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光輝 四川廣安市前鋒區代市水利技術推廣站
農田水利渠道施工建設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保證農田灌溉渠道的建設質量,才能充分發揮農田灌溉渠道的應有功能,為農業生產提供必要的水源保障,滿足農業生產所需水資源,為了防范農田灌溉渠道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必須加強施工管理,從整體出發維護渠道施工質量,以免影響渠道的后期使用。
農田水利渠道是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這一工程的施工建設效果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該工程的功能主要有灌溉以及防洪排澇功能。從基本功能上進行分析,小型農田水利渠道的施工建設目的就是滿足農業種植區域的農田灌溉要求,因此首先要發揮基本的灌溉功能,保證農作物正常生長所需的水資源,通過及時灌溉的方式為農業的穩產與增收奠定基礎。另外,從宏觀角度進行分析,農田水利渠道還是整體防洪排澇的組成部分,渠道的施工建設需保證灌溉區域防洪排澇功能的發揮,滿足工業與生活用水的排放需求,保護灌溉區域農田。
農田水利渠道施工建設過程必須與當地實際密切相關,且應綜合考慮多方面要素。在對農田水利中的渠道進行設計以及施工建設時,要始終秉持嚴謹科學與認真的態度,有效選取符合當地實際的方案,保證渠道的科學化利用,既要在節約水源方面發揮應有作用,又要使得這一區域的灌溉與防洪排澇功能得到充分發揮。農田水利渠道施工需重點把握以下原則:一是提高單位水量灌溉效率,注重水資源的節約與保護;二是落實從實際出發的根本原則,因地制宜,遵循基本建設規律;三是秉持保護農田的原則,少占耕地;四是確保施工建設的效率,為渠道功能發揮打下基礎[1]。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政府及相關部門高度關注農業生產,而農業生產離不開農田灌溉。灌溉系統作為農業生產中的核心設施,主要分為2部分,分別是管道灌溉與渠道灌溉系統。通過嚴格控制渠道工程建設施工質量,可以顯著提高該地區的用水管理效率,提升渠道水有效利用率。在一些建設施工規模比較大的農田水利渠道工程中,由于各類設施數量較多,為了進一步提高灌溉效果,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確保水利灌溉渠道工程能夠正常運行。
施工現場管理過程中,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尤其是要做好施工圖審查。要在施工前做好施工地點的綜合考察工作,尤其是要分析施工地的地質、地下水、建筑物分布等信息,并做好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以便復核施工圖是否與工程實際條件相符。現場施工管理人員需和設計者進行通力協作,多角度了解渠道建筑物的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做好對初步方案的審核,以提高施工方案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確保整體方案與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高度一致,每個設計中的細節均應和施工要求相符,以便獲得理想的施工管理效果。
保證建設原材料的質量水平是農田水利渠道施工過程中現場管理的內容之一。為提高渠道水利用率,保證農田灌溉工作的順利開展,必須提高渠道的防滲效果,實現對水源充分利用。因此,在施工現場管理中,要秉持環保與節約資源的發展觀念,將提高渠道防滲效果作為重點,對原材料的質量進行把控;需對原材料實施定期與不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材料不合規格,無法為施工工作提供根本支持,則必須立即清理,禁止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
