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同時也是科技創新的基地。科技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將創新成果轉化到實際應用,但是高校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還存在著諸多阻滯因素,影響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因此分析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存在的問題,研究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途徑,對服務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全球化競爭中,以科技知識為主的創新、技術瓶頸的突破與技術擴散,是促進國家產業長期發展的重要因素。我國在政策導向的支持下,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體系日益完善,維護了廣大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促進了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創造了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環境。在此基礎上,科技成果轉化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高校作為科技研發的重要陣地積極開展此項工作,將含金量高的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轉化。雖然目前高校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是較為普遍的現象。
雖然科技成果的轉化體系在日益完善,但是由于高校的科研發展受到歷史傳承、發展歷程等因素的不同影響,使得高校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有一定的滯后。
近年來,高校在科研成果獎勵、職稱評審制度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調動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但是,高校科研人員將大部分精力用于撰寫文章、申報項目,相對忽視科研成果的應用輸出,對科技成果的轉化意愿不強烈,導致不能全身心投入在科研成果的應用與轉化方面,使得高校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開展緩慢。
高校的科研成果具有前沿性、探索性、基礎性等特點,這與企業需求的普遍性和實用性特點有一定偏差,無法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造成了學校的部分科研成果市場結合度較低,與企業的具體需求不能十分契合,從而導致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率低,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阻滯。
當前,部分高校成立了技術轉移機構,也設立了相關的技術轉移轉化崗位,但是這些崗位多數是由學校的管理人員擔任或科研人員兼任,機構中技術經理人很少,有專業資格證書的很少,沒有專業的技術轉移隊伍,而且高校大部分技術轉移人員主要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管理工作,很少參與技術轉移轉化的業務工作,導致學校的科技成果閑置,轉化路徑不暢。
中試實驗是一項科技成果落地并實現產業化的關鍵步驟,中試實驗與實驗室的實驗環境、實驗方式、實驗工藝、實驗裝備等都有所不同,為實現規模工業化提供可靠流程手段和數據基礎。由于高校實際條件的限制,大多數科研成果都是處于實驗環節,加之中試環節的資金投入量較大,導致中試實驗無法實現,阻礙了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影響了學校成果的產業化。
高校在關注教學、學術論文發表、科研項目立項、獎勵的同時,應該運用激勵機制,調動學校各類人員參與轉化工作的能動性。對于在推動成果轉化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機構或個人給予獎勵或政策傾斜,鼓勵更多的科研人員發明創造、提高科技工作者成果轉化的主動性,促進科研成果轉移轉化。
學校應該利用自身平臺及時發布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積極參與各類科技展覽活動和科技對接會,展示自己的科技成果并收集相關企業的技術難題。鼓勵學校科研人員到企業掛職,參與到解決企業技術問題的工作中,并引入高校相關技術,解決企業遇到的技術困難。高校應積極與地方科技服務部門加強溝通,并利用其信息平臺發布學校的成果,全面打通科技成果的信息流通渠道。
高校要注重培養技術轉移轉化隊伍,對學校的科研成果進行評估、轉化及服務。可以對外聘用持有資格證書的技術經理人,有針對性地進行成果轉移轉化,科研管理機構配合項目的發現和培育,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鼓勵學校在職人員進行技術經理人培訓,獲取資格證書,允許以技術經理人身份在學校進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學校可以制定相應的獎勵政策鼓勵成功開展成果轉化的相關人員,調動其主動性,推動學校成果轉移轉化工作。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薄弱環節主要是中試實驗開展困難,無法由實驗階段進入中試生產階段。學校要積極探索中試實驗路徑,充分發揮擁有的人才和科研優勢,利用企業具有中試實驗的硬件條件,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落地。要深化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廣泛開展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成果產業化,打造應用技術研究、行業技術研發的載體,構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隨著科技體制改革的持續發力,高校應加速改革步伐,構建完善的轉移轉化體系,建立良好的轉移轉化機制,打造健全的轉移轉化隊伍,理順通暢的轉移轉化渠道,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