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于謹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
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對于銀行公司結構治理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目前內部審計已經不單單是審核的概念,它更是一種改善組織運營和規范的方法,也是一種獨立的咨詢活動。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早期主要來源于內部的稽核,但隨著業務的不斷復雜多元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也需要不斷革新來滿足新時代銀行業務發展的需求。目前商業銀行在我國依然還是處于一種壟斷的行業,商業銀行的市場環境還沒有形成競爭的市場機制,許多管理者有著冒進的思想,只追求個人業績的結果,但不考慮貸款前中后的風險把控。更有甚者,為了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不惜做假賬,粉飾財務數據,盲目擴大貸款規模,導致經營風險暴露,最終適得其反。商業銀行中的稽核職能隨著銀行制度的分級調整,內部審計制度也不斷分級,一方面適應過獎監管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股東和董事會為了企業自身長足發展考量的重要依憑,銀行內部審計制度是既是為管理者負責更是對外部投資者負責。
委托代理關系是指委托人委托被委托人,經營權和所有權相互剝離,依簽訂合同契約的形式,以委托人的名義,代理委托人辦理相關事務。委托代理理論認為,在交易活動中,資產所有者沒有過多的時間和專業能力去處理對應的事務,自身經營狀況沒有足夠的視野去進行監管和實時的公司結構調整,所以股東會將部分業務的決策權力移交給相關代理人,用來彌補在生產細分領域的相關資源的缺口。
在委托代理雙方關系中,一方的目標是希望自己的財富能夠快速增加到最大化,而另一方的目的,實則是通過勞動雇傭關系賺取相應的勞動報酬,鑒于二者之間的目的導向不一致,那么二者追求利益的同時必然會產生激勵上的差異。另外信息流通存在缺失的現象,信息傳導不及時,合同履約不盡責的情況時有發生等問題的出現,進而容易產生逆向選擇風險。為了降低這些風險,股東或者委托人必須要知道更加透明的信息細節,以更好的了解企業自身經營狀況,就必須有目的性的建立更加規范和嚴格的內控運營制度。這樣,既可以緩解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間的利益不一致的問題,又可以降低運控風險,為風險監督提供了理論依據。
內部審計制度恰恰就與風險管理制度不謀而合,內部審計制度也是委托代理制度的一種表現形式,風險管理是最終目的和框架,內部審計制度通過提供相對獨立的咨詢和稽核服務,履行監督的職責,內部審計的每一個步驟都是風險管控的體現。
戰略管理必然包含由競爭,控制的思路。戰略管理的目的在于可以存續并良好的發展,實現經營利潤目標。第一通過分析對手和競爭環境,通過權衡利弊,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第二在戰略運用的過程中,全方位考量所有因素,例如人力資本,時間價值,領導力管理,風險偏好,資本結構等,綜合考量匹配現有資源的情況下,實施行動。企業戰略管理通過對趨勢的判斷,根據產業政策變動,競爭環境的變化來制定應變性的計劃和行動指令,以應對不確定性風險,而內部審計制度就是戰略管理制度的典型案例,通過內部審計的稽查和監督管理,疏通企業自身問題所在,使得企業在發展的路上更加具有前瞻性,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更強。
目前我國國家審計署和相關審計師協會對于審計工作的部署僅僅能起到指導的作用,相對于國際上審計規則,我國的審計制度有的更多是框架上的指導性功能,對于相關行業領域的細分規則并沒有做到位,許多業務的準則的邊界過于模糊,需要更細化準則的方式表達。我國商業銀行的監督,從歷史上來講,我國大型商業銀行歷經了股份制改革,但從骨子里來說,并未有完全市場化轉型,所以內部監督依然伴隨著行政事業上的弊病,嚴重阻礙了內部審計在商業銀行的作用和發展,另外,在體制上來說,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依然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線性管理模式,商業銀行企業內審依然有著內部徇私舞弊的風險可能。
