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婧
我國的經濟持續向好,這也對各個行業起到了帶動作用,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在這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發展到較高的水平,這也受到了企業的關注。技術的進步會為企業帶來機遇,所以在當下,即便是會計也在向著信息化方向演進。這是好的態勢,對于會計事務能起到可觀的優化作用,既讓效率得到了增長,也不用擔心中間出現錯誤。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帶來,使會計的信息化水平可以被進一步提升。企業可以利用這一點,充分利用技術資源,促進會計職能的提升,使發展可以受到更大的助力。
一、前言
我們已經步入了大數據時代,任何行業都可以通過對數據的分析來獲得目標結果。對于會計而言,這能帶來很大的變化,流程被極大地優化,所需的資源也從人力向數據轉變,信息化的進程也被推進了。這使會計事務得到了助力,數據的價值也呈現幾何倍增長,這使企業可以在這個時代平穩發展。當然,企業要明確形勢,正確運用數據處理技術,這能為信息化創造基石。
二、企業會計部門在大數據時代下存在的問題
(一)數據來源不真實,會計受到誤導
因為會計部門要依托大數據進行分析,所以對其來源以及真實性有著相當高的要求,一旦做不到這一點,就難以得到準確的結果,也就不具有任何的指導意義。當下互聯網企業基本都是分析自己產出的大數據,所以不用擔心來源問題,但別的企業沒有這種條件,所以必須從多個渠道去收集。如果企業有自己的app,就能從這個渠道獲取數據,但如果用戶較少,就難以支撐大數據計算,即使進行,得到的結果也很大概率會失真,這就失去了意義。當然,也可以在網絡上收集,但基于網絡的開放性,數據混雜和冗余比較嚴重,分析很難進行,結果的對錯無法判斷。因此,當企業正在起步中時,要先參考成熟的模式進行工作的配置,使資源可以被最大化利用,減少信息化中走的彎路。在收集數據時,也要強調安全性,并保證來源的真實性,這是進行分析的前提,也是獲得正確結果的必要條件。如果要通過用戶來收集,就要先獲得信任,使整個流程都處在可控的狀態下,同時保證用戶和企業的安全。這樣做能構建起企業的信譽,也優化了自身的服務,避免會計被誤導。
(二)網絡傳輸量大,網速與計算機不堪重負
因為要同時處理巨量數據,所以設備的CPU符合很大,所以計算機必須要強大的性能才能支撐起這項工作。然而,很多企業并沒有這樣的條件,計算機的處理能力較差,只能維持較低的效率進行,不僅故障率難以控制,還會經常出差錯。這導致需求與條件不符,難以推動分析進行,信息化也會受到制約。會計事務的處理也會受影響,必須一直都關注機房是否在正常運轉,一旦癱瘓,工作就無法進行下去。如果不加強機房性能,風險就始終存在,支撐不起事務的進行。此外,大數據對于網速的要求也很高,網絡延時容易導致信息錯誤,而且目前企業不具備有故障警告和自動處理的功能。因此,條件的不足導致信息化的進行受阻,會計事務也會被迫中止
(三)用戶排斥大數據,信息化發展受阻
當下大量用戶都對大數據表示排斥,因為擔心其中存在安全的問題,進而對自身產生隱私。作為用戶app,數據收集在很多人眼中相當于一種對隱私的竊取,所以大部分人都會限制其權限,或是干脆不使用此類app,這致使企業喪失了這個關鍵的收集渠道。此外,有部分用戶是會計人員,他們精通計算,但在當下,其效率是遠遠不夠的,由于信息素養不夠,也不懂得如何操作,所以他們不會去使用大數據。對此,企業要主動加強培訓,提升會計人員的信息素養,培養相應技能,向大數據計算方向轉型,這樣才能幫助自身發展。而如何去改變用戶當下的排斥,是企業最迫切要解決的。
三、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會計信息化發展存在的難題
(一)資源共享平臺構建不健全
信息化的推進必須依靠平臺進行,并且要求其具有共享功能,這會計變得更加高效,也保證了數據來源。平臺是大數據的基石,其完整性決定了可以對數據進行處理與貯存,效率也是可觀的。然而,現實卻是中國信息進程相對滯后所以整體信息化程度較低,除了平臺沒有被用在實處,技術還難以被熟練運用。同時,一些企業對于平臺還不夠認同,這是觀念上的差異,使構建會受阻。當然,這也是出于對安全的擔心,所以會形成抵觸的心理,進而出現平臺退關難度大的現狀,客戶也基本不會使用。此外,企業中一般會用多個系統,但它們之間的交互不多,甚至完全隔離,資源也沒有得到共享,也無法在設備以及系統間進行傳輸。這導致資源的利用不完全,系統間也經常會有爭搶和沖突,造成信道噪聲大的問題。平臺的安全性也要得到維護,因為數據丟失、泄露的情況沒有完全被遏制,這對分析工作會有極大的制約,從其中獲取的資料也會不夠真實。系統運行程序存在著一定的漏洞,造成了外界人員容易侵入到內部系統當中,對系統內部建設造成了較大的安全隱患。
