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
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也為教育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隨著高校的精英教育轉為大眾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越來越多,傳統體育教學明顯不符合學生發展需要,也不符合學生發展需求。因此,必須不斷加強體育教育現代化發展,并有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才能促進體育教學科學化及合理化。并且,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也能有效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禁錮,促進體育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更新,使人才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社會接班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由思想和政治兩個詞匯組成,因此也可以分為兩個層面。思想主要是加強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無論學生年齡大小,其道德品質都是未來發展的必備能力。大學生必須具有優秀的道德品質,才能樹立法制觀念,增加自身原則性。同時,加強品德培養,也能使大學生有效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其次,政治屬于家國教育,有國才有家,必須加強對學生愛國意識的培養,才能使學生主動傳承民族精神,并不斷增加自身文化自信,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歸屬感,也能有效增加民族凝聚力。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體育學科中可以,促進課程思政的發展,這不僅是向學生傳輸相關的思想政治內容,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實施,加強和促進二者的融合,可以使體育教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從而使大學生加強對思政內容的感受,這也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魅力和思政魅力,通過言傳身教深化對學生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健康成長,也促進課程思政的有效實現。
雖然我國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但教育教學和文化建設方面發展卻存在滯后現象。我國曾經走應試教育路線,應試教育發展時間過長,使得學校教育都為考試而展開,思政教育和體育教育都不受到教師和學校的重視。學生家長和學生更是很少關注思政和體育方面知識。同時,這種教學模式也使得傳統教育只注重理論教學,對實踐教學并不關注。這種教學體制培養的人才,不僅思維不靈活,對人情世故和責任意識也較為淡薄。改革開放之后,眾多教育專家和學者開始關注到這種教育制度培養的人才,很容易受西方思想影響,因此,我國將傳統的應試教育改為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思政教育。加強思政教育,不僅能打破傳統教學弊端,也能加強增加學生的辨別能力,強大學生精神,使學生有足夠能力抵抗外來文化沖擊。因此,將思政教育與體育教育進行融合,可以在鍛煉學生體能素質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武裝,以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素質教育要求加強對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視,而二者融合符合因材施教理念,也能促進素質教育發展。課程思政可以保障高校體育教學,圍繞學生展開,不僅可以促進體育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進行更新,也能加強對學生意志和精神的鍛煉,豐富體育教育層次,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體育教育中存在的文化魅力。同時,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也可以為體育鍛煉提供豐富的精神養料,使傳統的說教型體育教育,真正貼近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思維模式展開。加加二者融合,也有利于增加體育教學趣味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教學中。雖然目前體育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但加強二者融合,可以實現體能和心理的雙重培養,以知行統一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并且,必須不斷加強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才能使大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健康發展。
體育教學要尊重學生個性特點,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同時,要加強對社會需求和行業需求的了解和考量。而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中,可以促進教育多元化,完善學生的思想觀念,提升學生的自制能力。因此,二者融合可以對尚未形成完整思想觀念的學生進行引導,也有利于體育教師通過加強對實時正式和實施政策的分析,了解體育行業和社會未來發展趨勢,并根據相關發展需要培養相應人才。我國的體育運動中本身便包含:溫、良、恭、儉、讓,但僅依靠體育規則,學生無法加強對這些意識的培養,必須增加一些道德教育手段,才能有效促進體育教育切實發展。思政教育可以補充體育教學的思想教育方面,也能滿足社會和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加強對人才的全面培養。
促進課程思政發展,不僅能有效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能促進體育學科的不斷進步,加強對大學生身體素質和體能的培養。同時,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過程中,也能增加思政能力,這也為愛國教育奠定基礎。雖然,目前課程思政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但只有不斷促進思政教育和體育教學的深入融合,才能促進體育教學創新發展,并助力體育強國夢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