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徐海客

裁判成CBA“頂流”?14日CBA常規賽新疆隊對陣上海隊的比賽中,上海外援鄧蒙拼搶籃板時被吹犯規,然后在跑向前場的過程中又被追加技術犯規,引發質疑。盡管他沒有任何冒犯行為,但有球迷認為裁判把鄧蒙一路快跑的行為看作藐視權威。而這只是CBA聯賽本賽季至今裁判屢屢被質疑的縮影,各種爭議甚至鬧劇頻頻上演,讓裁判這個賽場上最該隱身的群體吸引到“頂級流量”。
“準罷賽”鬧劇
14日晚,北京隊迎來主帥解立彬被停賽后的首場比賽,助教喬里歐臨場執教。本場比賽北京隊又遭“罰球殺”,104∶106負于浙江隊。解立彬的缺席源于CBA公司11日開出的本賽季最重罰單:解立彬被停賽4場,球員翟小川被通報批評。原因是10日晚北京對深圳的比賽中,裁判在最后1.7秒吹罰北京隊劉曉宇違體,翟小川持續大聲質疑裁判判罰,主教練解立彬一度帶著全隊退場抗議。盡管CBA裁判辦公室相關人員接受采訪時表示判罰符合規定,但這一“準罷賽”鬧劇,對CBA聯賽產生巨大負面影響,最近幾天仍在發酵。
如果說這場爭議還屬于業務層面,那么其他爭議多少顯得啼笑皆非。同一天遼寧隊對陣青島隊的比賽,裁判警告遼寧主帥楊鳴:“你不能站起來,站起來就是技犯。”楊鳴大聲辯解,“我是主教練,我不能站起來?”裁判警告:“這不關你的事情。”如此不專業的對話惹來許多質疑CBA裁判職業素養的聲音。
另外讓人費解的還有去年年底山東對深圳的常規賽,最后2.5秒雙方比分打平,當時出現6名深圳球員同時在場的違規行為(應為5人)。裁判對此沒有進行吹罰,而按照規則,裁判應該判深圳技犯讓山東罰球。最終后者慘遭對手絕殺,大為不滿。
消失的裁判報告
北京對深圳這場比賽險些釀成大風波,被輿論高度關注,不少球迷追問裁判報告為什么遲遲沒有公布,然后突然意識到本賽季從沒見過這種報告。事實上,從上賽季半決賽京粵第一場比賽最后時刻出現各種爭議判罰后,這一監督機制就開始消失。
裁判報告是姚明2017年當選中國籃協主席后推出的一項改革,向外界公示比賽最后2分鐘發生爭議判罰的復盤結果,受到普遍贊揚,被認為推動聯賽進步,給予各方必要知情權,也對當值裁判起監督作用。據悉,如今裁判報告制度還存在,但不對外公開。
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 NBA本賽季一如既往公布最后2分鐘的裁判報告,接受外界監督。即便NBA本賽季飽受新冠疫情困擾,絕大部分比賽空場進行,比賽最后時刻沒有現場球迷的參與(包括噓聲和質疑聲)。而不久前,林書豪放棄北京首鋼的邀約和高薪合同,轉而和NBA發展聯盟球隊簽約。據接近林書豪的知情人士透露,林書豪上賽季在CBA效力時,對聯賽整體大環境不太滿意,裁判吹罰尺度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外援也私下抱怨,他們有時候根本看不懂CBA裁判的吹罰。
NBA如何管理裁判
NBA也發生過因為裁判吹罰引發的爭議事件,而且不少。最離譜的一次莫過于2017年4月,NBA光頭名哨喬伊·克勞福德因為馬刺球星鄧肯坐在板凳席上狂笑不止,連吹“石佛”2次技犯將他驅逐出場。事后,克勞福德因為這莫名其妙的吹罰被NBA停哨3場,并且取消他當年執裁總決賽的資格。
不過,NBA對裁判的處罰只是內部通報,不對外公開。NBA在這方面有一套賞罰分明的考核體系,裁判報告只是考核的一部分,對裁判每場比賽的表現都要具體打分和評級,對吹罰的犯規次數和種類、對主隊和客隊吹罰有何不同等都有詳細統計,最后交給裁判委員會相關部門考核。裁判的吹罰場次、是否執裁規格更高的季后賽乃至總決賽、升職加薪以及禁賽等都由這套體系決定。
NBA在指定比賽臨場裁判方面,也有不少規矩:裁判在同一城市吹哨的2場比賽至少要間隔13天,吹罰同一支球隊的比賽至少要間隔6天,最大程度規避暗箱操作、靠情緒吹罰等不正常因素。NBA本賽季這方面規定放寬不少,主要是為防范新冠疫情,裁判和球員一樣減少出行次數,同城和同一支球隊執法場次明顯增多。
此外,NBA聯盟從2014至2015賽季花重金在新澤西州創建NBA回放中心,實時協助裁判進行現場吹罰,判斷正確率非常高。姚明上任后,CBA從2017至2018賽季也正式啟用輔佐裁判的視頻回放中心,逐漸成為不少裁判面對爭議時的第一選擇。▲
環球時報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