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雪菲 遼寧中醫藥大學
中西醫結合學院利用網絡會議平臺舉行戰“疫”勇士面對面視頻分享會。邀請了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援鄂醫療隊隊長、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趙克明主任醫師,與2019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83名學生共同分享他馳援武漢抗擊疫情的全過程。
趙克明為同學們講述了自己和戰友們在國內疫情暴發最嚴重的時刻,念祖國安危、情系荊楚大地,毅然決然寫下請戰書,大年初二,代表遼寧首批出征武漢的壯懷激烈;講述了他和戰友們博極醫源、遵循古法古方,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診治技術,在隔離病房忘我工作時的堅定與自信;也講述了他們在抗疫一線戰斗中,遇到救治病人時防護手套破裂的緊張與不安,以及換上新手套再次上戰場時的義無反顧和心無旁騖。當他說起附屬醫院的共產黨員如勇士們一樣主動請纓上戰場時,語氣里充滿自豪;講到用醫者言行緩解患者心理壓力、堅定患者戰勝疾病信心,獲得患者充分認可時,流露出欣慰與滿足;在提到他堅持辨證施治、一人一方、中西合用后,重癥轉輕癥、輕癥明顯好轉、不斷有患者痊愈出院時,欣喜溢于言表。他用質樸的語言讓年輕的學子們深刻感受到一名醫務工作者在任何環境下,首先考慮的都是治病救人這種既樸實無華又無私高尚的情懷;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在祖國需要、人民需要時迎難而上的勇氣和擔當。
一個半小時的講述,讓全體2019級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成為趙克明老師和他戰友們的忠實粉絲,不僅為他們馳援武漢的壯舉所感動,更為他們精湛的中醫診療醫術所折服。當學生們看到當時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沒有姓名的特殊登機牌時,紛紛在評論區留言:“不是登機牌上沒有姓名,而是你們所有人的名字都是英雄”“致敬英雄”“和平年代最可愛的人”。在和趙克明老師的互動環節中,這些剛剛踏進醫學門檻兒的學生們表現出了對中醫、中西醫結合極大的興趣,表示一定要秉承中醫思維、厚植中醫情懷,努力學習、繼續深造,積極探索中醫與現代醫學的融合,將中醫藥事業不斷發揚光大。
輔導員是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始終工作在思政教育的第一線。面對疫情,輔導員有責任和義務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做到從內容和形式上創新,真正講到學生心里。
疫情期間,筆者每周堅持線上點名,開展了學霸筆記分享會、“曬學習 展才華”網絡學習打卡、向學生戰“疫”志愿者學習等學生喜聞樂見的線上教育活動。同時利用學校建課平臺,創建了一門網絡選修課《新時代與新青年》,筆者通過講述遼寧中醫藥大學優秀畢業生的戰“疫”事跡,鼓舞學生,振奮精神,凝聚力量,引導學生立下報效祖國的志向。所謂教學相長,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當中,筆者深有體會,形成了三篇網文,發表在遼寧輔導員微信公眾號里。其中《我的學生是戰“疫”英雄》一文引起了學校學生和家長的強烈反響和共鳴,很多同學將此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并寫下“向英雄學姐學習”“希望自己學有所成”“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等豪言壯語。
每年新生入學后,中西醫結合學院都會為新生量身定制入學教育活動方案。開展解剖第一課活動是其中之一,解剖教師通過多媒體向新生講解“大體老師”的含義、遺體捐獻目的和重要意義。理論講授結束后組織新生參觀學校人體生命科學館,通過集體默哀、敬獻鮮花的方式,向“無語良師”表達哀悼并致以由衷的敬意。最后,全體學生用鏗鏘有力的解剖醫學誓詞,來表達日后要“德彰術精、錘成大醫”的理想信念。
學院班子成員、教師、專兼職輔導員和班導師都參與到形式新穎的課堂中,與學生一起向“無語良師”表達哀思,表達敬意。全院上下形成合力,通過課程思政,共同引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弘揚大愛精神、踐行醫者使命,努力實現“德彰術精、錘成大醫”的目標。
醫學院校應該充分發揮好醫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的育人載體組作用,幫助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招募培訓學校醫史館、人體生命科學館學生講解員,以班級為單位,定期開展講解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思考問題。比如“人體是怎么構成的”“長期吸煙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傷害”“何為優生優育”等,通過實地教學與理論學習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提高健康意識,明確醫學生責任,進而體會到尊重科學和生命的重要性。
疫情下,醫學院校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化疫情危機變教育契機,將專業建設中的課程思政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不斷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專業自信,激發學生的愛國愛校情懷和專業熱情,為培養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學生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