目前大部分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采用的審計方法還是比較原始,采用多為抽取典型樣例的方法,傳統的方法例如還有調閱原始紙質傳票和檔案,查看信貸報表等途徑,而在國際商業銀行審計早已轉變為已非現場審計為主的方式。隨著現代商業銀行的業務多元化發展,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已經無法覆蓋全部的風險點問題。
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科技的迅猛發展,銀行形成了依托計算機和計算網絡的業務處理系統,整體運營管理也趨向網絡化、信息化,各個領域均形成了相應的數據庫系統和管理信息系統。管理和信息的現代化發展使內部審計的工作內容發生了重大變化,強度和難度都有所提高。但對于中小商業銀行而言,由于資金的缺乏和對審計工作的輕視,審計的技術革新明顯滯后。目前我國商業銀行硬件配置較低,尚未搭建起非現場審計所需的完善穩健的信息平臺,無法在風險監控預測等方面對現場審計起到有力的協助,同時缺乏即對銀行業務熟知,又精通先進計算機軟件操作的復合型人才,非現場審計發展推進慢,成效差,未對提高審計工作效率起到有力幫助。
員工素質較差,無法有效的開展審計工作。商業銀行的審計人員的素質普遍較低。據調查發現,在我國的商業銀行內部,從事審計工作的員工并不具備較高的學歷能力,審計隊伍成員中會計專業偏多,缺少審計工作所需相應的法律、計算機、國際貿易等知識,這會產生制約,阻礙發展;甚至大多都缺乏實際的審計工作經驗,而且缺乏工作后的繼續教育和培訓。我國內部審計人員思維過于固化。
績效評價制度是促進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內審部門在對銀行各個部門和業務進行審計的同時,也需要對其自身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自我評估。只有不斷地進行自我評估才能進一步地提升內審部門的工作能力。而對于我國大部分商業銀行而言,由于缺少必要的自我評估和激勵制度,導致內審部門缺乏自我改進的動力。另外,內部審計部口從工作經費到福利薪資未與分行有效隔離,審計工作受被審計部口影響,內部審計無法保證相對獨立。
從政府方面,避免政府的救市行為。從商業銀行方面,應在體制方面確立內部審計的地位。應加快組織體系的改革;對于在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作為審計工作第一匯報對象,為董事會的監督職能服務,負責內部審計相關工作,已完成垂直管理的組織體系的銀行,應切切實實的落實管理體系,明確隸屬關系,增加審計委員會的話語權,充分發揮獨立性與權威性,實現內部審計部口財務權與人事權真正由董事會及審計委員會行使,從審計部成員的任命、晉升、薪資福利發放,到審計工作經費下撥,都由董事會直接管理,審計委員會執行,不讓垂直管理僅僅成為達到法規要求的形式性的存在,確保內部審計部口能獨立、自由的進行審計工作,在審計委員會的監督與管理下,能夠不受限的與董事會直接接觸,行使管理咨詢、增值等職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獨立。
首先,大數據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發展的非常快,審計也要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其中,借助計算機等輔助工具,可以實現不用到現場就可以辦理審計等相關手續。通過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可以采用非現場的方法,就可以在大量工作中快速找出問題所在,以便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提升核實驗證,提高審計質量。其次,非現場審計可以提前預防審計風險。借助計算機、數據庫等技術,采用非現場審計方法,利用模型分析,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非現場審計中,構建數據庫,將審計的各種操作和工作同步進行,借助信息技術的自動化、程序化,做到及時發現,將風險扼殺在搖籃里。
在招聘多方面有綜合突出表現的復合型人才,解決審計隊伍知識結構單一的問題,有巧于審計工作開展的視角更寬闊,多角度防范內部風險。對審計隊伍進行定期培訓。對于己在職人員知識結構過于單一,需組織現代內部審計所需知識的全面培訓,通過培訓完善在職審計人員審計業務多方面知識,形成復合的知識體系,并通過相應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