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 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強化互聯網思維,堅持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堅持先進技術為支撐、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著力打造一批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形成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在做好宣傳思想工作,特別是新聞宣傳工作上,國有企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不亞于在經濟領域的作用。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新聞宣傳工作也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國家和社會的輿論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面對相對陌生的互聯網新媒體,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革命勢在必行,而且應該更迅速,更靈活。但如何創新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形式和內容,讓不少企業和工作人員陷入了迷茫,筆者認為創新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的基本前提就是文化自信,主要體現在社會思想主流自信和企業價值自信兩個方面。
當前新聞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傳播范圍更加多維,傳播主體更加多元,微信、短視頻、手機新聞app等傳播媒體取代傳統的紙媒、官方網站等成為新聞宣傳工作的主流媒介,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短視頻的興起,新聞傳播呈現出碎片化;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和網紅、粉絲形成的新聞傳播的圈子化……隨著流量經濟的推波助瀾,新聞傳播工作的競爭日益加劇,為了迎合觀眾,越來越多的新聞宣傳機構和人員熱衷于獵奇,夸大,甚至制造虛假新聞。而作為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我們應該堅信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主流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主流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主流價值,將新聞宣傳重心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來。
作為新中國的長子,國有企業在新中國發展的進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取得了顯著成績,特別是在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的情況下,為我國經濟復蘇和社會穩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維護著關系國計民生的經濟命脈的健康循環,并在航空航天、智能化、新能源等眾多高新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擁有了包括北斗導航、高鐵、5G、大型飛機等一大批世界領先的自主知識產權成果。但是國有企業往往是過多的關注做,而忽略了宣傳,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傳播影響,導致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的品牌形象遠低于實際貢獻,而我們國有企業應該既把生產經營做好,也把新聞宣傳做好。
對于新媒體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它的本質,它只是一系列更新、更便捷、更受歡迎的信息傳播平臺,相較于傳統新聞傳播平臺,它具有參與性和互動性特點,使得發布者和閱讀者可以進行互動反饋,閱讀者和平臺使用者成為主體,這增加了新聞傳播的不確定性,不可控性,有些機構和個人往往談虎色變。但是新聞宣傳的核心并非它的傳播形式和傳播途徑,而是它的傳播內容,所以我們在新聞宣傳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源于我們落后于時代的宣傳觀念,而非宣傳媒介本身,如果我們不能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的宣傳能力和技術,就會失去很多輿論主動權,所以堅定內容的大方向,不斷提升自身駕馭新聞宣傳工具的能力是國企新聞宣傳工作的必修課。
基于傳統,國有企業在新聞宣傳工作方法和應變能力上不夠靈活,有一些因為工作人員或者領導的語言表達或者書寫失誤,短時間內被廣泛傳播,給企業和個人帶來巨大影響,而部分企業和工作人員選擇的處理方式往往是壓下去、隱瞞住、刪除新聞報道、封住相關人員的嘴,但是輿論就像洪水,越堵越容易泛濫,國企宣傳工作者對于不一樣的聲音要有承受力,善于聽逆耳忠言,善于從壞話中提取營養,針對夸大和不實的言論,要運用科學客觀的方式進行展示和處理,真正發揮輿論的作用,變廢為寶,方能逢兇化吉。
新時代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工作者應該切實提升自己分析、研判和提煉宣傳內容的能力,切入點不以個人喜好為標準,掌握新媒體技術,熟練使用新媒體工具,善于搜集企業相關輿情信息,通過分析研判,深度加工,很好的配合國有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有效開展,提升國企宣傳工作者與相關媒體和媒體人打交道的能力,及時轉變形式和文風,在合適領域運用更加靈活、大家更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報道,善于利用新媒體工具為企業發聲,為國有企業樹立誠信、良好的品牌和形象。
國有企業宣傳思想工作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想要提升國企宣傳思想工作水平,特別是新聞宣傳工作水平,首先需要相關領導和部門解放思想,勇于嘗試,不拘泥于形式,著眼于宣傳內容和效果;其次提升國企宣傳工作者業務素質,熟練掌握新文風,靈活運用新媒體為新聞宣傳工作服務,妥善應對突發事件;最后還要樹立宣傳無處不在的思想意識,讓自己的言行和報道都經得起監督和考察,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傳播正能量,帶來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