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
公允價值計量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到資產評估中,進一步拉近了會計與資產評估的聯系。資產評估與會計中應用公允價值存在一定差異,在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之下,公允價值計量受到更多領域的關注,可以說是為會計計價與資產評估的結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明確資產評估與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之間的異同點,然后進一步分析資產評估在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中的應用價值。
公允價值可以為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在會計以及資產評估兩個領域均有著較多的應用,而不同領域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卻有著一定的差異。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內容進行了調整,明確了其計量屬性,雖然根本上其依然知識一種會計計量防范,無法改變企業資產質量,但是在會計計量中依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想要確定資產評估在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中的應用價值,除了要明確各領域之間的異同點以外,還需要確定應用方向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會計公允價值計量重要性
(一)會計人員職業需要
企業資產的公允價值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利用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來確定的,這樣就決定了會計人員自身專業能力以及實踐經驗對公允價值最終判斷結果的影響,如果會計人員對公允價值的理解存在偏差,必定會導致結果判斷不準確。就我國實施的新會計準則,對公允價值進行了全面引入,并確定其計量屬性,明確要求企業會計人員系統學習資產評估相關專業知識,加深對公允價值的理解,以便于更好的應對注入商譽、機電設備、土地等類型資產應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問題。
(二)不同領域的應用
我國新會計準則修訂后,將公允價值的應用范圍進行了調整,包括在金融工具、企業合并、投資性房地產以及融資租賃等業務領域中的應用。雖然對公允價值進行了適當的引入,且沒有準則強制性規定特定情況下必須要由資產評估人員承擔相應價值評估工作。但是就全球經濟發展趨勢來講,還是應該進一步推動公允價值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逐漸提高對資產評估工作的依賴。
(三)公允價值計量要求
資產評估與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而資產評估所具備的專業性、客觀性以及準確性更是有效符合公允價值計量要求。企業會計人員工作內容以及職責要求與公允價值計量內容有一定的區別,在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中,要求通過估值技術來完成資產公允價值的評估與判斷,這對于企業會計人員來講難度較大。在資產評估業務不斷壯大的情況下,其在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中的應用優勢也就更加突出,而評估師的專業能力則是影響公允價值的重要因素。并且,評估機構以及評估人員為交易中的第三方中介機構,交易全程必須要遵守專業基本原則,保持中立且嚴格執行評估程序,全面且深入的收集資料,利用科學方法完成資產的核查、研究、評估、判斷,給出獨立決定,且評估結果具有法律效力。由此可見,資產評估在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中的應用,關鍵在于客觀可靠的專業意見,這對于保證公允價值計量結果的可靠性意義重大。
二、資產評估與會計公允價值異同點
(一)相同點
可以將公允價值看作為資產評估的直接目標,在實際操作中,資產評估結果并不能夠被公允,勢必無法被當事人所接受。為保證結果的合理性,就需要確定結果得到公允,即資產評估的根本目標是公允價值。企業會計并不能夠直接提供專業的資產評估結果,而是需要由第三方評估機構和專業人員提供評估意見。對于資產評估企業來講,所選公允價值衡量準則與尺度應是市場的價值,且這個價值是明確的,是可以被準確把握的。公允價值現在唄雨來越多的應用到會計行業內,但更多的是需要從自身特征出發,賦予公允價值新的內涵,區分會計與資產評估兩個領域的公允價值。從國際角度來看,資產評估所運用的是公允價值新概念,更傾向于市場價值方面,只有確定了市場價值作用,才能夠將其看作為衡量坐標。并且,還需要將資產評估結果分為市場價值與非市場價值兩類。由此可見,在部分條件下資產評估與會計公允價值計量是等同的。
(二)差異點
