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振海 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現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
玉米螟是我縣危害玉米栽培的常發性害蟲,對玉米的產量威脅最大,一般可以造成產量損失達8%左右,每畝損失玉米45kg,如果為害比較嚴重的會達到20%以上,每畝損失玉米100kg,因此必須提高認識,加大針對玉米螟的防控力度。積極示范推廣新的、有發展前景的防控方法,力爭把糧食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鐵嶺縣位于遼寧省北部,地理坐標為41°59'~42°33',東經123°28'~124°33',全縣總面積2230.57 平方公里,東部為低山丘陵區,西部為平原區,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2000 多公頃,其中玉米播種51600 多公頃,有217 個行政村,村村都有玉米種植,玉米總產量可達50 萬噸左右,是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縣。
我縣屬于北方春玉米區,玉米螟是玉米生產上發生面積最廣、防治難度最大、對產量影響最重的常發性害蟲,按照發生世代分屬于二代區,為亞洲玉米螟。玉米螟是全變態害蟲,有成蟲、卵、幼蟲、蛹四個蟲態,多年來,農民群眾在玉米螟的防治上主要以心葉末期投放顆粒劑來殺滅幼蟲的防治方法為主,也采取過釋放赤眼蜂殺卵的技術措施,但對于利用性誘劑殺滅成蟲的防治技術還是不甚了解。
玉米螟的成蟲是黃褐色的,在兩對翅膀上生有兩條暗褐色的波狀橫紋,分為雄蟲和雌蟲兩種,二者相比,雄蟲的身體比較瘦小,顏色稍深。雌蟲的身體比較肥胖,顏色稍淺。成蟲具有飛行能力強,白天潛伏在雜草之中,晝伏夜出的習性。成蟲羽化后當天交尾,1~2 天后產卵,每頭雌蛾產卵20~30塊,一般可產300~500 粒卵,經過3~5 天的卵期就可以孵化出幼蟲為害玉米。性誘劑含有雌蛾在性成熟后釋放出的一些叫作性信息素的化學成分,吸引同種類羽化后尋求交配的雄蛾。干式飛蛾誘捕器由外殼、集蟲漏斗、誘芯桿等配件組成,把性誘劑注入毛細管誘芯里,把誘芯固定在誘芯桿上,再將誘芯桿插入集蟲漏斗的網眼之中,將外殼綁定在立桿上插牢在田間即可。雄蛾被引誘進入干式飛蛾誘捕器之中餓死困死,使雌蛾失去交配的機會,減少玉米田間落卵量,降低種群數量,進而達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
我們使用的是由寧波紐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的玉米螟性誘劑和干式飛蛾誘捕器。
玉米螟在我縣一年發生2 代,多數以老熟的幼蟲在秸稈內越冬,少數在根茬、穗軸中越冬。有不少農民群眾有把秸稈當燃料用來取暖做飯的習慣,把秸稈從田間運回家中,堆放在房前屋后,大部分農戶還把玉米穗也貯存在房前屋后的玉米棧子之中,這就導致在秸稈和穗軸中越冬的幼蟲成為下一年為害玉米的第一代主要蟲源,在防治上要重視越冬代成蟲,也就是第一代成蟲。5 月26 日,我們在玉米主產區的鎮西堡、蔡牛、阿吉3 個西部平原區鄉鎮,選擇規模中等的10 個村屯,每個村在村內秸稈垛及村屯周圍安放100 個誘捕器,全縣安放1000 個。一周后,單個誘捕器最多誘蛾15 頭。7 月1日調查,蔡牛鎮華家村和靠山村每個誘捕器誘蛾數量平均為150 頭,蔡牛鎮東二村有一個圍垛的誘捕器誘蛾數量高達430 頭。調查發現,只要誘芯懸掛高度在0.5m 以上的誘捕器,都能夠獲得較好的誘蟲效果,防控好一代成蟲能夠有效地降低田間一代玉米螟的危害程度。
7 月上中旬是2 代玉米螟羽化初期,就可以在玉米螟成蟲經常活動的玉米田周邊的豆田、雜草荒地安放誘捕器,誘殺玉米螟2 代成蟲。每1300 平方米安放1~2 個誘捕器,可以均勻地井字排列。也可以外密內疏,即外圍多,中間區域少,上風口多一些,下風口少一些的排列。誘捕器的誘蟲口距離地面1.2~1.5 米為宜,過低影響成蟲飛入誘蟲口。經過田間調查,東部低山丘陵區的平頂堡鎮平均單個誘捕器的誘蛾量為30頭,西部平原區的鄉鎮平均單個誘捕器的誘蛾量為85 頭,東部低山丘陵區的玉米受玉米螟危害輕些,西部平原區的玉米受玉米螟的危害重些。
1.性誘劑的誘芯要放在電冰箱中(-15℃~-5℃)保存,不要放在高溫暴曬的環境之中,使用時再拆開誘芯包裝。
2.安裝誘芯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不要用觸摸過汽油、柴油、農藥的手直接安裝玉米螟誘芯,否則影響誘蟲效果。
3.經常到田間巡查誘捕器,尤其是大風大雨之后,及時巡查有沒有倒伏的誘捕器,如果發現有倒伏的要馬上扶起來,重新立好。更要注意檢查誘芯架是否脫落,誘芯是否丟失,如有丟失及時補安。
4.一個誘捕器只能裝一根誘芯,絕對不能將二種不同的誘芯放在同一誘捕器中。
5.毛細管誘芯兩頭封口不能剪開使用,也不能間斷使用。
6.注意誘芯的有效期,到期后及時更換。
7.做好玉米螟蟲情監測,如果有大發生的趨勢,可以采取與其他防治方法共同使用的技術措施。
應用性誘劑防治玉米螟,具有操作簡單、省工省力、有效期長、沒有殘留、沒有污染、不殺傷天敵、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等諸多優點,保證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深受農民群眾的喜愛,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