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慧英 大連工業大學
據教育部網站公開信息,2021年教育部門預算總額高達3522億元,高校財務人員的職業能力必須有所提高,以迎接新形勢下高校大發展的要求。這既是新的挑戰,也是一次機遇。
新規執行之前,高校會計核算是按照收付實現制進行,年終出具決算報表;新規執行后,高校會計核算是按照權責發生制,年終出具按照預算會計編制的決算報表和按照權責發生制編制的政府財務報告。可以說,新規強調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互相銜接,對于高校的財務人員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新規的執行,對于本身煩瑣無趣的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財務人員是一種激勵和啟發,有助于其主動學習,研究所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斷自我反省,查缺補漏,從而達到精細化財務管理的要求。
新規的執行,意味著財務核算要按照權責發生制,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進行折舊和攤銷,從科學客觀的角度去計量資產的價值。這點對于高校財務人員是很高的要求,以前高校會計不涉及資產的折舊和攤銷,需要重新學習相關知識,并且在實際工作中得到應用。其次,以往的高校會計僅提供決算報表,從會計核算要素上為收入、支出、結余;而在新規下,核算要素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預算收入、預算支出和預算結余。現在的記賬憑證既體現預算會計的核算又體現財務會計的核算。所以,業務核算更加全面,多角度多維度財務管理。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年,社會公眾對于財政資金是否高效、合理的使用,形成了很高的期待。同時,2020年10月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實施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預算的執行更加規范化、標準化。可以說,預算就是高校財務的指揮棒,在預算的統一指揮下,高校財務不斷完善。因此,重視預算,完成預算的執行顯得更為重要,更能符合社會公眾對于財政資金真正花在刀刃上的殷切期待。
傳統的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可以分為基礎核算人員、財務報表人員和管理決策人員。據相關統計,高校財務人員中超過80%是從事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于原始票據的審核、簽字審批權限的審核、財務數據的錄入等。工作的重復性高、單一性高,缺乏對于財務數據的挖掘和加工。
傳統上對于基礎的核算人員來說,是財務數據的生產者,職能主要是日常業務處理(審核、錄入),必須有一定的核算能力;而對于財務報表人員來說,其是財務數據的初級加工者,主要負責數據統計與分析,必須有一定的數據整理能力;而對于管理決策人而言,才是真正的財務數據的應用者,需要統籌管理、規劃與決策,具有較高的判斷能力。
目前,高校財務人員所處的外部環境已經改變,能力再造勢在必行。特別是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到來,高校財務所面臨的環境已經不是傳統的核算,所接觸的經濟業務類型和數量會不斷加大,因此其承擔的財務管理責任必將愈發重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進一步指出,“完善標準科學、規范透明、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優化政府間事權和財權劃分,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形成穩定的各級政府事權、支出責任和財力相適應的制度”。所以,高校財務人員必須加強管理能力,促成角色轉型,完成能力再造。
新形勢下,作為初級管理會計人員也是財務工作的核心人員,職能是日常業務高效處理、相關數據整理歸納,需要有核算能力、學習能力、執行能力等,同時在專業上要有財務專業知識與技能、計算機相關知識與技能,要遵守財務職業道德、樹立持續學習的態度;作為中級管理人員也是高校財務人員中的中層,其職能是成本管理、挖掘增收點、內部控制、預決算編制、預算績效編制與執行,需要有溝通協調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團隊建設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在能力要素上需要具有財務專業知識、計算機相關知識、管理學相關知識、人際交往相關知識,同時能夠掌握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能夠具有問題解決技能,具有管理會計的思維與理念;而作為高級管理人員也就是管理層、決策層,其職能是戰略規劃、決策分析與風險研判,必備領導能力、人才培養能力、統籌布局能力,具有管理學知識和高校治理技能,完成維護師生利益、踐行高校的社會責任。
新形勢下,高校財務人員必須意識到自身能力框架需要不斷再造。能力的重建必然帶來新的學習機會,會讓更多有能力、有態度的優秀財務人員脫穎而出。因此,抓住這次努力的機會,對于個人來說是職業生涯的嶄新階段,對于高校來說更是高端會計人才的培養,對于高校的發展將是一針強心劑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