雖然新會計準則修訂后公允價值所用領域增加,但是對于不同領域的應用條件也有著較大差異。例如會計公允價值的應用條件是企業資產的計量屬性,而資產評估則是需要建立在企業持續經營的前提上。并且,資產評估領域的公允價值還屬于行為一種行為目標,而非傳統價值目標。會計公允價值假設企業為持續經營,而會計主體的會計確認優勢持續經營的假設。而對于資產評估來講,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中介性活動,可通過多種假設來實現。另外,資產評估與會計公允價值計量的市場條件不同,會計領域面對的主要是公平的市場,市場條件是良性的。資產評估領域面對的則是非市場條件,綜合性比較強。公允價值在資產評估與會計兩個不同領域中的表現形式不同,會計公允價值包含了現行與歷史成本、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等。目前來說,公允價值概念并未統一,時間導向尚未固定。
三、資產評估在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中應用
已應用公允價值計量會計科目
(一)交易性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以存在活躍的市場報價作為原因進行定義的,可以獲得公允價值中最高級層的值,可以說該類資產的評估應用公允價值計量具有足夠強的優勢。
1.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科目可以核算股票投資、債券、基金類金融資產,并且當其公允價值發生變動時,可以直接計入到所有者權益中的“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核算股票時,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計量是按照公允價值的初始計量進行,如果過程中市場股價發生變動,相應的賬面價值也會有所變動,隨之產生的資本利得與損失,需要將其計入到資產負債表內。核算債券的情況更為復雜,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后續計量需要按照公允價值進行,而一般情況下債券是為長期持有狀態,短期內不會出售,這樣賬面上也就出現了以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兩類計量屬性的情況。確定債券攤余成本時,會計師無需考慮債券價格變動產生的影響,即攤余成本的后續計算應始終以歷史成本為計量屬性。如果債券價格中期發生變動,可按照公允價值計量。
2.投資性房地產
投資性房地產簡單講便是賺取租金或資本增值,以及兩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產,可滿足單獨計量與出售條件,可通過成本法或公允價值計量方法進行會計核算。應用成本法計量時,在有明確證據表明一項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是可以持續且可靠獲取的情況下,會計核算時便可以應用公允價值來完成后續計量。而應用公允價值方法計量時,必須要保證投資性房地產所在地房地產市場存在活躍度較高的交易,以及企業可以從房地產交易市場取得同類或類似房地產市場價格及其相關信息,用以合理估計投資產房地產的公允價值。如果企業采取公允價值方法計量時,投資性房地產當地市場交易并不活躍,近期市場沒有同類或類似項目成交,便無法獲得相關的信息支持,進而不能夠準確的完成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的計量評估。因此國家規定,對于市場活躍度較低的投資性房地產的價值評估,如果存在租約,則可以通過收益法來進行評估;如果沒有租約便可以通過成本法進行評估。
(二)可開發應用公允價值應用會計科目
1.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即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且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一般包括著作權、土地使用權、非專利技術、專利權等。對無形資產進行會計計量時,如果是外購無形資產,其成本主要包括購買支付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于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而如果是企業自行研發的項目,則需要分為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兩個部分核算,且只有開發階段的費用可以資本化,并計入到無形資產內。對于無形資產的后續計量,可確定使用期限的部分,需要對每期進行攤銷,而無法確認使用期限的,可在出現減值跡象時進行減值測試。對于無形資產來講,無論其后續可以為企業帶來的收益有多大,對應的賬面一直是逐漸降低的。按照公允價值的方法進行計量,以未來收益為基礎進行無形資產評估,在滿足交易雙方經濟意圖的同時,還可以保證評估結果的合理性,更容易被交易雙方所接受。
2.商譽
商譽也屬于無形資產的一個會計科目,多是體現在合并報表中,如果企業出現并購項目,購買方支付的對價高于標的市場價值時便會產生商譽。根據我國會計準則可知,商譽完成初始計量后無需攤銷,但要求企業每年末要對其進行減值測試,價值上升不做處理,下降則需要提減值,且不會影響財務報表。會計并不能夠真實的反映出商譽價值,可以在編制合并報表時采取公允價值計量,如果商譽評估值高于賬面值,可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會影響到企業的損益。
四、結語
隨著新會計準則的修訂推行,可以確定公允價值計量范圍會逐漸的擴大,會計與資產評估兩者的關聯性也會逐漸加強。資產評估在會計公允價值計量中的應用優勢越來越突出,這對于推動我國資產評估行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作者單位:南京中翰通華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