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中鐵合肥建筑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任何一個建設工程項目在真正開始以前,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建筑設計,而設計是否合理不僅直接關系到施工質量,還同時影響到施工的基本功能得以正常進行,所以,建筑設計是整個城市建設工程項目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因此建筑設計人員以及其他有關部門工作人員都要嚴格審查設計其科學性、可行性。
所謂的可持續發展建筑,就是指在資源利用功能上既適應當代人對當前的需求,又考慮能滿足并不危及子孫后代對建筑功能的各種需求,并且在能源利用上既顧及當前利益和經濟關系,又顧及當前子孫后代利益和經濟關系,能將資源進行盡可能地有效利用的建筑設計理念。按照自然規律開展建設,這同時更是對現代建材行業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大轉變,因為綠色生態的建筑意識不僅僅是我們對未來世界的自然生態社會價值的評判,同時更是我們人類對未來世界經濟價值觀的評判,是我們人類對未來世界的道德價值的評判,所以建立科學合理的綠色生態建筑意識是實施建材行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前提條件。
要充分考慮建筑材料在整個生命周期的節約與資源循環使用問題,如節水節電,自潔,運營費用的降低,以及建材可反復使用等;要充分考慮建筑材料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互協調,這并非指當前的協調,而是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比較和諧。建筑群是城市面貌的主要部分,但更多的建筑設計研究者重視城市的總體景觀,甚或將其視為環境美學的主要對象;要在建筑功能上具備超前性,就需要更重視對新型科技新材料的運用,更重視在未來發展對城市建筑功能方面的要求。首先必須培養人的主觀意識,這也是建筑行業人與周圍自然環境和睦相處,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體系良性循環的重要保障。我們都必須意識到經濟在建筑行業如此高速發展的今天,也必然會給人類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可持續市場經濟與傳統的市場經濟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可持續市場經濟最大程度的使用了可再生資源,如風力、太陽能、電力等。但中國傳統經濟使用的都是不可再生資源,對環保有很大損害。目前,在中國國內建筑行業當中大部分公司都采取的政策是不再生資源,粗放式的過度發展自然資源,這直接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速度。所以我們現在必須摒棄,走向可持續的發展路線。
當今社會,全人類共同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便是環保問題,人類正在努力追求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環保問題變成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犧牲品。這一點在中國的環境體現得相當突出,自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與日俱增,但環保問題卻被忽視,大量公共資源被耗盡,形形色色的生態環境問題也隨之產生,極大的損害著中國的生態平衡,也影響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而建設工業建筑在施工過程中也會形成巨大的能耗,而各類化學品的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生態,這也成為中國工業建設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環境問題不是我們各國的唯一問題,而是我們整個世界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不可避免地會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環境問題也不可避免。建筑業作為我國的支柱,如何通過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避免污染、確保生態平衡,推動其快速發展,是我國當今世界迫切需要解決的最重要問題。例如,木材是建筑行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最消耗的資產之一,主要原因是樹木可能導致水的流失,甚至荒漠化,這對于環境來說是不可避免的。營造一個無污染、環保的環境已經成為現代城市人口的共識。過去,盲目追求經濟發展導致了一系列的城市疾病,如交通中斷、房屋堵塞等,不僅嚴重破壞了城市環境,還威脅了人們的健康。在設計未來的建筑和城市地圖時,重要的是要發展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采取措施保護環境,帶領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建筑設計中的環境相容性可持續性既是客觀需要,也是城市穩定發展的前提。
能耗是保障建筑行業順利發展的重要要素,而能耗也是現代建筑行業發展所導致的必然結果。例如,為得到充足的鋼鐵資源進行建筑施工,就需要大規模開發鐵礦石;各種建筑設備的運行則需要大量石油的耗費;上述資源大多無法再生,如果利用殆盡,人們也很難發現替代燃料。所以,人們應該控制人類對自然資源和能量的利用,以推動自然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并切實防止人們為了謀求經濟社會發展,而對自然環境一味損害的現象發生。國家環境保護局與建設行政部門應該結合起來,全面掌握當前的環境狀況與建設需求,雙方結合起來共同制訂能源利用規劃,確保各個產業都能在這一計劃的規范下科學發展,確保各種能源的有效利用。建筑施工中需要大量的電力資源和材料,比如發電燃料、木材鋼鐵等。為適應建筑施工的需要,公司應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樹木砍伐活動,另外,在經營效益的影響下,部分公司還存在著濫砍濫伐等違法現象,給本地的林木資源帶來了嚴重破壞。所以,通過在建筑工程中推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并建立嚴密的開發規劃,一面確保了建筑施工工作的順利開展,一面又可以確保原木、鋼鐵等原材料的持續供給。
