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巧玲 鄭州技師學院
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①。社會不斷發展,職業教育在提供人才培養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社會吸引力不斷增強。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提升技工院校教學質量成為當務之急。
學習黨和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重要方針政策,以此來武裝頭腦、指導教學實踐。跟隨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參與學校技能提升培訓活動,向先鋒模范學習,努力培養時代需要的“雙高匠才”。
接受職業教育尤其是技工教育的學生,大多在青春期,身心在發生劇烈變化,外表桀驁不馴、自由散漫不能掩蓋他們正處于精力充沛、思維敏捷、動手能力和學習吸收能力強的現實,教師應樹立科學學生觀和教學觀,不斷加強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提升教育教學技能,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促進學生潛能的實現和技能的增長。
2019 年1 月24 日,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啟動1+X 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定期修訂學科教材及專業教材隨產業和科技發展情況及時動態更新等改革措施,從事職業教育的工作者們應認真學習吸收內化黨和國家提出的職教改革理念,以指導教育教學工作。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師資力量的提升。適當提高招聘新教師的學歷和工作經歷門檻,支持教師們多途徑提升學歷、職業技能,既有源頭活水,也使師資力量水漲船高。
《方案》大力提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求在2022 年,“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專業課教師總數一半以上。2019 年開始,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證書雙銜接,國家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是貼合實際的現實可行方法。
1.加大職業資格證書宣傳力度
以職業教育的學前教育專業為例,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可考取初級、中級、高級保育員以及初級、中級、高級育嬰師證書。學生考證的技能培訓和考點往往是因地制宜,大多以本校同專業的教師培訓為主,相應考評員也是本專業教師。只有自身具有高級證書和考評員的教師,才可以對學生進行培訓和參與試卷考評工作。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因缺乏此類信息的獲取渠道,無法進行此類工作。
可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宣傳力度,使教師了解自身專業成長途徑,提升自我,為國家的職業教育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2.支持開展高質量職業培訓
落實教師定期全員輪訓,定期組織選派職業教育院校教師赴校外、省外優秀職業教育基地研修訪學。豐富網絡繼續教育的課程內容,提供優質網絡職教課程、細化對實訓內容的解說,為職業教育的教師們相互交流切磋提供便捷渠道。
在職業教育工作者獲得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技能發展等需要的職業培訓證書、職業技能證書后,用人單位在職稱評審、績效、評優評先中給予一定體現,鼓勵教師們積極參與職業技能的提升,帶動社會形成開拓進取精益求精的良好風氣。
1.施行階梯式學生管理
技工教育生源大多為初中畢業,自覺性、自律性差,科學文化基礎薄弱,性格敏感,缺乏職業理想和生活規劃。但也有學生為缺乏學習方法,無論怎樣的學生,都想要學會一技之長在社會上有立身之本,因此,可對學生采取階梯式管理。
可在學生進校第一年結合其意愿、文化基礎水平、自律性等方面,綜合考慮進行分班,減少教學管理難度。在課程安排上有所差別,保證基本授課科目一致的情況下,對基礎較差的班級安排的職業規劃、心理健康調節等科目比例可相應增加,幫助學生完成自我統一性的調整,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生活目標、職業理想。給學生保留升級空間,學校可通過安排技能比武,使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升級到理想班級,在學校形成良性競爭,促進積極向上的學風校風形成。
2.打造高水平實訓基地
成立專門部門負責與社會用人單位溝通,創新實習實訓基地運營合作模式,將校內各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產教融合,為人才緊缺領域輸送新鮮血液,為學生技能提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獲得和企業的人力輸入提供支撐。
3.營造立志成才的校園文化氛圍
天生我材必有用。為深海科研保駕護航的鉗工周皓,指紋磨沒了的汽車模具鉗工李凱,完成海上事故救援的橋吊工,能將精度控制在4 微米的胡一刀,不偏差0.1 毫米的教練機鉚工龍建軍……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做到了登峰造極,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他們工作的崗位聽起來并不高大上,卻不影響他們人盡其才熠熠閃光。
以宣傳欄、視頻播放、標語激勵、技能競賽等的方式,展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質勞動者的事跡和奮斗歷程,傳承工匠精神,培養雙高匠才,在校園中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氛圍。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立足當下,志存高遠。
2020 年使我國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新的歷史節點,我們更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把職業教育擺在教育改革創新更加突出的位置,讓一代代的職業教育畢業生在社會競爭的大浪潮中站得住,立得穩,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注釋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Z].《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