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 邵東市人民醫院
隨著社會經濟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文化和思想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而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促進人們內化思想道德素質、外化行為習慣,是一項重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治理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從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的作用來看,可以將思政功能分為社會功能和政治功能,政治功能主要是強調思想政治教育對政治生活的影響,而社會功能則是突出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所以,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治理功能而言,更傾向于社會功能方面。社會治理主要是對人進行科學治理,強調著社會性主體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也是人,所以,兩者均具有社會性。而政治性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屬性,與其他功能相比,雖然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治理功能的政治性不完善,但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體現,是思政的性質原則和政治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治理功能兼具政治性和社會性[1]。
從本質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教育形式,所以,思政也具有繼承優秀文化、發展創造文化的教育職責。但是,由于以往社會環境的約束,導致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較為片面,無法為群眾提供多元化的選擇,限制了文化的創造。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基本方略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獲得了發展與改變。在社會治理相關理念尚不明確時,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與社會管理相結合,雖然同樣為人民提供服務,但其落實性較差。而社會治理功能則能夠更好地服務人民和社會,對社會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社會治理功能的特征之一就是生成性和規范性的統一與結合。
當思想政治教育發揮社會治理功能時,相關思政手段的運用均符合疏導結合的原則。在進行社會治理時,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種較為輕松的環境下采用社會大眾接受程度高的方式,通過熏陶、激勵等形式對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進行建設和塑造。因此,具有隱蔽性的特征。雖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治理功能無法在教育過程中體現出來,但是,思政的價值和作用能夠從受教育的人們的行為習慣中得到展現,具有顯示性的特征。兩者互相關聯,互相促進,通過長時間的教育積累最終發生質變,使人民群眾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存在某些因素造成思政社會治理作用發揮領域的變化:一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社會變化日新月異;二是隨著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提高,群眾的實際需求發生變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這對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大的挑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發揮社會治理功能時,為提高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和針對性,應將繼承性與發展性相結合,充分把握當前社會人們的思維需求[2]。
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思政工作者應時刻將以人為本作為工作開展的基礎。為有效將人本理念與思政社會治理相結合,相關人員應明確該工作的基礎要求,進而解決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同時,還應通過緊抓利益關系,開展相關教育工作,采納群眾所提出的合理請求,使人們群眾具有良好的權益意識,進而開展高質量的思政工作。
樹立協同理念。我國在社會治理方面的有關決策主要是配合黨的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的思路,能夠有效改善當前思政現狀。因此,在當前信息技術如此發達的背景下,思政工作者應積極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實現新舊融合,加強工作、部門間的聯系,實現信息共享。同時,應建立系統的工作機制,堅持黨的領導,明確各個部門的職責,加強建設自身的理論基礎和管理能力,進而充分落實工作內容,與社會群眾進行良好的溝通[3]。
對組織結構進行完善。主要有三個需要完善的組織,分別是專門組織、管理組織以及社會組織。在對專門組織進行完善時,應明確該組織的工作重心,將其落實在同級和上級的指揮組織上,通過思想動員以及完善工作機制,從而發揮協調作用,推動社會進步。而由于管理組織涉及范圍較廣,其工作與政治工作較為密切,所以該組織在開展工作時,需要不斷改善工作素質、維護群眾利益。對于社會組織的完善,一是在開展工作時應結合市場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二是需要緊抓基層的思想教育工作,重視勞動人民的思想建設;三是結合群眾力量,提高影響力,從根本上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水平。
建設隊伍的整體素質。首先,政治素養。思政工作者應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文化儲備,提高自身問題解決能力,樹立科學世界觀,加強自身意志力建設,抵抗不良誘惑,堅定自身的政治立場。其次,業務能力。通過積極學習思政相關專業知識以及輔助技能,進而把握人民群眾的心理需求和變化,進而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思政工作,切實發揮社會治理功能。最后,紀律意識。思政工作者應嚴明律己,言行一致,增加群眾的信賴感,樹立良好形象,進而使思政教育能夠有效開展。
對人民群眾的意識進行培育。由于公民意識會隨著社會發展不斷發生變化,尤其在目前文化發展多元化的社會環境,公民意識以及公共認知極易受到影響。但目前,大部分群眾參與政治工作的意識不強,呈現公民意識缺失現象,因此,國家和相關人員應對社會結構進行完善,開展公民平等的傳播教育,使其主動參與社會工作。加大法治教育的力度。在開展思政工作時,應將民主法治作為基礎,以促進社會安定和諧作為目標之一,加強對民主和法治的宣傳教育,進而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促進我國社會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