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審計局
自然資源是在特定的時間空間范圍內,產生巨大經濟效益,提高人類福祉的巨大動能,是所有自然環境元素的總和。其特征主要體現為數量有限、資源關聯、分布不均和發展性綜合利用。自然資源的這些特征決定了對其資產進行經濟責任審計的必要性。對自然資源資產經濟責任審計就是審計部門對政府官員任職和離職兩個時間段開發運用、維護、管理自然資源資產的責任踐行狀況做出評判,同時對在這些階段里和自然資源資產開發運用、維護、管理有著直接聯系的各類經濟行為中應該肩負的經濟責任踐行狀況做出合理的評判。自然資源資產經濟責任審計,無論是其誕生抑或是未來發展均和我國生態環境監督控制系統的變革有著緊密聯系,和生態建設有很大關聯。
目前相關審計制度還存在不完善現象,且審計深度也不足,很難做到審計全覆蓋,審計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據支撐,制度不完善,工作標準無法達到統一,導致審計工作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同時也擴大了其不確定性。
自然資源資產種類繁多,屬性可分為生物、農業、森林、國土、海洋、氣象、能源和水等大類,而每一大類根據不同的屬性要求又可分為不同的小類。不同類型的自然資源資產有其各自的特殊屬性,某些自然資源資產由于屬性的特殊性而不能通過傳統的審計方法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例如水質、土質檢驗等,因此將新技術方法賦予傳統審計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在審計工作過程中,要不斷對審計制度進行梳理,發現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時進行改善,只有保證相關體系制度足夠完善,才能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促使審計工作有序進行,這也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只有不斷完善相關標準,明確相關指導方針,才能為審計工作提供參考依據,使其更具規范性,從而進一步增大審計監督范圍,確保每一個審計監督對象都在被納入監管范圍。
我國龐大的自然資源資產必然蘊藏著海量數據,這些數據需要有相應的數據庫共享平臺來收集、存儲、處理和傳輸,方能加以利用。搭建自然資源資產數據庫共享平臺,就是為了將零散分布于各地區機關團體、科研院所中儲存的數據全面的進行獲取、收集與整理,并錄入數據信息庫,然后請相關的學者和專家借助其專業技術知識進行指導分析,根據實際情況劃分自然資源資產的種類,進行統一協調管理。與此同時,加大人力資源投入力度,實時更新數據信息,以減少甚至于杜絕數據滯后情況的出現。
要堅持“依法審計、問題導向、客觀求實、鼓勵創新、推動改革”原則,圍繞被審計領導干部貫徹執行生態文明建設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情況,遵守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情況,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重大決策情況,完成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情況,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監督責任情況,組織自然資源資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相關資金征管用和項目建設運行情況,履行其他相關責任情況。聚焦重點資源和重要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科學設定審計評價基本指標,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原則,以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自然資源資產實物量和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約束性指標或目標責任書完成、重大環境或資源毀損事件發生及處理處置情況等為基礎,結合被審計領導干部所在地區主體功能區定位、自然資源資產稟賦特點、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進行客觀準確評價,既要考慮歷史因素,也要考慮現實情況,積極探索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式對領導干部任期內履行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進行準確評價,并結合實際進一步研究細化審計評價標準,建立健全科學的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綜上,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國家非常重視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經濟要抓,環境保護也要抓,二者缺一不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工作已經在逐步實施中,針對其面臨的困難本文做了詳細分析,同時也給出了相應策略,希望能促使其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