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可心 山東港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工程建設數量的增加,建設規模的擴大,人們對于建筑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果繼續使用傳統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建筑行業的發展將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施工,需要先在工廠內完成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構件的加工,然后再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這樣的施工模式不僅可以降低施工過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還可以加快施工進度。
裝配式建筑在安裝構配件過程中具有一定的質量標準以及施工技術,在外界環境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按照具體的作業流程展開生產工作,有效防止因為人為以及外界因素在構件質量上產生的干擾,確保構件具備優良品質,提高建筑整體質量,達到持續施工目的。現場所采用的機械化吊裝以及節點施工形式,使勞動強度得到了降低,并且保證了建造期間的安全性。通過BIM技術的有效使用,有利于優化構件以及模擬施工,實現了供給質量的提高,使供給得到有效擴大,進而實現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在標準化構件的生產中,工廠可以對模板進行最大化的周轉性使用,生產大批量的構件,實現資源的有效節約。
裝配式建筑并非是將現澆簡單的改變為預制,而是實現了集成性建筑系統。在構件的實際生產以及施工模式環節有效應用BIM技術是必不可少的,利用BIM 技術所具備的協同一體化,使設計實現模塊化,在實際設計中能夠與業主之間進行適時交互,提供具有個性化的良好服務。裝配式建筑所具備的集成產業鏈信息,為建筑的整體生命周期給予了基礎數據的大力支持。在BIM 模型中融入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條所具備的數字信息,無論是前期的設計和采購環節,還是后期的生產、施工以及運維環節,使全過程全部實現了信息交互,為互聯網的有效應用,工廠智能化以及工地智慧化的部署給予了基礎數據的有力支持。使建筑產品實現智能化以及數字化的供給。
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過程中,預制構件的場外運輸是首要工作。在預制構件制作完成后,應根據預制構件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運輸車輛,以保證運輸車輛能夠滿足預制構件實際尺寸的需求。根據運輸路線的實際情況選擇最恰當的運輸路線,設置緩沖層,固定好預制構件。在預制構件裝卸過程中,要做到謹慎、小心,避免出現人為損傷。對特殊預制構件的運輸,還應該采取特殊的處理辦法,如對于較長、較細的預制構件,可以設置水平支架,以此降低運輸過程中可能因受力不均勻而造成的材料損壞問題。
預制構件通常情況下,將預制構件運輸到施工場地之后,在預制構件吊裝之前需要準備專門的區域進行存放,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其進行存放的時候應該根據構件的不同特點,做好分類保存。最好在施工現場設置專門的分類存放區域,這樣可以減少因為位置存放不合理而對預制構件進行二次轉運,便于起重機對構件進行起吊。為防止地面不平坦或者是地基塌陷等對預制構件造成的損壞,存放區域的地面一定要排水通暢,平坦并能夠承載較大的重力。另外,建筑企業應該明確規定非工作時間施工人員不得進入構件存放區域,減少人為原因對其造成的損壞。
在施工現場運輸預制構件時,首先應該確保預制構件本身的性能符合施工要求,并在運輸過程中提前規劃好場內運輸路線,運用好枕木等施工設備,避免構件受到損失。還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打造出基于預制構件堆放、運輸以及吊裝工作的三位一體綜合系統平臺,推動施工現場的運輸工作向自動化、一體化作業方向發展。
在開展預制構件吊裝工作前,首先應選好合適的吊裝位置。通常情況下,在確定吊點時,施工人員會選擇彎矩最小的地方。如預制構件為體型較小的柱形構件,吊裝時可以直接采取單吊點的方式。還要選擇好吊裝方式,要綜合考量預制構件的實際特性、起吊機械設備的相關類型和具體的施工現場,從而選擇出最為恰當的吊裝方式。此外,在吊裝過程中,如發現不對稱構件,為了確保預制構件在吊裝過程中始終處于平衡狀態,可采取吊點方式或者輔助掉線方法,以減少正負彎矩的差值。
1.預制柱的安裝
在安裝預制柱前,施工企業應事先調整好垂直角度,確保柱、承臺及梁能與其他柱順利連接,還要在端部位置設置型鋼,利用預制柱與承臺底部的螺栓完成相應的調整工作,因為剪力墻本身的抗剪性能極佳,可以通過柱底完成相應的設計工作,提升預制柱的抗剪能力,從而順利完成剪力墻的設置工作。
2.做好縱筋連接
優先分析縱筋的數量與預留孔洞的位置,選擇適宜的連接方法。完成連接工作以后,嚴格檢查連接平整度,如若發現傾斜現象,必須及時予以調整。
3.預制梁安裝
在安裝預制梁時,必須確保吊裝梁受力均勻,避免出現吊裝開裂情況。可以具體分析其受力情況,并在預制梁兩端設置鋼板、鋼筋,以增強預制梁本身的抗剪、抗彎能力。
建筑行業在今后的施工中要大力推廣預制裝配式施工技術的應用,并嚴格把控各個施工環節,使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工作得到順利完成,推動整個建筑行業向著工業化發展方向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