性環境事件帶來的危害,給社會公眾創造健康安全的居住環境。
一是跟蹤監測原則,由于污染物質會隨著水體流動不斷擴散,進入其他河流水環境,或者是沉降到河底,污染物質濃度隨即變化,對河流水環境造成的污染是長期性、持續性的,影響范圍也比較大,因此為了準確把握引起水污染的物質及其濃度,需要在事故發生后動態跟蹤的進行污水采樣,直到檢測水質達標為止,此舉還能對所用的污水治理方案進行客觀綜合的評價,進一步優化水污染治理方式。
二是現場監測原則,指的是在水污染發生以后實地勘察現場環境,在周圍科學的布置多個水樣采集點,通常包含有遭到污染和未被污染的區域,經過對比分析后就能夠真實反映出水污染范圍和程度。定期進行水樣采集,運用合適的采樣方法,將同一地點、不同時期的監測結果加以比較,還要思考水體流動對污染物質濃度的影響,以得到精準結論。
三是考慮到我國在污水應急監測方面的經驗不足,可能會在工作開展中遇到一些比較的復雜問題,此時可以參考發達國家的有效方法,如EPA、ISO、JIS,借助專業儀器進行污水樣本的檢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既可以在現場直接檢測樣本,又可以將樣本送到實驗室中進行專門的檢測和研究。
污水采集樣本的類型包含有混合水樣、瞬時水樣以及多種瞬時水樣融合而成的綜合水樣。其中,混合水樣是在同一地點間隔不同時間進行瞬時水樣采集和混合所得到的樣本,按照相同的流量和比例進行混合的是等比例水樣;瞬時水樣是隨機挑選時間和地點進行污水樣本的采集,瞬時水樣的采集數量需要視水體流速、污染范圍而定,相對靜態的水體采集樣本較少,如果流速較快、污染面積較廣則需要分時段多次進行瞬時水樣的采集,以便對水污染變化規律做到了然于心。
一般來說,污水樣本的采集常用聚乙烯瓶或硬質玻璃瓶,除檢測高錳酸鹽指數要采集500ml之外,氨氮、總磷、鐵、鎳等均采集250ml即可,在容器洗滌方式上也有所差異:對于檢測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的水樣采集容器依次采用洗滌劑1次、自來水3次和蒸餾水1次進行洗滌;檢測鎳時水樣采集容器運用洗滌劑1次、自來水2次、1+3硝酸蕩洗1次、自來水3次,蒸餾水1次進行洗滌;檢測鐵時水樣采集容器使用洗滌劑1次、自來水2次、1+3硝酸蕩洗1次、自來水3次進行洗滌;檢測總磷時水樣采集容器用鉻酸液1次、自來水3次,蒸餾水1次進行洗滌。
如果污水應急監測的對象是細菌,無須進行容器洗滌,但是要在采樣之前實施15min的高壓蒸汽滅菌處理,溫度超過120℃。處理過后的容器最好是烘干后放置于60℃的環境中,必須要在2周內使用,否則就要重新進行殺菌處理。用容器采樣以后將瞬時水樣放置于160℃溫度環境下進行干熱滅菌處理;14d過后,再一次進行滅菌。
污水樣本從采集地到實驗室之間通常有著一定距離,為了保證水樣不會發生變化,應該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控制在1d以內,防止污染物質濃度改變。越快進行污水樣本的分析,所得結論越能夠反映出污水樣本中污染物質的成分和水污染程度,必要時可使用特殊的添加劑避免污染物質的吸附、揮發或與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環境應急監測中常用污水樣本保存方式有:
保管污水樣本的溫度應低于采集時的溫度,冷藏法和冷凍法在環境應急監測污水樣本工作中都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首先,運用冷藏法需要工作人員攜帶冷藏裝置,采集污水樣本后立即放置其中,冷藏溫度不能高于5℃,適合于實驗室與污水樣本采集地點較近的情況。其次,在塑料容器裝入污水樣本,留有足夠富余空間,放到零下20℃的冷凍環境下保存,抵達實驗室后要迅速將樣本解凍,以抑制微生物活性,破壞污染物質反應條件,避免污水樣本發生物理變化和化學反應,當污水樣本恢復到采樣狀態時就可以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了。
將某些化學試劑投入到污水樣本中可以固定待測組分,具有調節pH值,抑制生物活性,防止氧化還原反應發生的多重功用。其一是酸堿溶液,如測定金屬離子的水樣常用硝酸酸化,防止重金屬離子水解沉淀或被器壁吸附;測定氰化物或揮發性酚的水樣加入氫氧化鈉,pH升至12會生成穩定的酚鹽等。其二是生物抑制劑,用磷酸調節pH至4時,加入適量硫酸銅,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動。其三是氧化劑或還原劑,測定硫化物的水樣,可加入抗壞血酸,防止被氧化;測定溶解氧的水樣可以加入少量硫酸錳和碘化鉀,固定溶解氧。
環境應急監測中要著重加強對污水采集采樣與保存工作質量的控制,本文關于相關工作的要點進行了詳細論述,希望能夠對污水樣本的采集和保存工作的開展有所幫助,確保采集的污水樣本能夠反映出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成因和危害,制定科學的應對方案,將事故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內,充分展現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價值功能,保障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