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永生 河南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改革和發展,人們在生活以及工作中對電力方面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從而促進了我國電力行業的發展和改革。目前,我國的輸電線路一直在不斷的建設中,整個電網的結構也越來越復雜,而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直接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并且輸電線路日常運行的情況也會影響整個電網的工作,切實做好輸電線路的安全防治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證電網穩定運行。本文就是以輸電線路運行安全為中心而展開討論和分析的,對能夠影響電路運行的因素進行了詳細的敘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建議。
當前我國輸電線路工程設計主要內容包括接地技術、防雷措施及施工天氣的選擇。導線在雷雨天氣時,若沒有做好防雷措施極有可能遭到雷電攻擊,導致導線損壞,甚至對人身安全也會造成巨大威脅。輸電線路在經受過雷電攻擊后極易引起跳閘事故,人們的生活及企業的生產都將會受到影響,最終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電力施工單位在進行輸電線路工程施工時應做好輸電線的避雷措施,目前最常用的避雷方式是通過避雷線的架設使電流能夠分散傳輸,這能夠有效地減少流經桿塔的電流,從而使導線能避免雷電的沖擊,使輸電線路工程施工安全性能得以提升。在進行輸電線路工程項目的設計時應重視接地工作的重要性,接地工作與防雷措施都能有效減少輸電線路被雷電攻擊后產生的消極影響,效降低雷電導致的跳閘故障產生的概率,從而使輸電線路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有最為基礎的保障。天氣對于輸電線路工程的開展具有極大影響,雷雨天氣或高溫天氣都極其不利于輸電線路工程的施工,工作人員在這類天氣下進行的施工危險指數非常高。一個理想的天氣狀況能使輸電線路建設的施工變得事半功倍,并能提高輸電線路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因此在進行輸電線路工程設計時應注重天氣情況的勘測,相關人員應收集全面的資料,如對施工場地的氣象觀測,對施工場地的氣候條件、施工環境、特殊地貌進行詳細的調查和了解,以此選擇最佳的日期與地點來開展輸電線路工程施工,使施工的質量和安全能夠得到保障。
設立“花鄉驛站”,在沭陽新河鎮創建外力破壞防控驛站,主要功能是組織外委人員進行電力設施保護宣傳,在每年苗木移植銷售期間,安排專人每日值守,及時了解通道沿線保護區內有無移植苗木和吊裝,發現情況立即派人到現場進行指導和督促,防止吊車意外碰線。提高“三防”覆蓋面,在電網遭受外破的易發地段,裝設警示牌、限高架、示高桿、安全圍欄等防護設施,對重要輸電通道,通過安裝遠程視頻監控,安排專人盯守,實時監控輸電線路運行環境,做到危險源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動態更新“一患一檔”,通過全面排查電力設施通道內的建筑、樹木、施工和挖沙取土情況,建立隱患檔案,并隨著氣候、時節、施工進度的不斷變化進行動態更新,直至外破風險排除,實現對外破隱患閉環式精益化防控。
在人工智能應用領域中,專家系統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電力系統而言,開發輸電線路在線監測專家系統是極為必要的,其目的在于通過分析監測系統收集的數據,推斷出輸電線路可能存在的故障點及所發故障的原因,包含知識庫、數據庫、解釋機制、推理機以及人機接口五個部分。監測系統獲取數據信號的手段主要有遠程可視、線路安全運行、避雷器等。將所收集的數據信息分別構建成靜態數據庫和動態數據庫,當監測系統運行時,遠程可視監控模塊將率先啟動,并將現場情況轉化為可視圖像,避雷器、安全運行模塊相繼啟動,系統將會根據各個模塊的數據分析結果,啟動綜合分析模塊,從而對結果進行全面的判斷,其結果可以作為輸電線路早期故障的重要診斷依據,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輸電線路遠程視頻監控系統主要由客戶端監控軟件、圖像編輯器、流媒體服務器等部分組成,其核心技術是數據采集、壓縮解碼、無線網絡數據傳輸等技術。系統可以對輸電線路周圍環境進行實時監控,能夠隨時獲取輸電線路的運行情況,強化對輸電線路的管理。圖像編碼器將所采集的數據信號通過壓縮編碼碼技術進行處理,借助無線通信技術將處理后數據信號傳輸到流媒體服務器中,管理員只需要登錄監控軟件,將視頻流進行解碼,就可獲取高質量的現場圖像,并進行瀏覽、監控,最后通過AI技術對相關信息進行處理。
針對鳥害方面的問題,運行部門可以在絕緣子上方安裝一些用于絕緣防鳥的擋板,這種擋板可以有效地防止鳥巢草下垂到導線上,其次,還可以在線路桿塔遠離導線掛點位置安裝不銹鋼人工鳥巢,引導鳥類進入人工鳥巢生活,減少對導線的影響。實踐證明,在3~8月鳥巢生育高峰期,加大巡視,發現絕緣子掛點有筑巢情況,馬上用激光炮清理未成型的鳥巢,絕大部分鳥類都會選擇人工鳥巢安居。另外,在一些鳥害嚴重的區域安裝防鳥刺,防止鳥類停留出現鳥糞堆積的情況,如果線路上面長期堆積鳥糞,會增加線路出現跳閘的概率。但這種裝置也需要定期地進行更換和清理,因為一些鳥類會將防鳥刺當作材料用來筑巢。除此之外,提高線路本身的質量是確保線路運行安全的基礎條件。所以,設計部門在進行線路建設的時候,一定要選擇質量更好的材料進行使用,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保證線路能夠安全地進行使用,同時,也可以減輕之后維護以及檢查工作的壓力,并且在進行線路設計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地考慮當地的各方面情況,減少其他外部因素對線路造成的影響,有效地保障電網的運行安全。
輸電線路防止外力破壞工作的有序、高效開展既是現代高可靠性電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輸電線路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綜合治理工作方針,以定責任人、定落實措施、定整改時間,將責任逐級分解落實到人的工作原則,完善了電力設施保護工作責任制;在加大電力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的基礎上,創新舉措、豐富手段、明確了線路防外破各方的職責與義務,完善了安全防范網絡;通過人防、物防、技防力量的強化,實現了危險源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理;通過加強與政府部門、有關行業的協作,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減少對電力設施破壞和違法違規用電現象的發生,進而提高輸電線路的運行可靠性,保障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