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做好現場管理,除了要從源頭上把握材料質量安全外,還需科學配置現場的各項施工資源,其中,需重點關注的資源配置內容有人員、機械設備與車輛等。資源的配置需依照預先設定的施工計劃進行,且需高度關注每個環節??紤]到人為因素對施工質量的影響,應對施工設備進行持續改進,增加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力度,有效減少人力資源的使用,從而控制人為因素的影響,保證施工建設的水平。對于機械設備的使用,必須將維護管理落到實處,通過恰當的養護保證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控制施工建設的成本。另外,車輛使用中需做到統籌協調,防止因車輛調度不佳,而出現施工現場過于混亂的情況。
現場管理人員需對渠道施工工序進行全面把握,針對渠道施工實施流程化的管理方法,保證每項管理工作均可落到實處,確保渠道施工的規范有效。如果現場管理人員在工序管理與檢查中發現施工內容和施工建設要求不一致,則需立即反饋檢查結果,由單位安排專人處理施工問題,以保證施工快速恢復正常狀態。現場管理人員可結合施工方法和技術,把施工細分成不同的作業環節,如計劃、實施、檢查、反饋和糾偏等;現場管理人員要把握好渠道施工的不同階段,有效制定相應的施工方案,針對常見問題加強應急機制建設,以便在出現突發問題后可以快速處理[2]。
在施工階段,施工過程質量控制尤為重要,因此在施工前應對工程項目按照相關規范做好項目質量評定劃分,并報質量監督部門備案或批準。施工中嚴格按照項目劃分對單元(工序)質量進行檢查(驗收),做好質量評定工作,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堅決予以整改、返工。上一道工序不合格,決不進入下一道工序。確保工程質量,為工程充分發揮效益提供堅強的保障。
驗收過程中,現場管理人員應始終保持不放松的良好狀態,做好工程跟進,及時匯報施工建設中的工程變更內容,以便給設計與工程量變更提供必要的依據。在工程款項結算過程中,現場管理人員要把訂立合同中的條款當作根本依據,依照合同簽訂的工程量與后期各方確認的工作量為依據,在承包、監理、設計、現場管理等單位得到統一確認和統一認識后,才能進行結算。如果在結算時有索賠問題存在,則需先分析索賠意向,收集現場資料,再依照規范進行處理,維護公平公正。
在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當中,要求施工人員合理控制土方開挖與回填,開挖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回填土的含水率宜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之內,如果土壤比較干燥,需要適當增大含水量,若土壤過于濕潤,則需要采取排水與晾曬等方法。回填時嚴格控制壓實(砌筑)參數,確保土石方工程達到設計要求。通過加強土方質量控制力度,可以顯著提高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整體質量。
合理控制水泥質量。施工人員根據具體的設計要求,進行施工配比實驗,合理確定出水泥的品種與強度等級。水泥運送到施工現場之后,要根據其品種和強度以及生產批號,采取分類存放模式。若水泥的存儲時間超過三個月,則需要進行性能試驗,試驗達標后,方可使用。
嚴格控制骨料質量。重點檢查骨料的強度與顆粒級配,包括其顆粒形式等,同時,施工選擇質地堅硬、整潔的碎石或者卵石。
合理控制拌和用水的質量。通常而言,施工單位需要采用自來水作為拌和用水,嚴禁使用沒有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與工業廢水,若需要使用地下水或者地表水,需要經過檢驗,檢驗達標后,方可使用。
科學控制混凝土澆筑質量?;炷猎谌雮}之前,要對建基面清理干凈,木模安裝準確、支撐合理、不變形、不漏漿。
加強混凝土養護。通過做好混凝土養護工作,不僅可以提高農田水利灌溉渠道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而且能夠延長灌溉渠道工程的使用壽命。在實際養護過程當中,施工人員需要根據外界溫度變化情況,采取科學的養護措施,如果外界溫度比較低,需要采取保溫覆蓋措施,若外界溫度比較高,則需要定期灑水,保證混凝土表面處于濕潤狀態[3]。
妥善處理伸縮縫。在處理伸縮縫的過程當中,要求使用塑料膠泥。填充伸縮縫避免出現滲漏。
為確保農業生產的順利實施,助推農業現代化和科學化發展,則需加強農田水利渠道及渠系的施工建設。在具體施工環節需客觀分析渠道設計施工的合理性,既要用科學先進的施工技術優化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效果,又要選取科學的施工管理措施,以保證農業生產穩產與增收,體現農田水利事業的重要作用,以免影響我國農業事業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