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洋 茅臺學院
在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債務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債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也帶來了諸多問題,債務積累的風險也在逐漸的擴大。針對這種情況,中央提出了,要把結構性去杠桿作為防范和化解災區風險的思路,強調要根據不同債務類型穩定和降低杠桿率。因此,在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危機過程中,其最關鍵的對象就是債務風險,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債務國模比較大,因此,其對市場所造成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如果地方政府無法償還債務,就會將債務負擔轉移給上級的政府,但是,這樣就會給國家的行政、財稅及經濟體系等帶來嚴重的損害。因此,科學合理的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在保障社會經濟穩定運行中具有重要作用。
據相關數據調查發現,在2019年3月底的時候,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已經達到了166101億元,債務控制全國人大批準限額范圍之內。在這些債務中,其中政府債券、專項債務及非政府債券形式存量的政府債務,分別為149643億元、61746億元、16458億元,一般債務為1043355億元[1]。我們通過分析這些數據,也明確的發現,地方政府債務都存在財務赤字現象,而且受這種現象影響,給地方政府造成了一些風險隱患。而地方政府其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必須保障財務的可控性,但是,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債務都會存在一些風險,而導致這種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本控制力度不夠強,通知途徑比較窄,導致流動資金不充足而造成的,而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地方政府的發展和工作的開展。比如,以下幾種影響:
在短時間內,政府債務能夠增加其可支配收入,但由于債務通常會存在利息方面的壓力,有時候還會給地方政府的財政帶來一些負擔,進而就會對地方政府財政的正常運轉帶來一定的影響。部分地方政府的財政情況,只可以勉強的支撐政府工作的運轉,因此,地方政府債務,會給其財政方面帶來比較沉重的負擔。這樣公共服務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會減少,進而影響地方政府的服務水平,嚴重的話還會給基層部門運轉造成影響。
在融資方面,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優勢,而這種優勢會使得地方政府工作思想方面存在一些誤區,就是地方政府對短期經濟效益比較重視,對長期穩定的發展沒有太多的關注。而政府領導的盲目借債,卻沒有與自身的償還能力進行結合,在這種情形下,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不僅無法解除,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增加債務的風險。因為不重視資金的運營,缺少對資金運用的規劃,使得投資的效率就會越來越低,同時還會出現大量重復建設問題,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建設。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針對經濟部門的借債,政府會進行兜底,這樣經濟部資金使用同樣也會無法規劃和論證,進而導致資金應用效率不高,并且還會導致資金出現浪費現象。
隨著風險的不斷增加,政府抵御債務風險的能力也會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金融風險發生幾率也逐漸的提升。而且,還會影響社會的穩定,導致社會危機的出現。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其規模增加速度也比較快,這樣就會使得政府償還壓力也越來越大,服務能力越來越低。同樣,隨著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不斷的提升,民眾們也會對政府失去信心,進而引發社會風險。
很多時候,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得到高收益的項目,通常會將大量的財政資金給投入進去。雖然這種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經濟的發展,但是,同樣也會給其財政方面帶來一定的負擔,嚴重的話就會引發債務風險[2]。這樣就會導致政府投資范圍比較寬泛,而且會涉及大量競爭領域。另外由于國有企業,其與民營及外資企業難于進行競爭,因此,地方政府投資建設的國有企業就會發生虧損或者破產現象。這樣地方政府投資就會得不到任何的回報,并且還會加大其債務償還的壓力。此外,針對投資失誤方面,地方政府對責任主體不明確,使得追責無法進行下去,償還主體不明確,其投資行為收益就無法來抵消還款,因此,最終還款責任還是地方政府部門,這種現象,使得地方政府問題無法順利的解決。
地方政府為了預防和消除債務風險,必須建立可靠的早期預警系統。完善的風險預警系統,對地方政府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地方政府進一步消除債務風險。而目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特點是,債務比重大,負債類型多,而且,地方政府的債務數據大小也有一定差異,導致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債務狀況以及所面臨的困難,無法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債務控制就會更加困難,而且債務風險預警系統也無法有效的建立起來。
很多地方政府其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政績比較重視,在推進經濟建設中,沒有與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結合,而且在投資決策的時候通常比較草率,沒有制定科學的統籌規劃,投資比較盲目,進而使得地方政府投資回報效率比較低,而且會加大政府債務的負擔。還有一些地方政府,其為了追求政績,而開展一些所謂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但是這些項目通常都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回報[3]。而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績效評價缺乏完善而導致的。在考核領導干部的時候,通常不重視其財務方面的考核,對領導干部的業績過于注重,這樣就會導致其對資金投入更加的重視,同時也會加大“形象工程”的建設,以此來提升自身的政績。另外,領導干部其任期有一定的時間限制,所以,在其任期時間內的一些舉債,一般會由下一任的領導干部來進行償還,這樣就會使其舉債沒有后顧之憂,則“形象工程”現象也會一直存在。
地方政府在發展過程中,要想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首先,其債務信息透明度就一定要進行加強。地方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的時候,所有的信息一定要保障其透明和公開化,并且要所有人員對其進行監督。針對自身存在的債務方面的問題,地方政府一定要將其及時的匯報給上級政府負責人,并加以有效制約。另外,地方政府要構建健全的債務風險預警機制,并且保障其投資建設的項目要進行公開,同時還要由地方人大進行審議,通過之后才可以進行建設。減少地方政府的盲目及重復建設行為,提高財務資金的使用率。
在各級政府稅種劃分過程中,劃分的重要依據就是稅種的屬性。有些屬于地方,而有一些屬于中央,所以,針對稅種規劃方面,一定要做到提前完成,在劃分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性質進行劃分,使其合理的劃分到相應的政府管轄范圍內,保障每個稅種都是主體稅種。所以,政府的稅種應該科學的進行劃分,基于地方稅基礎上,有效提高地方政府財政的來源,進而有效的幫助地方政府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
地方債務應該有效的納入到國家債務監測體系中,同時其債務的統計標準一定要統一[4]。要保障地方政府的債務實際情況,中央政府可以隨時的對其進行了解,同時可以全面的分析地方政府債務情況,這樣才能對地方債務風險成因進行綜合,進而制定科學的防范與化解措施。同時針對預算外收支也要加強監控和監管,通過監控保障其財政收支平衡。使地方政府可以在有償還能力基礎上來進行借款,地方政府債務范圍才會更好進行控制。
在防范與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過程中,要先構建健全和完善的評價體系,同時還要保障評價體系的科學與公平性;然后,對財務信息披露制度進完善,加強地方政府政務公開的程度,將公眾對政府的監督作用非充分的發揮出來。同時,杜絕形象工程建設,在考核領導干部的過程中,一定要進行全面的考核,對其綜合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要改變重經濟考核、輕財務考核的傳統方式,避免領導干部追求“政績工程”,給地方政府帶來新的負債壓力。
綜上所述,在當前社會發展中,地方政府債務的防范與化解是目前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地方政府在防范與化解債務風險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通過完善政府績效評價體系、科學劃分地方政府稅種、提高地方政府債務信息透明度等措施,來有效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促進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