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蓓 陳春霞 任亞波

摘要: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線下學習和數字化學習相融合,實現優化教學,真正發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我們利用超星學習平臺,以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和提高教學效果為目的,進行了高等職業教育本專科學生印刷材料課程教學改革實驗,探索研究了混合教學模式并進行了近一年的實踐運行。本文通過分析高職學生特征及教學現狀,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顆粒化教學資源,主體化教學設計,多元化評價體系為基礎,構建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明顯提高,研究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印刷材料課程;超星學習通;混合式教學;學習能動性
中圖分類號:G424.1;TS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1) 11-0043-04
基金項目:山西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高職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GH-19316)在研;運城職業技術大學2020年度《印刷材料》在線精品課程項目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Chaoxing Learning Platform——A Case Study of Printing Materials Course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LIU Bei, CHEN Chun-xia, REN Ya-bo(Yunc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China)
Abstract: Blending teaching is the 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offline learning and digital learn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optimized teaching, fulfill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student-oriented, teacher-led”.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teaching performance, we have explored and practiced blending teaching for one year by using Chaoxing learning platform and this experiment has been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rinted Materials course for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Constructivism and granulated teaching resources, subjected teaching design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to construct a blending teaching mode in compliance with the super star teaching platform. As the result shows, this research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performance and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cordingly.
Key words: printing materials; chaoxing learning platform; blended teaching; learning initiative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通信逐漸實現全區域覆蓋,智能終端應用廣泛普及,有效帶動了教育信息化發展。傳統被動式、填鴨式的課程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如何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正在成為我國現階段教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大趨勢。混合式教學是在建立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基礎上,將傳統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優勢有效融合的一種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能夠輔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起到組織、引導、啟發學生學習的作用,又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主能動性,從而在整體上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1-2]。
1 印刷材料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前期分析
1.1 課程特點和教學現狀分析
印刷材料是針對高等職業教育印刷包裝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具備從事包裝印刷工作所需要的印刷材料選用,材料性能及其表征,檢測儀器使用和維護,材料性能評價和分析的能力,同時是學生考取印刷職業資格證、參加技能大賽、從事印刷質量檢測等崗位必備理論和實踐技能的重要支撐。但在近幾年的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一些問題。
1.1.1 以教師為中心,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本課程一直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理論教學,還需要一些耗時較多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但本課程僅僅安排40個學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任課教師盡可能采用講解和演示相輔相成的教學方式,但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在教學時數上捉襟見肘。為此不得不為了強調理論知識和操作過程而采用直接灌輸的方式教學,很少組織啟發式、探究式的課堂活動,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逐漸減弱,學習主體地位被忽視。
1.1.2 學習資源不豐富,學生差異性重視不足
以前課程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材、PPT課件、習題、實訓指導書等。教材內容就有一定滯后性,學生課前知識儲備不足,學科前沿知識短缺,課后強化、擴展學習資源缺乏,從而造成學習效果參差不齊,學生積極性下降。
1.1.3 考核評價不夠完善
本課程采用平時考核(30%)和期末閉卷考試(70%)的考核方式,平時考核主要考察學生課堂表現和作業完成情況,很難完全客觀反映學生聽課的實際效果,教學過程中無法及時對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給予反饋和指導。
1.2 高職學生特點分析
我們認為,高等職業教育學生教學內容中涉及的理論問題和實踐能力培養必須有個有效的平衡。課堂教學和課下學習必須通過一定的制度化規定保持合適的比例。但是以上這兩點在常規的教學模式中無法保證。