良好的大自然并不僅是保障社會各行各業經濟永續發展的前提條件,而且更是人們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石,因為大自然如果受到嚴重損害,整個社會就將失去了平衡,而人們也定將無法長期的生存于世。所以,人們一切行業的經營發展均不應該以損害大自然為代價,不然人定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即使人們當下還沒有感覺到這種懲罰的存在,未來也定將危害到后世眾生,又或是導致人們無法預知的病癥,甚至于導致各種動植物的死亡等。人的經濟健康發展并沒有一個單行線,而是應該和自然界健康發展齊頭并進,唯有做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人們方可得到更為長久的生活和經營發展。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尤其是建筑業的發展,就必須要高度重視環保問題。
在進行建筑設計時,以建筑物的基本效用發揮為前提,通過不斷完善的建筑設計細節,以盡可能降低對各種資源的耗費和自然環境的損害,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延長基礎建設的使用壽命,更可以增加對自然資源的有效使用率,從而確保了各類能量、資源社會價值的最大化發。如此的建筑設計本身,才是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建筑物,同時更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最好表達。要想做到這一步,建筑設計人員就需要把目光放在長遠,把建筑物當前的利用功能和未來的利用功能有機地結合,以延長建筑物壽命。
首先,在進行建筑工程設計時,要全面結合建筑物所在地的自然生態環境和城市地理環境,在確立了維護大自然的宗旨后,盡最大可能地降低因過分發展、過度追求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自然環境損害。其次,加強研究開發新型環境建筑材料的力度,并引入先進施工工藝和科學技術方法,使之有效運用到建筑施工的每一環節中,以有效降低建筑能源消耗、生態損害和污染。與此同時,近年來,由于霧霾、風沙等環境污染現象突出,建筑設計從業人員也可以利用綠化技術手段開展建筑設計,以減輕甚至防止外部污染進一步危害室內外自然環境,例如在建筑室內外大量栽種綠植,即能夠綠化室內外自然環境,也能夠有效凈化室內外空氣質量。提高建筑工程的實用性與品質、提高綠色建筑施工單位;利潤空間的前提條件,是搞好建筑材料的總體設計。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房屋,一定要綜合考慮自然環境要素與社會人文要素,以最終將可持續發展房屋的節約環境作用發揮到最高,而房屋的總體建筑設計一定要針對中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不要照搬別人的建筑成功經驗,只是正確、合理的參考和借鑒也是可以的。建筑造型設計是整個建筑物總體設計的主要部分,因此必須受到相當高度的重視。影響建筑物外形的最主要原因是天氣。各個經緯度的地方天氣差別會較大,而建筑物的造型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到天氣,只有充分考慮到天氣因素,才能將建筑物的通風、保溫效應充分發揮起來。
(1)一座建筑物的平面設計能否科學、合理,將直接影響到它在投入使用后得的節能效益。較為直接的一個案例便是,由于夏季天氣炎熱,陽光的直射非常強烈,導致建筑內氣溫迅速上升,此時,人們通常都會通過空調加以調節,以達到比較適宜的體感氣溫,而中央空調的使用也將會帶來巨大的電力耗費。若建筑設計時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通過合理設計窗戶部位,便會保持整個居室的通風條件良好,而夏季時又不致過分酷熱,這樣就有效地減小了中央空調的用電量,從而節省了電力。
(2)因為人們在進行建造或者租購等施工活動時,通常都會充分考慮到建筑物的朝向或者樓間距,因此這二者都和建筑物的采光狀況有關。另外,還需要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地理環境等多種因素,中國建筑多為坐北朝南,這既可以確保在建筑物內可以接受到足夠的光源,也可以防止過多的陽光直射。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必須要確保建筑物的布局合理,并根據建筑物所在地的具體地理環境包括日照狀況和風向的因素,合理調整建筑物的方向,既要做到充分運用太陽光、風力等天然能量,也要確保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滿足用戶需要。
(3)科技的迅猛發展,促使了建筑中節能科學技術水平也得到了飛躍的提高,同時更多的新型節能科學技術也影響了人類的日常生活與環境保護。例如,近些年來在各城市中廣泛使用的外墻保溫技術,關于這種技術的廣泛使用,以擠塑聚苯乙烯泡沫板的應用范圍內較為普遍,這主要得益于該種材質導熱系數較小,吸水率低,且保溫效果優異。實現環境資源的循環利用,對發展建筑來說意義重大,同時也是建筑學之中的重要核心部分。在充分的利用綠色新能源和做好了建筑保溫措施的基礎上,對建筑物在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加以充分利用,也是現代建筑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理念中的核心部分之中。
建筑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將影響到地球自然環境和平與環境保護,也關乎到人與大自然是否和睦相處。所以,在開展工程設計時,我們必須從環保、生態建設、能源三個方面入手,運用新型的環保建筑材料或者新興環保科技,開展環保精細化工程設計,堅決防止過去以損害自然環境為代價的惡性經濟發展,這樣才可以提高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環境資源的可持續性,從而帶動中國乃至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