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殷雯 江蘇大學財經學院
自貿區作為國家對外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是國家在經濟新常態下推動地區經濟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試點。金融開放是我國內陸省市自貿區建設的發展方向和重要戰略(王淑云,2016),同時,為配合“一帶一路”倡議推進,自貿區開始由沿海向中西部內陸地區擴展。然而,Z自貿區的金融發展受制于區內金融供給不足、金融聚集程度低及金融體制缺乏創新等問題(鄭豫曉等,2015)。因此,Z自貿區應充分發揮其在航空運輸業、工業、勞動力市場等方面的優勢。同時借鑒其他貿易區的經驗,加大市場開放力度,創新特色產業發展機制,重視人才培養,努力成為一個更高層次的經濟平臺(蔡淑君,2016)。
SH 自貿區是全國經濟轉型的試驗區,采用了許多新政策和新模式(Johnson White,2017)。分析SH自貿區對當地經濟增長的政策作用,得出自由貿易區存在的政策影響,將對Z自貿區的發展起到巨大幫助。通過研究SH自貿區的發展優勢,結合Z自貿區的自身特點,有助于將Z建設成具有中原特色的自貿區,促進中原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馮亞楠,2015)。但是,Z自貿區金融發展所存在的問題將對自貿區建設產生一定阻礙作用,因此,本文通過文獻梳理與總結,結合SH等自貿區的實踐經驗,分析了Z自貿區金融過程中發展存在的問題,闡明了Z自貿區未來金融發展的方向與措施,并提出相關建議。
Z自由貿易區自2016年成立以來,在改革創新、招商引資以及營商環境等方面取得了新進展。2020年全年,Z片區共全國首創35項創新案例;辦理“證照分離”改革事項14313件;新注冊企業18008家,同比增長16.6%;新增注冊資本1731.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1.5億美元,同比增長105.4%[1]。Z自由貿易區作為我國首個航空經濟開發區,在交通樞紐、工業布局、開放平臺和環境等諸多方面具有獨特的條件與實力。
目前,Z自由貿易區擁有多種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投融資公司、資金監管公司、小額信貸公司和金融服務公司。從而加快人民幣跨境結算支付業務、外匯資金運營、人民幣跨境資本業務、跨境電商跨境支付等的發展。河南省銀保監局通過多次調查研究,要求轄區內銀行等金融機構為自貿區建立專項金融服務體系和支持創業方面提供條件。通過對自貿區金融政策的研究,部分銀行積極與物流、跨境電商、裝備制造等特色行業的客戶進行互動。根據客戶需求,制定了銀行自由貿易協定(FTA)金融服務實施方案,不斷發展完善網上系統,實現國際結算、現金管理、供應鏈金融等業務在線辦理,并提供電子支付和電子銀行結算等服務以有效降低客戶成本,提高業務效率。
同時,自貿區為推動金融發展,尋求轉金融產品新型發展途徑,推出一系列創新金融產品與業務,從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此外,還將復雜的傳統審批手續簡單化,業務辦理時間由原來的3-6個月縮短為4-6天,從而大大提高業務辦理效率。
總的來看,Z地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處國家高鐵樞紐,同時也是高速公路的核心樞紐,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新鄭機場的運作更是提高了自貿區的運輸效率,促使Z成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帶動了Z地的經濟發展。而SH自貿區政府通過頒布稅收和外匯放款政策吸引了許多國外大型公司和金融機構,從而更深層次地提高該區的整體貿易規模。縱觀整個SH自貿區,處于港口和機場附近區域,有著優良的中海油運輸通道,而政府安排專項海關監察大大提高了區內的運輸效率,最終帶動了SH成為國際化的物流轉運中心。
Z自貿區地處我國內陸中原地區,在交通運輸方面發展狀況不及沿海發達城市。同時,Z自貿區所處的河南省經濟總量與沿海開放城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經濟生產主要以農業為主,經濟生產模式亟待轉型升級。而SH自貿區不斷提高自身軟實力,從根本上推動經濟方式的改革創新,探索我國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道路。SH自貿區的建立不僅順應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模式,也增強了中國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重要地位,在世界經濟市場上開拓了屬于自己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Z自貿區金融發展對其經濟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相比較國內外一流的航空樞紐,Z地機場在基礎航線、國際航線、客運吞吐量、基礎設施等方面還有不足,與國際航空物流樞紐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阻礙了Z自貿區的經濟發展。
