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偉 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戰略管理是企業在運行管理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企業想要保證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經營管理人員就需要將企業作為一個有生命的個體進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通過周期性的變化來調整企業不同時期的發展策略,以適用企業不同時期的機體狀況,延長企業的生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基于這一企業財務管理發展的需求,全生命周期的財務戰略定位及預算管理模式出現在企業實際運行、發展的過程中,如何貼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更進一步推動企業朝上述方向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且必要。由此,本文從初創期、發展期以及成熟期3個時期出發,探究不同時期背景下現代企業基于生命周期思路下的財務戰略定位及預算管理模式,希望能對后續企業發展提供一份幫助。
初創期是企業在全生命周期中運行過程中風險比較大的時期,總體來說規模效應還尚未形成,在進行產品的生產時產量也較低,并且無法為市場營銷及產品投資提供足夠的現金流,整個經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此時,外部融資也相對較難,而融資環境在一定程度也會影響企業的擴張。由于大多數初創期企業的老板滿腔熱情、信心滿滿,在進行投資項目的選擇時,缺乏有效的戰略規劃,缺乏對資金的管理,以及項目投入產出效益及其風險管理。
所以如果管理者想要在初創期保持企業的穩步發展,那么做好有關資金風險控制就是這一環節對于企業而言一項十分關鍵且重要的任務。比如,在這一階段,一般管理者為了降低企業在初創期的總體運行風險,通常會選擇股權資本的籌資方式,但綜合考慮降低風險以及運行成本等多個方面可以選擇轉債融資初創型企業。這是由于轉換債券具有債務以及股權的雙重性質,并且這種融資方式的利率相較于銀行的同期存款利率來說更低,這就能夠有效降低初創企業的融資成本,并且利息也能夠計入財務費用,這樣能夠有效起到節稅的效果。除此之外,可轉換債券能夠賦予投資人員未來的可轉換和不可轉換權力,這樣能夠保證債券的含金量,并且在這項活動中轉股有一定的過程,能夠有效延緩股本直接計入,這樣能夠有效避免股本極度擴張,使股本對業績產生的稀釋作用大大緩解。總體來說可轉債發行難度較大,對于初創企業來說可應用的價值較低,所以初創企業在進行債券的發行時,一定要注意風險,最好選擇股權融資做好各個生命周期的現金流規劃,這樣能夠有助于幫助初創企業的穩定發展。
而針對企業在剛剛組建時存在的管理體系混亂的問題,企業的相關管理人員需要開展有效的權力集中并盡可能控制權力的分散性。保證企業在投資、融資以及戰略重組等多項決策上,相關管理人員具有絕對的決定權,但這也對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初創期企業,由于產品銷售量較小導致現金流入量較小且不穩定的情況,需要盡可能提升企業營銷渠道、產品質量乃至廣告宣傳。與此同時,企業還可以在這一階段企業派發一定量的股票股利以及啟動第二甚至第三輪融資,嘗試以股權融資的方式強化企業發展的根基。需要注意,在進行上述舉措時,管理者們也應當做好企業資金的總預算,并保證預算項目的動態監控,密切關注資金的流入時間以及支出時間,做好資金流動的統一規劃。
這一階段企業應度過了最容易影響企業發展的起步階段,企業中的各項戰略、規章都已經逐步完善,但需要注意的是,當企業進入這一發展期后,企業整體的經營風險依舊較大,以筆者有關正處于發展期階段企業財務戰略、預算管理等工作的調查來看,仍舊存在大部分企業在發展期內都會出現投資沖動的情況,雖然企業的穩定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總體來說現金仍缺口較大,資本不足是導致企業發展受到限制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初創期,大部分企業會購置大量的固定資產或者投資,而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也會產生巨大的折舊費,這樣會在未來抵減企業的經營利潤,而此時如果盲目擴張,則有可能導致企業出現過度經營的情況。
所以在進入了企業的發展期后,管理者就應盡快轉變初創期財務戰略、預算管理的思路,將更符合發展期企業的戰略、管理思路滲透到這一環節企業管理的過程中去,以期助推動發展期企業的發展,收獲更有價值的財務戰略、預算管理成效。首先,這一環節管理者們需要保持穩健的投資戰略,盡可能利用初創期所累積的各種股權資本來設置符合企業的發展方向,并盡可能籌集更多的發展資金,除此之外,由于發展期內的企業賬面收益水平依舊偏低,所以負債融資依舊并非是首選的融資方案。企業可以試探性的開展多種渠道來進行融資,但需要盡可能利用股權融資來稀釋市場中的風險。而后,在這一階段企業管理者可以根據企業財務運行的實際情況,適度選擇少量的債務融資,應用財務杠桿的思路盡可能地利用有限現有資本,促進企業的發展,為隨后進行進一步的股權融資或者上市奠定強有力的基礎,為后續企業放大市盈率使企業的發展進入資本市場,保障企業的整體發展質量和速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企業的發展期內,企業管理人員也需要根據企業發展的速率制定相對更科學、合理的增長速度,避免企業因不恰當的財務戰略而出現過度經營的情況,尤其是在發展期,為了累積資本,需要強化企業的信用管理,加強收款力度,并盡可能提升銷售質量,有步驟地逐漸向外部延伸, 這樣能夠使企業的市場預測更為準確,保證企業未來發展的質量。
在進入成熟期后,企業的運行狀況以及總體應變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但總體來說,在成熟期內的企業增長潛力不大,所以企業在該時期需要將延長企業的生命作為主要的戰略方向,不斷對戰略技術進行革新,盡可能避免在成熟期內遇到過多的經營風險。除此之外,在成熟期內,企業的銷售賬款會不斷收回,具有較大的現金流入量,但由于缺少市場機會,市場中的新增項目較少,所以在進行投資時應當盡可能慎重。除此之外,企業在該時期內的股票市值或企業價值也容易被高估,所以在成熟期內企業需要制定激進型的籌資策略,應當盡可能利用內部資金來彌補內部的累積不足,同時可以應用財務杠桿效應來避免凈資產的收益率下降和每股收益產生的稀釋。除此之外,企業在這一時段應當做好管理層的激勵約束,強化企業的成本管理,使企業在市場上保持成本領先的優勢,同時還需要強化企業內部的風險監測以及危機預警,以成本控制為導向來開展市場價格評估,對企業的預算成本進行總體管理,這樣能夠使企業在成熟期逐漸實現利益目標,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
企業在不同時期內其發展的方向也有所不同,相關管理人員需要意識到這一點,在不同的生命周期對企業進行合理的財務戰略定位以及預算管理模式選擇,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穩定發展。除此之外,企業的財務戰略以及管理模式在進行選擇時,都需要順應經濟市場中產生的周期性規律,制定并選擇富有彈性的財務戰略以及預算管理模式,這樣才能夠抵御市場中的經濟震蕩,降低市場風險,降低對企業財務活動產生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活動的負效應得到有效控制,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