(二)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信息背景下,大多數行業都使用網絡進行辦公,工具也以計算機以及其它電子設備為主,這種模式的優勢在于高校、簡便、資源充足等。會計如果使用信息化模式,同樣能快速整合資源,并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但在這樣的模式下,仍然不能保證企業會處在良性發展下,因為網絡尚沒有統一準則,所以一些危害行為不能得到制約,這會對會計事務構成威脅。如果沒有法律作為依靠,那么盲目進行信息化改革會讓企業處在風險中,數據在處理中可能會發生泄漏。如果沒有設置好防火前,還可能被黑客攻擊。在這樣的環境下,會計信息化舉步維艱,所以滯后是很正常的,法律在也有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制度的漏洞對網絡系統進行侵害,對數據分析平臺造成了較大損害,企業內部造成了較大的損失。會計數據處理工作是一個較為細致的工作,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較為瑣碎,是比較困難的,也關系到企業做出的決策,如果沒有足夠的數據作為支撐,就會產生損失。
(三)會計人員素質較低
作為會計事務的主要承擔者,會計人員對于企業的利潤有著直接影響。然而,當下從業人員的水平總體不高,即便一些人懂得如何使用基礎軟件,,對電腦的掌握也有很大局限性,這難以適應信息化的推進。大數據時代下會計業務需要統籌分析各項數據,工作量有所增加,必須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完成,顯然目前的會計人員還未達到應有的水平。在招聘中,門檻通常不高,這讓很多不達標的從業者進入企業中,久而久之,會造成人才短缺。加上與高校合作不夠,所以引進人才的渠道有限,只能降低標準來填補職位空缺。企業內部對于人員的培訓工作不夠同之,不少的管理人員僅僅重視企業的實際效益,對于人員培養難以下撥費用進行培訓,這導致企業的會計工作效率在未來的發展工作當中缺乏競爭優勢。
四、發展會計信息化的對策
(一)打造完善會計信息化平臺
創建并打造一個良好的信息化平臺是會計工作的基礎,也是信息化推進的前提。當下我國在技術的運用上顯得單一,所以進程比較滯后,但創建平臺一定是有較高優先級的,它能帶來的好處一定會大于風險。同時,平臺的存在會作用于發展,這是有意義的,也是進程中必須做的。即使現在的建設沒有取得好的成果,但對其的完善仍是必要的,要與公司的諸多事務同步進行。市場的變化讓大數據成為了企業的首選,因為通過分析,可以對趨勢進行預測,讓企業有一定預知能力,當面對危機時,可以做出反應,也不會喪失機遇。要做到這一點,要有專業的技術團隊作為支撐,也可以與外部企業進行相互聯合,注重企業內部的信息管理平臺建設,促進平臺安全建設。此外,要加強對反饋的收集,對平臺當下的問題做出整改,使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優化。系統之間的聯合也要做好,創建資源共享渠道,加強資源的調配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二)健全政策法規
我國正處于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的階段,行業領域信息化改革發展已經成為主要趨勢。
但法律的完整性與信息化的發展不匹配,在信息復雜的社會,法律制度必須加強落實完善,嚴格規范行業內的各種行為,制定會計信息化應用的基本準則,使會計信息化在良性環境下不斷發展。法律建設需要在全面建設的基礎之上,結合企業內部的實際需求進一步設計,細化法律制度條款,做好全面規劃,確保工作合理開展和實施。只有在全面的政策法規建設基礎上,企業會計信息化才能得到安全性保障。平臺的安全機制要做好,對于一切違法操作要進行嚴格的制度約束,徹底遏制住這些不法行為,促進企業的發展。
(三)提升會計人員專業素養
大數據背景下的會計從業者不僅需要具備基礎的會計專業知識,還要學習當下熱門的操作軟件,靈活運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優勢,運用創新科技手段實現大數據快速分析,對于數據處理和分析的各項功能應當科學快速應用,掌握必要的數據處理軟件以及編程信息,了解工作技能實際需求,掌握實際工作需要,達到會計信息化發展的職業要求,提升個人從業能力。此外,會計工作者也要在工作之余不斷擴充自身技能知識,提升自身專業儲備,積極參加企業或外界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同時加強會計信息素養的提升,確保其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企業也要經常性開展講座,組織集體性學習,幫助能力的提升。就目前的市場形式、數據資源進行分析,對市場做出預測,結合需求,在正確的指導下,確立階段性的目標,使培訓可以被落到實處,而不是一味地形式。
五、結語
總的來看,會計信息化會有較可觀的價值體現,在當下時代,這也是必要的進程,如果企業的決策與之相悖,就會被淘汰,這是長久以來的規律。同時,信息化也是一種趨勢,這能給事務的處理帶來革新,從而增強效率,減少失誤率,這都是常規的優化無法做到的。大數據時代,企業要以需求為導向,綜合實際,推進會計的進一步信息化,并對相應部門做出調節,從而加強職能。同時,要大力吸納人才作為信息化基石,完善現有的會計部門,提升會計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外語外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