Z自貿區機場樞紐、產業集群、航空都市建設的特點不盡相同,對金融產品、金融工具和金融供給方式的需求也不盡相同。Z自貿區不同階段的主要金融需求特征,可分為四個時期:(1)起步期:傳統航空核心產業和機場設施的資金需求,如航空運輸業,服務保障業和制造業及基本金融服務的需求。(2)快速成長期:核心產業對航空金融和融資租賃,及對高科技制造業開發科技金融產品和工具的需求。(3)穩步增長期:高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增強了對風險金融市場、離岸金融的需求,產業鏈的完善對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的要求提升。(4)輻射帶動期:金融市場體系不斷完善,逐漸形成區域金融中心,對風險規避、風險管理和信息傳遞等高層次金融功能的需求顯現。
Z自貿區小微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對信貸的需求旺盛,隨著自由貿易區建設和投資及招商引資,大量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信貸需求也會增加。而Z自貿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其金融發展剛剛起步,自由貿易區的銀行總部大都不在本省,使得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在金融創新和業務發展方面受到了限制。從而缺乏有效的金融產品和工具,反映在大量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航空港口高科技產業和航空現代服務業有效的金融供給不足等方面。
Z自貿區在引入外資的金融機構上落后于SH自貿區,入駐Z自貿區的只有銀行業和保險業方面的外資金融機構,證券、基金等方面在引進外資金融機構上仍不足。一是在市場基礎上,缺乏對新金融活動的支持提供平臺,導致金融發展無法取得更好的進展。二是在法治建設方面,有關金融業的法律環境建設仍需改進。例如,因為沒有統一標準的租賃產權登記制度,融資租賃業在實踐中缺乏租賃權回收操作規則。三是與評估、擔保、咨詢、技術檢測、安全認證等銀行業發展相關的中介服務仍然缺乏,票據代理、金融期貨等中介機構仍存在空缺。
Z自貿區主要大力發展航空工業、高端制造業和相關服務業三大產業。Z自貿區經濟產業發展綱要明確提出:要堅持發展建設智能終端、國際貿易大宗商品和航空物流等產業集群。在Z自貿區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Z地經濟綜合實驗區的基礎和優勢,專注于研究發展航空工業,從中逐步積累大量的航空產業集群,最終建立一個全球化的航空運輸、高科技產業基地。
自由貿易區管理的目的是權威性、靈活性和高效性,在自貿區應實行統一管理,簡化程序,提高效率。Z自由貿易區應借鑒其他自貿區的監管方面的經驗,促進監管制度創新,提高通關自由度。在現有Z保稅區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的基礎上,加強與公司的協調和配合,為政府統一監管平臺,統一實行海關和航空部門的稅收標準,從而提高行政效率。Z自貿區應積極研究學習SH自貿區實施的金融措施,結合自身實踐和逐步總結,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研究其跨境人民幣使用和外匯管理程序,從而促進金融改革。簡化外匯管理的手續。簡化對支付、活期存款和匯款憑證的核實;縮短直接外匯投資的流程辦理時間,通過簡便方法直接辦理外匯登記。
Z自貿區應建立區域內各種交易平臺的載體,使高端制造業和科技型企業聚集,探索中小企業股權轉讓渠道,支持中小高新技術企業進行市場融資,增加債券和股票的融資,以促進市場導向和地方政府建設融資平臺的金融服務體系。借鑒SH自貿區的創新政策,遵循“一件一議”“成熟一件、推進一件”的方針。Z自由貿易區的財政政策應該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區現有的金融創新和改革政策,探索符合市場改革化的創新。加強金融市場的建設管理和完善金融機構的運行制度。進一步提高市場功能發展、股票和部分穩定收益市場的全面協作發展水平,增加債券市場的分類和數量,從而推動金融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提升非金融類服務行業的發展水平。通過探索開發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找尋其中相互關系,從而開拓外資公司和國內金融公司的聯系渠道。鼓勵金融機構相互合作、和區內跨國金融機構成立相關的合資企業,支持在區內設立國際或者區域管理部門。政府應當鼓勵區內公司發行債券來提高融資規模,并制定良好政策來激勵信托產品創新。
注釋
① 參見大河報·大河財立方:http://henan.sina.com.cn/news/2021-01-22/detailikftssan94359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