學習是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究,通過分享交流建構而獲得的,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因此,在教學設計前有必要對教學對象的知識積累、心理特征、學習風格等方面進行分析[3-4]。本研究考察的對象是運城職業技術大學印刷工程系大一的學生,學生大都來自中職對口升學,基礎知識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欠缺,缺乏自信,自我效能感不足。但是,他們對自主學習方式有特殊的興趣,特別是對移動端學習方式興趣濃厚。
針對以上分析及印刷材料課程教學現狀和新時代高職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現狀,我們認為研究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印刷材料課程混合教學模式設計
2.1 教學過程設計
本文基于“超星學習通”線上學習平臺開展印刷材料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該模式將教學過程設計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課程整體教學設計如圖1所示。
課前階段:進行線上資源推送,側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背景資料等淺層認知與知識鋪墊,教師可及時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設計后續課中環節。
課中階段:采用線下課堂與線上平臺相結合的方式,側重介紹重難點問題,開展案例分析、主題討論、選人、搶答、投票、自測等多種教學活動,注重學生對深層知識的探索、分析以及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課后階段:采用線上方式,側重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檢測、鞏固、拓展和遷移,同時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反饋,優化教學方法。
2.2 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程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將課程考核分為形成性評價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形成性評價主要以超星學習通平臺數據為依據,貫穿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包括視頻學習、參與討論、互動、作業、章節測試等,側重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期末考核采用線上或線下方式以考試形式進行,側重于對學生專業知識以及技能掌握水平的評價。
具體評價項目和分值設置如表1所示。
3 印刷材料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實踐
3.1 印刷材料課程線上教學資源建設
根據在線精品課程建設要求,重構教學內容,優化評價體系;滿足移動學習和混合式教學的需求,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3.1.1 教學內容梳理細化
根據一線印刷從業者對印刷材料理論知識掌握和技能應用需求,將本課程內容分為三大塊:紙張、常用包裝印刷材料和油墨。結合線上學習特點,將每部分內容在項目任務劃分的基礎上,根據知識的系統和連貫性重新編排,再次化整為零,細化成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講解和視頻錄制。部分章節設計如圖2所示。
3.1.2 教學資源豐富多樣
建設包括教案、電子課件、課程教學和實驗視頻、企業視頻案例、參考電子教材、技術文件、試卷庫、作業庫、題庫、活動庫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其中授課視頻47個,時長607分鐘,非視頻資源159個,作業總數32個,習題總數340道,試題總數9套。
3.1.3 教學設計突出主體性
根據課程內容需求,發布通知、隨機選人、搶答、小組案例分析、討論答疑、投票、自測、作業互評等多種活動,加強學生、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3.2 印刷材料課程混合教學模式實踐
下面以“項目2任務1第二講瓦楞紙板”為例介紹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3.2.1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班級分組;推送本節課學習要求:掌握瓦楞紙板的結構、類型和性能,了解瓦楞紙板的印刷適性;發布預習課件:以背景知識和基礎概念為主,包括瓦楞紙板的來源、應用、結構、組成和類型等;掌握學生課前預習情況;發布課前簽到活動。
學生準備:每人搜集2種不同類型的瓦楞紙板;完成自測題:瓦楞紙板的結構組成、形狀、常見的瓦楞層數、主要應用領域;發布疑難問題。
3.2.2 開展教學活動
教師通過隨機提問了解學生預習情況,以啟發式重點講解瓦楞紙板的結構、性質和用途;播放瓦楞紙板生產、印刷視頻,發布搶答、選人、討論等活動,加深學生理解。通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和自主性培養。
3.2.3 課后測評總結
教師發布本節課測試題,并設置截止時間;發布自我評價投票;通過同學、師生之間相互討論,鞏固強化所學內容。同時,發布新型瓦楞紙板擴展閱讀資料,下節課課前準備,開始新一輪循環。
4 教學效果與反思
4.1 教學效果
以本校19級和20級數字印刷班的混合模式教學實踐為例,從學生層面和教師層面進行分析。
4.1.1 學生層面
通過線上調查問卷和線下訪談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此學習方式的興趣、適應性、接受程度、整體感受和建議等。調查顯示90%以上學生反映混合教學相比傳統教學課堂參與積極性更高,學習方式更靈活,課外學習資源更豐富,與教師互動性更強,顯著提高課程內容掌握程度,但也有學生表示學習所占時間和精力會更多。
4.1.2 教師層面
學生課前知識儲備更充分,課堂氣氛更活躍,教學反饋更及時。同時,利用學習通強大的統計、分析功能,教師可以清楚地掌握每個班級和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給出更公平、客觀的評價。
4.2 教學反思
開展混合式教學能顯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索式、合作式和自主能力。但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不同教學場地網絡信號的強弱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混合教學模式也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5 結束語
隨著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互聯網+教育”大力推進,采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手段提升課程教學質量成為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以高職類印刷材料課程為例開展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通過分析本校印刷專業學生特點、課程性質和教學現狀,進行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過程設計,并制定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經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出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曾敏,唐聞捷,王賢川.基于“互聯網+”構建新型互動混合教學模式[J].教育與職業,2017(05):47-52.
[2] 周奕華,趙建君,劉全香.基于“雨課堂”《印刷材料》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輕工科技,2020,36(02):184-185.
[3] 混合式教學對職業教育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研究[J].劉俊瑋,馬勇.職教論壇. 2016(29).
[4] 王旅,余楊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剖析[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0(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